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中国医学论文 > 正文

糖尿病性脑阻塞中医辨别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4 13:41

摘要:

第一章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认识 第一节糖尿病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 现已证实,无论胰岛素的缺乏与过多均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高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可诱导动脉壁细

第一章现代医学对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认识

 

第一节糖尿病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

现已证实,无论胰岛素的缺乏与过多均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过高的血浆胰岛素水平,可诱导动脉壁细胞成分的生长和增殖,使平滑肌细胞胆固醇的合成增多,并兴奋LDL受体活力,而直接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胰岛素的缺乏同样也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主要是通过脂质代谢紊乱所致。此外,生长激素及生长因子、性激素与糖尿病人动脉硬化的发糖尿病引起脂质代谢障碍的最重要原因是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酷及脂蛋白(a)增加,载脂蛋白(a)可通过与纤维蛋白结合而抑制纤溶,可延缓血栓溶解,间接促进斑块发展。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则可减少胆固醇从周围组织的清除。糖尿病时脂蛋白氧化增强,内皮细胞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内皮素一分泌增加,内皮细胞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表面负荷降低,通透性增强。低密度脂蛋白则促进平滑肌细胞增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第二节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

在临床表现方面,糖尿病性脑梗塞所引起的症状由于多为中小动脉梗死所致,临床症状往往较轻,但常呈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恢复困难。临床上表现为反复轻度脑梗塞发作而呈现痴呆、偏瘫、交叉瘫、假性球麻痹、共济失调。很多病人可由于梗死灶较小或位于大脑相对的静区而不出现症状,表现为无症状梗死。从影响脑血管的范围看,椎一基底动脉的梗死最多见,但很少成为直接的死亡原因。因糖尿病所引起的脑血管病变的这种以中小动脉位置的反复的、多部位梗死,最终往往造成痴呆、假性球麻痹、震颇麻痹、难复的偏瘫而成为糖尿病脑梗塞特征。

 

第三节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症状典型者较易诊断,所谓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诊断是糖尿病与脑梗塞的叠加,即必须证实有糖尿病和脑梗塞的同时存在。糖尿病诊断采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脑梗塞诊断采用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在糖尿病的基础上发生脑梗塞或患脑梗塞后证实有糖尿病者可诊断为糖尿病性脑梗塞。糖尿病患者尤其是病程较长者,往往脑部己有中、小梗死,这些病灶常可不表现出明显的局灶性症状,一且发生代谢异常时,则在意识障碍的同时,即可出现局灶性症状,发生偏瘫、局灶性癫痛、颅神经麻痹等,很容易被误认为新的器质性病变出现。因此,必须考虑到各种代谢障碍时出现的脑部症状的可能性并加以鉴别,这些代谢障碍中最多见者为:1低血糖:o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¼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

 

第二章中医学对精尿病性脑梗塞的认识

 

第一节中医学对消渴病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一、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一)病因:消渴病的病因主要有1.察赋不足,五脏虚弱:2.情志失调,过违其度;3.饮食不节,蕴热伤津;4.外感六淫,化热伤阴;5.劳逸内伤房劳伤肾等五个方面。(二)病机:消渴病的病机为病变早期阴津亏耗,燥热偏盛:病变中期气阴两伤,痰癖阻络;病变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俱虚。

二、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唐宋以前医家普遍认为风邪外袭是引起中风的直接原因,而营卫不足,气血亏虚,脏腑失和是其内在基础.金元时期医家认为中风非外风形成,乃五志过极,心火暴甚本气自虚,血虚有痰等原因所致。直到清代,将内风外风相结合,从内外两纲立论,标志着完善的中风病因病机理论得以形成。正如《中医内科学》所说:“中风之发生,病理虽较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癖)六端,其中又以肝肾阴虚为其根本。”“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奎盛,气血郁阻。”

 

