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单剂量肌内注射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药动学及药效学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5 11:45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 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压力也逐渐提升。有相关报道显示, 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易发生异位妊娠疾病 , 它是指受精卵在宫腔外部发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 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加, 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压力也逐渐提升。有相关报道显示, 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易发生异位妊娠疾病 , 它是指受精卵在宫腔外部发育生长 , 简称为宫外孕。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 , 药物治疗已经在逐步替代手术治疗。该方法不仅保住了患者的生育能力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为研究单剂量肌内注射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药动学及药效学 , 选取本院 78 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2 年 9 月 ~2013 年 11 月收治的 78 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 每组 39 例 , 实验组患者采用单剂量肌内注射氨甲蝶呤法进行治疗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法进行治疗。患者的入选标准为: 患者盆腔包块直径 <5 cm。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腹腔内无出血现象。患者血液系统、新陈代谢系统、神经系统正常良好 , 其他器脏也无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β-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3000 mIU/ml。对照组:年龄 32~45 岁 , 平均年龄 (38.74±2.24) 岁 , 停经时间为38~62 d, 平均时间(48.34±2.35)d, 异位妊娠包块为2~5 cm, 平均长度 (3.93±1.15)cm。实验组:年龄 33~44 岁 , 平均年龄(38.37±2.33)岁, 停经时间为39~64 d, 平均时间(49.38±2.76)d, 异位妊娠包块为 2.0~4.9 cm, 平均长度 (3.84±1.22)cm。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 ,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良好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 口服50 mg/d, 连续服用1周。实验组患者:单剂量肌内注射氨甲喋呤药物, 第 1、3、3、7 天分别注射氨甲喋呤药物 40 mg, 第 2、4、6、8天分别注射甲酰四氢叶酸4 mg。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需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每周需对患者进行一次阴道彩超检查, 每隔1 d需对患者进行 1 次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检查。并且定期检查患者盆腔内妊娠包块的大小, 以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每隔5 d对患者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 患者腹痛感消失 , 阴道不再出血 , 并且盆腔内异位妊娠包块缩小 >50%, 视为治疗成功。反之 , 视为治疗失败。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 从研究结果可得 ,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从研究结果可得 ,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3 讨论异位妊娠属于急腹症之一 , 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 , 该疾病如若不进行及时治疗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以往患者一旦查出异位妊娠疾病通常选择手术治疗法 , 手术法对患者的创伤较大 , 易引起感染 , 且对患者体质具有一定的影响。药物治疗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前提下 ,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程度 , 而且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避免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氨甲喋呤属于一种叶酸类似物药物 , 具有与二氢叶酸还原酶的高度结合能力 , 能够阻止滋养细胞的生成 , 抑制其DNA 的复制 , 对叶酸的代谢起到抑制作用。滋养细胞的再生功能得到破坏, 因此导致患者体内胚胎的发育不能正常进行, 胚胎自行坏死并且脱落。氨甲喋呤并不会破坏输卵管腔组织, 因此患者仍具有完整的生育能力。从本次研究结果可得,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 , 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 使用单剂量肌内注射氨甲蝶呤治疗异位妊娠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且不良反应较少 , 安全可靠 ,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