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语言文化 > 正文

武警语言的时代特征与语言

来源:UC论文网2015-11-13 16:34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战争一直是任何国家和民族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政治议题。围绕战争活动,敌对双方必然要进行各种舆论攻势,尤其是战争话语。战争话语是政治话语的一种特殊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战争一直是任何国家和民族必须认真对待的重要政治议题。围绕战争活动,敌对双方必然要进行各种舆论攻势,尤其是战争话语。战争话语是政治话语的一种特殊形式,本身就是舆论战的载体,即使在备战阶段,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既保障了人际、人机交际的顺畅,又在政治工作、参谋工作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语言也是战斗力,而语言战斗力的生成需要摸清语言底数,准确把握语言生活的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做好军队语言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规划的概念及在武警部队的影响

  什么是语言规划?《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解释为“语言规划是确定、描写对语言的决策过程,及其严重性和迫切性,需要明确的解决办法,要求一种对已有问题能提供并鉴别可替换解决方案的行动理论”。本文认为语言规划是“政府或社会团体为了解决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出现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进行干预与管理,使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一种理论。学界的语言观念经历了视而不见、把语言看作问题、把语言看作权利和把语言看作资源几个阶段。在语言规划的视角下,目前武警部队开始逐步认识到语言对战斗力的生成可能产生影响,语言观仍然是问题导向,即把语言看作一个问题,比如在驻疆维稳时可能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部分官兵把语言看作权利,而把语言看作一种资源的观念还没有确立。

  二、武警官兵语言生活的特征

  开展语言规划工作要求摸清官兵语言生活的底数,这样制定规划时才能纲举目张、有的放矢,而这个底数的重要表现则是官兵语言生活的特征。

  (一)从单言到多语混合分布

  “单言”指只会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或者普通话水平不能满足交际需求;“双言”指方言和普通话。“双语”指掌握汉语和外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多语”指会三种及以上语言(不包括方言)。从汉语的历史发展来看,中国古代军队基本上是单语生活。经历了近代尤其是民国时代国语(即民族共同语)运动的努力,虽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国家不统一、市场经济不够发达、经济联系不够密切,民族共同语的推广仍比较困难,当年“四野”南下时被迫使用随军方言翻译就是明证。建国后新中国采用多种方式持续、大力推广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通用语言,培养了大量掌握双言双语者,形成了双言社会和部分地区的双语社会的新局面。据统计,上世纪末大陆能够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为53.06%。但遗憾的是,我国50年代语言调查结果显示,会说普通话的官兵比例较低,之后则一直缺乏调查研究。从外语教育的历史来看,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外语教育,可以上溯到清末京师同文馆(1862年)和上海广方言馆(1863年)的建立以及洋务学堂中外语课程的设立(高晓芳,2006)。一百多年来的外语教育使许多受过一般教育的人有了一定的外语能力,使单语者成为双语者或三语者,但没能形成类似印度以英语为官方语言那样的外语生活。

  武警部队成立三十年以来,首先形成了“双言”局面,表现为官兵普通话水平有所提高。究其原因,三十年来,兵源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改变了之前方言浓厚的农村兵多、说普通话的城市兵少的状况。各级单位中接受过高中语文教育的士兵比例迅速攀升,还出现了大学生士兵、直招技术士官、军校毕业的生长干部军官、特招大学生干部。随着兵源素质的提高,整体上普通话水平有所提高。然而,这不是在部队中推广普通话的直接结果,而是兵源自身普通话素质提高后入伍导致的结果。推广普通话工作在武警部队未取得重大进展,究其原因,参谋、训练部门缺乏类似机构,政治工作部门中也缺乏相关文件出台,也不清楚应将其规划到哪项业务。就目前掌握的情况看,院校中也没有类似的规划方案,个别教研室以及个别教员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开展工作仍面临困难。尽管部队推广普通话工作几乎仍是空白点,但武警部队内部仍然形成了“双言”局面。其次是“单言”现象没有完全消失,偏远农村地区出身的初中毕业的士兵(招兵最低也得初中毕业,但不排除有虚报的现象)在边疆服役,他们能听懂新闻但不会说普通话或普通话水平差。再次,“双语”现象逐渐成为普遍现象。随着兵源的变化,中学生、大学生外语教育水平逐步提高,他们入伍后普遍会说一些外语,但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军校毕业生还普遍学过军事英语等专业外语科目。随着边疆维稳勤务的常态化,武警部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推动民族语言的教学并吸收民族干部入伍,院校也希望逐步开展民族语言教学活动,未来武警部队官兵将成为掌握多种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总之,武警官兵的语言生活具有单言到多语混合分布的特征。

