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数学教育类 > 小学数学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设置及实施研讨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4 15:57

摘要:

一、引 言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的研究将逐步深入并细微化。改革的十年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师主载课堂

一、引 言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的研究将逐步深入并细微化。改革的十年中,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教师主载课堂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从教师讲学生听到丰富而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从重视知道结论到重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课堂教学目标从落实“双基”到落实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四基”等等。公开课展示、教学研讨、网络调研等推动新理念深化与细化的活动如雨后春第一般频现。但当我们仔细品味其中却不难发现,这一系列的改变更多的指向是数学教学中的新授课,而对于作为新授课补充与延续的练习课相比之下却少有人间津。试想若是紧随新授课之后的练习课没能得到与新授课相之匹配的发展,停滞不前保持原本的状态,新授课所展现的变化便将是与练习课脱节的变化,与完整教学相割裂幵的变化。练习课一一这一貌不惊人的数学课堂中最为普通的课型,必将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步伐中慢慢走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重视。
1.小学数学练习课的重要性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练习课是数学课堂中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课型,它与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综合实践课相并列。作为新授课的补充延续,练习课一般以学生练习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的主体,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协作的作用,将新授课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内化,并通过口答、计算、操作、讨论多不同的方式完成练习任务,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一定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或将所习得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与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

 

(二)研究意义1.为本领域研究提供详实的案例
在文献搜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与指导小学数学练习课直接相关的专著、博硕士论文比较匿乏。多数文献来自于一线的教师,其中多数仅基于经验,就一课论一课,而理论研究不足。本研究力图通过对于练习课起点选择、目标设定、教学设计、习题选置与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适实监测、记录、整理、分析、梳理及归纳为日后他人对小学数学练习课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详尽的案例,以供他人在进行此领域研究时参阅,以此来促进小学数学学科练习课方面的发展。
2.促进新课程改革下
练习课的发展练习课做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应与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和综合实践课程共同协调发展。本研究通过案例的呈现及分析,试图寻找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设计与实施的模式,使之能与其它课型相互配合,从整体与长远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思维方式、思想方法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实例
更多的教师在教学时希望自己能取得好的效果并愿意为之而付出努力,但在对于练习课的实效性与合理性的探索这一方面没能寻求到更好的途径。本研究拟通过大量的文献搜集与综述,明晰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相关概念、功能、类型、教学设计、结构等问题,唤醒广大一线教师们对练习课的关注意识。通过与实际教学相符的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具有可借鉴的练习课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从而为解决“教师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这一实践性课题做出微薄的贡献。

.........

 

二、文献综述

 

(一)数学练习课教学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及对练习课的指导意义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学习理论认识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它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阶段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人们通过个人的经历和图式来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因此强调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3]建构主义理论强调: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是学习者通过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来生成信息意义的过程。②学习的建构过程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即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和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使学生者为自己的“经验流”建立一种秩序。③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因此要增进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提倡合作学习。建构主义要求教师为学生的知识习得创造一定的机会,为新旧知识搭建良好的桥梁,更突出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与学习教材的互动、与教师的互动、与其它同学之间思想上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2)建构主义理论对练习课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随着对于教育教学研究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学理念被植入,建构主义理论越来越多的被一线教师所认可,并用于课堂教学的指导。在新授课中,建构主义理论改变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状况,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有效的学生活动,尤其在数学的课堂中更多的操作素材、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提供了机会。在练习课中建构主义同样具有是理论指导意义。练习课是新授课的延续,学生在新授课中所建构的知识是初步的,所积累的经验是不足的,不完整的。在练习课中同样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指导,以习题为载体,为学生提供具有主动参与性的相关素材,帮助学生将已建构的知识系统化、完整化、深入化,这有助于学生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保持习得方式的一致性。

........

 

(二)国内外研究分析

 

