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中国医学论文 > 正文

完全分化好的脊柱关节病的临床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4 13:41

摘要: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诊断标准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标准参照月幻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二)病例选择凡符合

临床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一)诊断标准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诊断标准参照月幻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二)病例选择凡符合儿加r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又不符合任一(现用)即A分类标准者,并符合中医痹证之湿热阻络证者均可纳人观察病例。(三)观察方法全部观察病例共42例。按年龄将其分幼年组(例)和成年组(27例),均服用痹消宁水煎剂,幼年组按年龄适当减量。(四)观察指标观察腰椎、外周关节与附着点的休息痛、压痛、肿胀、关节功能指数;全身症状;舌脉变化;实验室检查:ESR、RF、CR。(五)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贝组。

 

二、结果分析

(一)心醉患者幼年组与成年组一般临床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分析幼年起病形式以急性为主,与成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成年组起病形式以隐匿为主,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组病程较短,关节受累以外周关节为主,尤以非对称性下肢关节炎为著;成年组与之相比以腰(能)痛或臀区痛发病者较多,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患者关节外表现较多,本组病例中53.3%患儿有发热,与成年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组既骼关节受累较轻,而镜关节受累率比成年人高,字试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二)治疗结果分析

1.对浦醉主要症状体征的疗效比较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组内观察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前后其他症状与体征变化分析两组病人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对实验室指标的疗效分析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各项理化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总疗效分析两组病人总疗效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二)毒副作用观察除1例患者因空腹服药而出现轻度上腹不适,1例因凉服后大便稀软外,其余均未见不良反应。

 

讨论

一、现代医学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概念的认识证A只是一种暂时命名,既不是疾病分类中某种疾病,也不是某种综合征,而蕴含以下几种意义:(l)某种趾浪的早期表现,以后将发展为典型的即A;(2)某种即的“流产型”或挫顿型,以后也不会发展、表现出某种典型印A的临征象;(3)属于某种重叠综合征,不能分类为某种明确的印;(4)某种现在尚不能定义,但将来可能明确分类的。

二、伏邪致痹学说源流初探祖国医学历代文献中无此病名,现代中医依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痹证”、“热痹”等范畴。伏邪致痹学说始于《内经》,后世医家虽未明确提出伏邪致痹,但在病因病机和治法上均对其加以充实和完善。

三、病因病机探讨(一)伏邪是贯穿疾病始络的内在因素伏邪又称伏气。“伏”是隐藏、潜伏之意。“邪”不仅指外来六淫、疫病和食积等邪气,同时还包括内生的病理产物,如风、寒、湿、热、燥等无形的反常气化及气滞、癖血、痰饮等。伏邪致病的主要特点是邪气内伏,病从内发。证沁A的中医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点符合伏邪致病的特点:1.初发多以里证为主;2.早期即有虚象出现;3.感邪发病不尽相符;4.病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整体的正气不足是使邪伏于内的前提;局部的正气虚弱是产生容邪之处的关健;初感时治不得法也是导致遗邪内伏的原因。伏邪有外源、内生之分,二者难以截然分开,常相互为用,难以根除。邪伏的部位可在肌肤、经脉、筋骨、关节甚或深及脏腑。湿热内伏是证沁A急性发作期病机转化的关键。湿热毒邪内蕴,在外易招致风湿热邪,内外相引,同气相求,湿聚热蒸,流注骨节,阻于经络,猫骨箭烦痛;在内可涩血成癖,聚湿成痰,湿热痰癖痹阻经络,流注骨节,着于筋脉,攻冲脏腑,则病情反复发作。

四、治则治法探讨宗上工治未病”之则,针对其急性发作期外邪引动内伏之湿热毒邪、交结致病的病机关键,拟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法为此期之治疗大法,以截断病情发展或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稳定期则扶正兼以祛邪。

五、方药分析全方重用土获冬、金银花清热解毒、利湿通络,为君药。黄柏、着米、牛膝、青风藤四味合用为臣药,慧米与土冬配伍相辅相成,共奏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川牛膝领黄柏人下焦而祛湿热。青风藤得诸药则增其清热利湿解毒之功,诸药借青风藤可加强通经达络,除痹止痛之效。虎杖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与川牛膝配伍,清利下焦湿热之力更强,与金银花伍用,则加强清热解毒、凉血清肿之功;)芍,为“血中之气药”,与土获等配伍则升清降浊,清热利湿,活血行气之功尤著;与赤芍配伍,寒温相济,一行血中气滞,一泄血中癖热,活血消痕止痛之功尤强;赤白芍共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相得益彰。蜂房与细辛配伍,外可宣散风寒,内剔络中之伏邪。更以陈皮以健脾理气,燥湿化痰,固护后天之本。娱蛤,解毒活络,与上药共伍则内外表里,经络关节,无微不至,与虎杖、蜂房、细辛、赤白芍、川芍共为佐使药。全方清热利湿而不伤阴,活血通络而不伤正。

 

一、资料与方法………………(2)

(一)诊断标准……………(2)

1.西医诊断标准……………(2)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

(二)病例选择……………(3)

1.纳人病例标准……………(3)

2.排除病例标准……………(3)

(三)观察方法……………(3)

(四)观察指标……………(4)

(五)疗效评定标准……………(5)

(六)统计方法……………(5)

二、结果分析……………(5)

(一)一般临床情况及辅助检查结果比较……………(5)

(二)治疗结果分析……………(7)

(三)毒副作用观察……………(9)

 

结论

本研究所参照的趾加标准,未对幼年和成年患者作分别处理,而实际上二者的早期表现有很大差异。作者认为对成年患者凡具有隐匿起病的腰痛或背痛或臀区痛持续6周以上,伴夜间痛或晨僵,RF(-),场(+)或有等阳性家族史,放射学检查示双侧或单侧R级或工级能骼关节炎者均可诊为心,若无放射学能骼关节炎,需有器骼关节检查阳性体征,下肢不对称性少关节炎或足跟痛或其他明确的附着点痛者,亦可诊为。而幼年患者多无骸骼关节炎,病变关节也以外周关节为主,故对幼年患者,凡出现膝、附骨和躁等下肢单关节或少关节非对称性肿胀、压痛、活动受限,肌健端炎(如足跟、胳骨外侧的肌键附着点处肿胀、压痛或微红和微热),RF(-),伴或不伴有扭人一场(+)者,均可诊为证。

 

参考文献

1曾庆徐.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

2幻王天,张奉春一种特殊类型的关节炎那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仪,4(5)

4程士德,孟景春.内经讲义.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第1版:98

5娄玉铃,娄高峰,等.中国痹证大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

6尤在径.中国医学大成·卷四·金匾翼·卷六.长沙:岳麓书社,第1版:304

7叶桂.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版:538

8刘吉人.中国医学大成·卷三·伏邪新书.长沙:岳麓书社,第1版:777

9朱松生.伏邪学说述评.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1(1):22-23

10周翠英.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第1版:415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