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中国医学论文 > 正文

皮肤组织结构及疏泄与润泽功能的生物学基础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4 11:47

摘要:

1中医皮肤与现代医学皮肤组织形态结构的趋同性 中医皮肤主要包括皮毛(发、毫毛)、皮部、玄府、浮络、爪甲、腠理;皮毛包含皮、毛、玄府三种组织及其功能。其中皮指被顶于体表的

1中医皮肤与现代医学皮肤“组织形态结构”的趋同性

中医皮肤主要包括皮毛(发、毫毛)、皮部、玄府、浮络、爪甲、腠理;“皮毛包含皮、毛、玄府三种组织及其功能。其中皮指被顶于体表的皮肤;毛为附着于皮肤的发须、毫毛之总称;玄府即汗孔。
因毛与玄府附于皮上,且赖皮之滋养而生存,随皮之枯荣而变化,故以皮肤或皮毛统言之”。皮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皮部指人体暴露于外的最浅部分,即皮肤;狭义皮部指经脉与络脉在体表的分区:,又称十二皮部。如《素问·皮部论)“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者,脉之部也”,“皮有分部,脉有经纪”。
浮络指循行于人体浅表部位且常浮现的络脉。如(太素·经脉皮部》:“浮,谓人小络见于皮者也”。《素问·皮部论》:“视其部中,有浮络者,皆太阴之络也,络盛则入客于经。《素问吴注》:“浮络,浮于皮部之络”。浮络属于中医络病学提出的血络之阳络,相当于现代医学皮肤浅表之血管。
玄府:同“元府”又名“气门”,“鬼门”。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一者,汗孔也”。狭义即指现代医学皮肤之汗孔;)’一义指遍布人体各处的一种微细的孔窍及其通道结构。
中医之甲同现代医学之甲,但中医常爪甲并称。爪甲为四肢之末,为皮部之附庸,“爪”即指和趾甲的古称,因其附属于筋,所以又称“筋余”,甲亦为筋之余,为肝胆之外候。
腠理即皮肤、肌肉、脏腑纹理和组织间隙。腠理于皮肤而言即包含现代皮肤组织结构间隙和纹理。
如《素问·皮部论·王冰注》“腠理,皆谓皮空及纹理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人之营卫皆在太阳部位,卫主皮毛,皮毛之内有自膜一层名为腠理,腠理之内遍布微兹血管即营也”。现代学一者提出“腠理的理指的就是皮肤、肌肉、脏腑的组织纹理,腠理的腠是指各种各样的细胞间隙和组织间隙’,“腠理既是贯穿表里内外、五脏六腑的一种解剖结构,也是三焦通导水道、气化功能活动完成的地方“腠理是)’一泛存在于人体各个组织的间隙和纹理,腠理联系脏腑、贯穿内外,不仅是气津运行的通道,还是人体气化的场所”。
综上所述,中医皮肤所述皮毛(发、毫毛)皮部、玄府、浮络、甲、腠理概念和组织结构与现代医学皮肤之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及毛发、汗腺、血管等相趋同,即二者组织结构生物基础存在“趋同性”。

2中医皮肤“疏泄”与“润泽”功能与现代医学皮肤功能的趋同性

2.1中医皮肤“疏泄”与“润泽”功能概述

中医皮肤“疏泄”包涵皮肤的“通透”与“开阖”的生理状态与功能表现,“润泽”包涵皮肤的“润泽”与气血、津液敷布的生理状态与功能表现;“硫泄”与“润泽”是皮肤最主要的生理基础,也是营卫、脏腑、经络对皮肤关联作用和皮肤“卫外”功能的具体反映形二琢‘硫泄”与“润泽”功能障碍是皮肤病最卞要的病机,在占今临床实践中,皮肤“疏泄”与“润泽”功能障碍在皮肤病证候与病机方而具有普遍性和特征性,“硫泄”与“润泽”高度反映、概括和诊释了中医皮肤的生理状态,功能表现和临床皮肤病的证候与病机特点。
现就中医皮肤“疏泄”与“润泽”功能与现代医学皮肤“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皮肤表而脂膜”生物学趋同性作如下论述:

2. 2中医皮肤“疏泄”功能与“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趋同性

“表皮通透屏障功能”主要包括皮肤对物理、化学、生物及水分等的通透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一方而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性因素可能造成的有害影响,另一方而又能防机体内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从而保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现代医学证实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高低可以反映某些皮肤病的严重程度,皮肤屏障功能紊乱可以引起皮肤干燥、易过敏许多皮肤病如老年性皮肤痉痒症、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座疮以及干燥性皮肤等与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有关。
中医认为皮肤是抵御外邪入侵、护卫肌表的第一道屏障。同时,皮肤又有调"内外气机之“疏泄”功能。皮肤“疏泄”功能是皮肤最主要的生理基础,是营卫、脏腑、经络对皮肤关联作用和皮肤“卫外”功能的具体反映形式和生理状态。
如《素问·本藏论》:“卫气二者,所有温分肉,充皮肤,肥滕理,司开合一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滕理致密矣”;《灵枢·岁露论》:“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鄙而中医皮肤“疏泄”功能障碍也是许多皮肤病的卞要病理基础。如《灵枢·岁露论》“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滕理开,毛发残,瞧理薄.....”;《素问·玉机真藏论》:“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燕’;《外科精义》:“夏热皮肤痒,而以冷水沃之,其痒不去,谓寒能收敛滕理,闭密阳气,郁结不能散越,佛热内作故也”。因此,中医皮肤“疏泄”功能涵盖了“表皮通透屏漳功能”生理与病理,二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2. 3中医皮肤“润泽”功能与“皮肤表面脂膜功

能”的趋同性覆盖在皮肤表而的水脂膜又称皮肤脂膜、脂化膜、水化膜等,是皮肤屏障结构的最外层防线。其水分来自汗腺分泌和透表皮的水分蒸发,脂类来自皮脂腺的分泌产物,涂此以外还有许多表皮代谢产物、无机盐等。现代医学认为皮脂中的脂质是润滑皮肤,是减少皮肤表而的水分蒸发。当各种原因所致脂类缺乏时,其水屏障作用减弱,经表皮水分丢失就会增多,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外用保湿剂可以改善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及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病症状。
中医皮肤“润泽”功能包涵气血津液的敷布及对皮肤的濡润和皮肤润泽的生理状态。揍理为汗道,津沿滕理可以润肌肉,养皮肤。如《灵枢·脉度》:“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诸病源候论》:“人血气充盛,则皮肤润悦,不生疵瘤”。
同样,中医皮肤“润泽”功能障碍也是许多皮肤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或脏腑阴阳失调,伤津耗液,或津液敷布障碍,肌肤失于濡养而至皮肤病证。如《外科正宗》:“操为阴虚内热,消烁津液,不能滋润脏腑,以致皮肤枯椅....”;《灵枢·经脉》:“手太阴气绝,则皮毛焦……皮毛焦,则津液去皮,津液去皮者,则爪枯毛折,毛折一者,则毛先死”。
综上,中医皮肤“润泽”功能障碍和现代医学“皮肤表而脂膜”功能障碍,是导致皮肤干燥症状的主要原因,二者在理论生理与病理症状方而亦存在趋同性。

3中医皮肤结构及“疏泄”与“润泽”功能的现代皮肤生物学趋同性研究意义

探讨、阐明中医理论的生物学基础,不仅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创新,且对中医临床客观辨证体系的建立都有积极意义。由于中医皮肤病学科临床体征具体直观,学科理论较为清晰,疗效观察对比也较客观,生物学基础研究在中医各专业学科中易于率先取得突破。
虽然目前尚不能在细胞分子生物学层而阐明中医皮肤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但基于二者在组织形态与功能层而的趋同性特点,通过观察皮肤结构,血管,汗孔,弹性纤维组织等形态变化“表皮通透”,“含水量表而脂膜”功能来客观评价中医皮肤及“疏泄”与“润泽”功能状态与病理变化,进行中医皮肤病“疏泄”与“润泽”功能障碍的微观辨证,为中医皮肤病学科理论与临床研究提供客观、可量化的评价方法;同时,基于中医中药辨证施治,调改善“表皮通透屏障功育黔,“皮肤表而脂膜功能”,不失为一种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