1.国外对练习的相关研究
美国Thomas. Groood在对练习的相关内容与练习形式的研究中指出,练习同样的课堂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注重给学生提供实践和操练,而不是仅仅作为教学空白时间的补充形式。其更为重视练习的价值与练习的形式。教师应该调整练习课的设计和教学风格,设计有意义的活动或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知识。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对练习的完成情况与进展程序来随时调整练习的内容与教学设计。而在Scott G.Paris所著的《培养反思力》中,描述了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强调要重视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练习要有新意,教师所设计的习题必须包含各种不同的类型,并且学生在完成练习时可以体会到完整的解题方法与步骤。第二,练习的选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呈现方式活拨易被学生接受。第三,练习的难易适度需学生独立便可以完成。第四,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可以身心愉悦的进行各种综合训练。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克托费德罗维奇?沙塔洛夫则在练习难度方面给出了一定的指导。他在《教育散记》中所提到的“在普及教育中,教师的职责是教好所有的孩子”。这让我们体会到学生学习的状态是富有可变性的,也许短时间内,学生展现出的学习成效和学习状态并不乐观,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轻易就下定结论,学生在慢慢积累学习经验的漫长过程中,也许终究会顿悟,理解相应的知识。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来陪学生慢慢的成长,而这一切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同样在这样的思想认识下,沙塔洛夫在练习设计方面也指出,教师设计练习时,应时当的回忆原来学习的知识,并进行练习。这些演算的方法和复习的内容对学生没有难度,但适当的回顾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同时可以在不断的反复过程中,发现原本没有注意的细节,也可以使一些当时不理解的孩子慢慢理解。这种方式也是教师留给那些短时间内看起来学习并不乐观孩子的希望。

........

 

三、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类型及设计案例.........13 
(一)巩固型练习课特点及设计案例.......14 
(二)补充型练习课特点与设计案例......20 
(三)综合型练习课特点与设计案例.......25 
(四)拓展型练习课特点与设计案例......30 
四、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实施的典型案例分析......36 
(一)练习课相关要素分析与准备......36 
(二)练习课教学设计.....40 

(三)练习课实施过程展现及分析.....42

 

四、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实施的典型案例分析

 

本章以个案方式从微观角度展现教师设计练习课到练习课的实施的全过程。展现实际教学中新授课对练习课的影响,练习课起点的选择和目标的确定,以期待能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实例,帮助教师深入了解练习课的实施细节。

 

(一)案例及相关要素分析

 

1.案例简介及目标确立
(1)内容简介
《圆柱体积》一课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节典型的研究体积与探索体积计算方法的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在六年级下学期的第一单元中。本单元是学生在五年级下册通过对长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及体积的学习,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直线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简单的曲线立体图形,是小学阶段中最后一次图形的学习,这一学习过程也是小学阶段所学图形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为此,六上级上学期中所学习的《圆》,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与圆的面积,对这些知识的探索经验和对知识的掌握应用,也都为本单元的学习提供了经验和知识基础。《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内容分别为《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其中《面的旋转》一课是经历由面的旋转形成立体图形的过程,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圆柱与圆锥,掌握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相应的特点。《圆柱的表面积》是通过想象、操作等活动知道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从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这两节课的内容对圆柱的体积的学习,在知识上对圆柱的认识由表及里,并帮助学生在形成新知的同时,积累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对《圆柱的体积》逐层铺垫的作用。而《圆柱的体积》一课知识掌握程度又直接决定了其后《圆锥的体积》一课的学习效果。因此这一课在单元的学习中十分重要。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经过丰富而多元的研究过程,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对练习课的认识从不太重视到幵始认真的审视,从查找翻阅资料到观察课堂、实际分析,从原来的千篇一律到逐一类型进行开发设计,这样逐渐深入的过程使其发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练习课以其自有的价值存在着,这种价值是其它课型所无法取代。

 

(一)研究结论
1.小学数学高年级的练习课的设计与其所承接的新课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练习课在教学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练习课选择什么样的内容,如何确立教学目标,练习课起点定位都受到新课所影响。因此如果想设计一节高效、精彩的练习课首先要对新课的进行程度、进行效果进行分析,以此为开始进入练习课的设计。
2.依据练习课对新课的承接作用进行分类并讨论设计方法笔者通过对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的通读与分析,对实际教学中练习课进行跟踪,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以练习课在对新授课的承接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归类标准,将练习课粗略的归为巩固型练习课、补充型练习课、综合型练习课和拓展型练习课。并对每一种类型练习课的设计角度与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广大的一线教师在设计练习课时提供一些思路与参考。 

3.练习课的实施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一节好的练习课从设计与实施是融为一体的,只有好的设计,没有好的实施也无法达到练习课的最佳效果。笔者通过对一节练习课从其新课到练习课的设计再到付诸实施的全过程的跟踪,发现练习课在其实施过程中与其它类型的数学课一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如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堂互动过程中的学习氛围等等,都影响着练习课的有效实施。

 

(二)对广大一线教师的建议
1.提高对练习课的重视程度练习课之所以一直走在课改之路的后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没有引起学者与教师的重视。在没有重视与毫无准备之下的练习课无论从设计与实施都不能可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提高主观上对练习课的重视程度是上好练习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
参考文献(略)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