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社交媒体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解剖学教学

来源:UC论文网2015-11-05 14:00

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解剖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儿科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主要是因为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解剖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儿科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主要是因为医学生对于儿童心血管解剖学的认识和掌握不足。在传统的先心病教学实践中,对儿童心血管解剖学多是采用口头讲解、板书、挂图和录像等教学形式,但很难使本科医学生形成立体动态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死记硬背所获的知识也很容易被忘记。随着社交媒体的多样化飞跃发展,其综合性、动态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临床先心病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把网络社交媒体应用于先心病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儿童先心病解剖教学的特点首先,先心病教学内容“广”,包括心脏血液动力学,肺循环,体循环,胎儿血液循环,心脏心音、杂音诊断学,心电图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包括 MRI、CT、超声和心导管等),介入及手术治疗等相关知识,这些多个亚学科和亚专业相关内容都与心脏解剖学密切相关,因此,解剖学是学习和掌握先心病的基础桥梁课程,但医学生往往感觉学习先心病内容非常复杂。其次,先心病教学内容“难”,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文字、模型和平面图等方式进行理论课的讲解,学生很难对心脏正常和异常的解剖结构、血液流向改变等内容进行立体、动态的想象和理解,导致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困难。

  2 社交媒体应用于先心病教学

  2. 1 社交媒体应用于先心病教学的原则在先心病教学前固定内容管理者(通常是临床带教老师),内容应该准确无误,并且是师生均可接受的形式。并制定交流计划,包括对象(本科医学生的年级以及相关儿科心血管亚专业的教师)、目的、隐私安全要求、医疗建议和应对不利事件的计划(包括垃圾邮件、投诉和不专业的行为等的处理意见)。

  2. 2 社交媒体应用于先心病教学的步骤根据上述交流原则,建立社交媒体微信和微博的先心病解剖教学的虚拟平台。微博展示先心病患儿的静态病历资料,微信进行病例的实时更新、分析和讨论互动。带教老师建立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并设置仅对目标人群开放。微博呈现先心病患儿病例静态信息。微信“朋友圈”主要为参与人员围绕病例展开实时讨论。带教老师将患儿入院时的症状、体征(包括心脏杂音音频信息)、包含解剖信息资料的影像学检查(如 CT、B超)等信息发至博客。参与人员在朋友圈中针对患儿临床信息进行交流讨论,由带教老师引导解剖资料的分析讨论并对患儿的病情进展进行实时更新。通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诊断,并提出进一步治疗方法。由带教老师公布临床诊断及术后解剖诊断,并提供手术治疗的相关解剖视频录像。最后,带教老师围绕该病例设计考试题目,评价学生对儿童先心病解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 3 社交媒体应用于先心病教学的意义通过社交媒体在先心病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克服了“先心病示教难”的问题。示教难是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儿科显得尤为明显。这将导致医学生对先心病异常解剖进一步认识欠缺。由于社交网络融合了图片、音频、视频和即时信息等多种媒介方式,对儿童先心病典型病例广泛传播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示教难的问题;并且,因为社交网络的记忆保存功能,从而使典型的先心病病例在医学生中反复播放而加强认识和掌握。其次,社交媒体教学解决了“先心病学习难”的问题。儿童处于不断生长发育阶段,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在不断发育成熟,故在解剖学等方面均与成人不同,有其独特特点。参与者们在社交媒体中把先心病的重点、难点知识通俗化,并采用个性化的网络语言和卡通动画,激发医学生对先心病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热情。最后,社交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少的不足。由于多种原因(比如风险高),儿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心血管亚专业的儿科医生更是减少。交互性的社交媒体在儿科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重要的沟通桥梁,师生交流机会增多,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时间限制问题,从而弥补了教师少的不足。

  3 结语

  医生在掌握人体正常解剖结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和异常,从而对疾病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医学生对儿童心血管解剖充分掌握才能提高对儿童先心病的深刻认识。将社交媒体应用于儿童先心病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先心病知识的消化与理解,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