  (二)现实与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相互促进

  首先,现实空间促进虚拟空间语言素质。在军队的历史中,语言生活长期只有现实语言生活,即“人—人交际”,包括使用传令兵等。20世纪上半叶,美国人发明了计算机并应用于军事。部队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又构建起一个虚拟世界,同时也就在现实语言生活的基础上产生了虚拟语言生活。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语言技术成为公民应当具备的语言素养。此外,语言进入国家的“硬实力”范畴(李宇明,2011),一批新职业应运而生,如语言速录师、语言工程师、字库设计师、数据挖掘师等,产生了一批新兴语言产业,从而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在武警部队,随着各种新型装备的列装、军网的连接、三级网(武警内网)的普遍铺设,现实中的语言生活延伸到了虚拟空间,提高官兵在虚拟空间的语言素质受到重视,各中队普遍进行计算机培训,主要是学习电脑输入等内容。在正课时间(军语,指非休息时间),作战命令、政治教育、训练规划、上文下达、下文上达、新闻稿的写作、科研工作等方面普遍使用了虚拟空间,当然,是在严防网络泄密“十条禁令”的前提下。休息时间,在电脑室的官兵们也通过虚拟空间和全国各地的战友聊天交际。在武警各单位,语言工程师、字库设计师、数据挖掘师仍然属于新兴职业。

  其次,虚拟空间丰富现实空间语言生活,虚拟语言生活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如:1.以新词语为代表的许多语言新现象层出不穷。虚拟空间成为新词语等新语言现象的主要孵化器,尤其是一些热门游戏、热门动漫等对年轻官兵影响力比较大,他们偶尔会说一些网络语言,从“给力”“杀马特”到“也是醉了”等等。但由于部队森严的等级以及已经下发的《军语》一定程度上规范确定了涉军词汇,如“装具”“三班四哨”等,所以网络语言对武警官兵的影响主要来自接收虚拟空间的生活词汇。当然,随着军事实践的不断深入,《军语》也面临着修订。2.产生了电子邮件、BBS、QQ、SNS、博客、微博、微信等许多新的人际交流方式,网络深刻地影响着现实语言生活。由于部队严禁以军人身份在互联网上从事开设博客、聊天交友、应聘求职等活动以及网络的自我审查(涉军的信息经常会删除),武警官兵主动传播的信息量是很少的,主要是接收信息。这存在一些隐患,各级保卫部门对此都比较重视,通过这条途径影响现实空间的力度是比较大的。3.官兵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都尝试着迁移到网络上展开,如军网视频会议、官兵网购、内网数据检索、内部文件在保密条件下的电子出版、电子娱乐等等,构成了当今的虚拟生活。这些虚拟生活往往都伴随着现代语言技术进行,成为虚拟语言生活的组成部分。4.军网和院校自建以及自购的有限的外部数据包(如国防大学数据库、cnki)已经成为部队最大的信息贮存库,纸媒出版物、图书馆、档案馆,将越来越多地让位于网络。由于部队图书馆存在藏书量普遍不多、经费不足、更新速度不快等问题且档案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网络信息挖掘技术不够发达,造成部队自有信息量不足、效率不高且涉军网络存在安全隐患。但是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由概念逐渐变为现实,互联网正在发生质的跃变,其功能将更加强大,对部队现实生活的介入将更为全面而深入。与之相应,虚拟语言生活将更为发达,对现实语言生活的影响也将更为全面、深入和强烈。

  (三)“语言地图”候鸟式改写

  就全国范围而言,伴随着城乡区域的快速变化,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语言地图”必将大幅度改写。语言和方言也是历史的活化石,然而境内许多语言(包括方言)面临流失的危险。语言及其各种方言的濒危与消亡是军队语言资源的严重流失,是中华文化的永久损失。以此为背景,在部队范围内,出现了独特的“语言地图”候鸟式改写。中国的“语言地图”上存在大量的涉军方言点,如天津话的来源尽管众说纷纭,但与部队的联系却是无可置疑的,更不用说“军话”等明显由于部队驻扎形成的方言点了。还存在涉军方言区,比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区的方言。随着部分乙种步兵师转隶武警,这部分武警周期性地参与边疆维稳驻训,而且他们积极学习民族语言,于是中国的“语言地图”出现了整个方言点周期性平移到另一方位且语言种类增加的特殊现象。

  (四)维稳处突重点地区急需语言规划

  在维稳处突重点地区,尤其是在边疆维稳处突重点地区,武警部队使用的语言需要大力规划。这里的语言包括作战用语、训练用语、日常生活用语。作战用语包括处突喊话用语、正规执勤用语、外联宣传手册、舆论战用语、心理战用语等,训练用语如出操训练口号等,生活用语如营区宣传标语、驻地的民族语言等,这些用语目前缺乏统一的规划,语言战斗性功能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例如,面对复杂的敌情,部队日常执勤时可能碰到不支持工作的、围观的、以讹传讹的群众,应如何与之沟通?尤其在民族地区,还可能出现语言不通的情况。处突时的心理战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如劫持人质事件一旦发生,犯罪嫌疑人的精神一般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处突分队如何与之沟通以免其伤害人质,并使其最终“放下屠刀”和接受逮捕?营区宣传标语的写作需要秉持什么原则,应怎样写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宣传效果?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回答。

