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中国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信息学”在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术之贡献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4 14:36

摘要:

导语: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中

导语: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中医文献记录下中医学术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包括现在中医思想的横向传播与交流,记录着中医学术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系统的全过程,是中医知识的主要载体。为此“中医信息学”的诞生,为继承和创新中医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数据库技术的出现使得古医籍的整理、分析、存储、检索等变得容易了,许多相关的数据库应运而生。由本站写作硕士论文中心整理。


绪论
一中医学术的发展与中医文献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文明史最为悠久的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一段历史中,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医学古典文献。这些文献记录着中华民族从事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与成果,蕴藏着人类与自然界、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智慧,因此,中医药学文献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传统中医的哲学思想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在哲学思想指导下的认知方法如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等,以及中医的各种学说如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本草学说,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是相为适配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学说一直是“时尚”的,中医被称为“传统医学”,是近百年来的事情〔‘〕。任何学术的发展和进步都是有继承性的,中医学也不例外。那么,是什么承载着中医的传统呢?无疑应该是中医的文献。数千年来,中医学术的传承除了“口耳相传”外,最重要的方式是“中医临床-中医文献一中医临床”的反复。故史裕在《灵枢经•序》中说:“夫为医者,在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2〕我们熟悉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治则治法学说、本草学说、方剂学说以及临床各科的理论与方法,无不由历史传沿而来,也无不来自历史上的文献〔L〕。
中医文献是中医学理论的渊素:中医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论的形成同其他理论的形成一样,是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总结、归纳、抽象而形成的〔2〕。提到文献,我们常想到的是书籍或是杂志上刊登的论文,其实文献的范畴很广,形式可以多样。现代文献学家张舜徽在其专著《中国文献学》中提到,文献不仅是用纸张、羊皮等记录的文字,其他记录知识的载体都可以是文献。我国国家标准局对文献的定义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所以,随着科学的进步,文献种类变得丰富,如医院门诊部的处方、住院部的病历、病人的信息资料、出院后的随访表等等都在文献范畴。


医生可以借助数据库及数据挖掘的技术对中医电子病历中的数据进行多方面的利用,例如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辅助诊疗等。通过这些功能的使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进行科研,从而提高中医临床业务水平,并将为整个中医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医文献记录下中医学术数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包括现在中医思想的横向传播与交流,记录着中医学术从产生、发展到完善、系统的全过程,是中医知识的主要载体。因此,离开了这一中医知识的载体,也就无从谈到中医学术。所以,中医的传统性体现在中医的文献中,体现在中医一脉生发并且从未间断过的历史中。中医文献既是中医悠久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中医学术的承载者和其传统性的体现者。离开中医文献,中医学术将跟其悠远的历史割裂,中国传统医学将失去自身的传统性。
中医虽然是传统的,但必定是要进步的。中医的学术进步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中医自身的需求。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成果才算是中医的学术进步?可以理解为中医自身意义的进步,如中医基础理论的完善、临床手段的创新、临床疗效的提高,及受到社会和世界的认可程度等等,此外,中医学术的进步还包括和现代科学的同步、和谐、融合等,即通过现代研究方法,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来证实隐含在中医理论之中的现代科学意义。二.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standardsorganization,150)对信息的定义如下,“信息是对人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将可能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与决策。”〔3〕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处理信息的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信息科学由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计算机科学、仿生学与人工智能等学科互相渗透、互相结合而形成的〔3]。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4〕。二十世纪40年代末,美国数学家香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和《在噪声中的通信》两篇著名论文,提出信息嫡的数学公式,从量的方面描述了信息的传输和提取问题,创立了信息论。于是信息论首先在通信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信息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自动化系统和自动控制理论的出现,对信息的研究开始突破原来仅限于传输方面的概念。美国数学家维纳在这个时期发表了著名的《控制论》和《平稳时间序列的外推、内插和平滑问题》,从控制的观点揭示了动物与机器的共同的信息与控制规律,研究了用滤波和预测等方法,从被噪声湮没了的信号中提取有用信息的信号处理问题,建立了维纳滤波理论。
60年代中,由于出现复杂的工程大系统需要用计算机来控制生产过程,系统辨识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从信息科学的观点来看,系统辨识就是通过输入输出信息来研究控制系统的行为和内部结构,并用简明的数学模型来加以表示。控制就是根据系统结构和要求对信息加工、变换和利用。信息和控制是信息科学的基础和核心。70年代以来,电视、数据通信、遥感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向信息科学提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如信息的压缩、增强、恢复等图像处理和传输技术,信息特征的抽取、分类和识别的模式、识别理论和方法,出现了实用的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


参考文献:
[1] 任廷革,萧旭泰,刘晓峰,张帆. 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基础——中医信息学研究[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01) . 
 
[2] 王德蒇. 论中医药院校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6,(01) . 
 
[3] 尹英杰,万霞,胡立胜.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文献数据库的建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9) . 
 
[4] 祝世讷. 开创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阶段——纪念毛泽东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50周年[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04) . 
 
[5] 周莲菊,赵敏,刘绍武,曾萍,张莉,薄红. 《〈黄帝内经〉计算机检索》系统[J]. 天津中医, 2002,(04) .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