第二节中医学对中风病辨证论治的简述

《内经》对中风病认识,虽以外风为主,但也强调正虚,从“内虚邪中”立论。其对中风病的辨证,有仆击与偏枯并论,有单独论述偏枯者。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神志改变,并依此来辨病症轻重和病位在脏在经。对中风病的治疗提出了“益其不足,损其有余”的原则。并论述了根据病人的神志和语言变化判断中风病的预后。汉·张仲景首创从中风见症分邪中部位的浅深,即从病人的症状分析病位病机。仲景首先提出的中风病的脏腑经络分类的辨证方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并沿用至今。仲景在篇中并论述了中风病和痹证的鉴别。其对中风病的治疗,亦体现了正虚邪中的理论,采用扶助正气,疏散风邪的治疗原则。唐。孙思邀在辨证时强调“因人动静,乃变其性”,就是首先要根据发病情况,辨别寒热。其次注重体质,更辨虚实。孙氏认为中风有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不同。故在治疗时更是强调辨证论治,孙氏认为中风病属本虚标实之证,中风病有寒有热,治宜分标本缓急,应辨证选方用药。宋·严用和首先提出了调气法治疗中风。陈自明在《妇人良方大全》提出了“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大法。金·刘河间从“五志过极皆为热盛”的内因论中风,其将中风证候分为中腑与中脏。对中风闭证,常用至宝、灵宝丹以开窍。刘氏虽主火热,但同时强调随证所宜,辨证论治。尤其是刘河间创地黄饮子一方,治中风肝肾阴阳两虚,以阴虚为主的舌暗足废之证,开从肝肾补虚治疗中风的先河。元·李东垣辨治中风,强调正气虚,根据症状轻重分中血脉、中腑和中脏三种证型。提出“和脏腑,通经络,便是治风”的治疗原则。朱丹溪认为:“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或属虚挟火与湿,又须分气虚血虚。”“治风之法,初得之即当顺气,及日久即当活血,此万古不易之理。”

 

第三节精尿病性脑梗塞的病因病机特点

糖尿病性脑梗塞属消渴病中风的范畴。糖尿病性脑梗塞,其病因病机以糖尿病(消渴病)的病因病机为基础,以脑梗塞(中风病)的病因病机为转归。消渴病病因病机以阴虚为本。中风病病因病机虽然比较复杂,涉及虚、火、风、痰、气、血等方面,但以肝肾阴虚为本。所以阴虚,尤其是肝肾阴虚是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致病之本。本病除本虚外,还有标实的一面。糖尿病(消渴病以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脑梗塞(中风病)为本虚标实之证。糖尿病性脑梗塞的标实有挟癖、挟热、挟痰、挟湿等的不同,但其标实以癖血为主。本病阴虚与血癖两者密切相关,阴虚为本因,癖血为标为果。肝肾阴虚,痪血内生,痹阻血脉,阻滞脑络,发为中风。综上所述,糖尿病性脑梗塞的病机特点为阴虚血癖,即因虚致实,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主,癖血阻络为辅。……………………

 

第二章中医学对糖尿病性脑梗塞的认识·………16

第一节中医学对消渴病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16

第二节中医学对中风病辨证论治的简述………21

第三节糖尿病性脑梗塞的病因病机特点………25

第四节糖尿病性脑梗塞阴虚血癖的形成机理………26

第五节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中医药治疗概况·………28

第三章糖尿病性脑梗塞与非糖尿病性脑梗塞中医证候特征………36

第四章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39

 

第四章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本章小结

本研究病例来自于1999年3月至2001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科、内四科和内一科住院病人,共60例。病例选择1.西医诊断标准(l)糖尿病诊断采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壬10)诊断标准(2)脑梗塞诊断采用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圈,并经CT或MRI证实。2.中医诊断标准(1)消渴病诊断标准采用中国中医药学会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作用机理可能还与以下方面有关:清除自由基,改善脑缺氧,改善脑缺血:增加脑血流量,防治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保护脑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纤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纠正血栓素AZ(TxAZ)和前列环素(PGIZ)失衡,对抗血栓形成扩张脑血管;降低患者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TNF-Q)水平,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保护内皮细胞的功能及缺血神经元细胞,从而保护缺血脑组织等。至于其确切的疗效机制,有待今后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进一步研究探讨。

………………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性脑梗塞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脉络癖阻,用养阴活血法治疗搪尿病性脑梗塞取得满意疗效,而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脑梗塞效果较差,说明糖尿病性脑梗塞应用养阴法甚为重要。既往经验表明,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较好效果,说明益气法是非糖尿病性脑梗塞的重要治则。从上论述可知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系统全面,对中风病辨证论治的方法丰富多彩,中风病因有风寒、火热、痰湿、癖血之异;病位有表里、经脉、脏腑之别;病机有虚实之分,甚则正虚邪实,表里寒热相兼为病。

参考文献(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