  (五)武警内外两个大局统筹兼顾

  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化进程,30余年的改革开放,武警有了更多国际语言生活和外语需求,尤其是境内负责使馆和领事馆保卫工作的中队以及履行海外维和任务的分队。因此,当代武警的语言规划必须兼顾武警内外两个大局。

  三、做好语言规划工作的着力点

  (一)全方位的语言调查是基础

  情报是战争准备的必要条件,而语言情报则是做好语言规划工作进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基础。为此,要做好全方位的语言调查,摸清底数。当然,由于条件限制,可能存在各种不足,也不一定要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才大规模调查,可以从条件成熟的中队或支队入手。担负不同勤务的中队可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担负机动任务的部队则需调查其在边疆执勤和返回原驻地休整时的语言变化及其对两地的影响。何谓条件成熟?首先是认识到位,该部队认识到了语言规划的意义。其次是经费和时间保障到位。最后是调查方法确定、调查人员培训到位等。

  (二)处理语言关系是重点

  单言单语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克服语言交际障碍,主要是跨越方言的不同;多语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处理好语言关系,具体到我军的军情而言,就是处理好各语言、各方言的关系,处理好母语与外语的关系,保证国家通用语言在军队高层交际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其他的语言和汉语方言的作用,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尤其在边疆地区,需要特别解决的是跨境语言问题。跨境语言问题是国内语言问题,又是国外语言问题。解决好跨境语言问题,是睦邻戍边的需要,也是提升军队语言能力的重要环节。我国的跨境语言(包括跨境方言)估计超过30种,情况错综复杂。如果跨境语言处理不好,就会损失语言资源,削弱语言能力,诱发各种语言矛盾,其间夹杂着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如会说中亚特定语言的恐怖分子可以较方便的渗透到我国境内,给国家安全与军队安全带来隐患。令人遗憾的是,学界对跨境语言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重视,对跨境语言的现实情况缺乏调查。

  (三)探讨建立军人语言能力标准是依托

  我军的教育实践和用人实践,已经基本形成了现代社会对军人语言能力的要求,即:汉族和一些转用汉语的民族,其成员应当具有“双言”到“双语”的能力,即掌握普通话和某种汉语方言,最好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没有转用汉语的少数民族官兵,其成员应当具有“三语”能力,即掌握母语和国家通用语言,并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受过研究生教育的军官,应当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应当把这种实践内化为教育标准,并进而形成军人的语言能力标准。“双语”能力或“三语”能力,已经是许多军队的教育标准,是国际发展的大趋势。

  (四)虚拟生活的语言规划是盲点

  虚拟语言生活产生时间不长,对它的研究不够,虚拟语言生活还较少进入语言规划者的视野,这显然是落后于时局的。在虚实两个空间的语言生活的背景下,语言规划应当注意把握两个要点,一是促进虚拟语言生活的健康发展。虚拟语言生活与现实语言生活不同,应当积极看待虚拟语言生活,不能以现实语言生活的观念去看待、管理它。语言规划的目的是促进虚拟语言生活健康发展。我军虚拟语言生活的网络空间,应当尽可能地适合官兵的生活习惯,最大限度地适合中华语言文字的使用习惯,要不断提升官兵虚拟语言生活的质量。二是要开始树立“语言资源”的理念。不能简单地把语言理解为“问题”,而要把语言视做资源,尤其是富含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矿产”。今天的语言规划,必须携手经济学界,在语言经济学的支撑下充分合理地开发语言资源,通过发展现代语言技术,促进语言产业的发展,进而服务部队现代化建设。

  (五)营区语言规划是易点

  营区的语言规划其实可以理解为营区建设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营区语言生活中主导性的语言文字。主导性的语言文字,是指在政府公务、教育、新闻出版、大众服务等领域主要使用的语言文字。依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营区的主导性语言文字应当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营区,主导性语言文字还包括自治地方的民族语言文字,如维语、藏语等。

  2.对汉语口语水平差的大龄干部、老士官进行语言培训与指导。对新兵使用的语言或方言、同周围交换信息的内容与方式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指导或培训,使他们尽快适应营区语言生活。由于新兵周期性涌入,干部与老士官也面临新的语言生活,严重时还会发生新老群体的语言冲突乃至社会冲突。因此,对于一些兵源多样化的营区,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官兵适应新的语言生活。

  3.社会语言服务。一个营区就是一个小社会,社会语言服务已经成为营区应规划的信息服务。社会语言服务包括训练设施、公共场所的各种牌匾标示,小商店、医疗、文化娱乐等领域的语言文字应用。一些特殊的社会语言服务,更是营区语言规划所应特别考虑的,比如接待室和招待所笑迎八面来客,对语言不通的外来人士可提供一定的语言服务等。

  4.通过语言特色展现营区文化风貌。语言及其负载的文化艺术是展现营区文化风貌的重要资源,例如墙报、板报、俱乐部可适当地体现地方语言文化;可排演一些地方特色的曲艺、歌谣等地方语言文化。这项工作需要与我军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比如设立一定的军营开放日,欢迎地方领导和群众参观,通过有武警特色的语言文化活动展现我军的风采。

  5.提倡双言双语制度。这既是对我军已经形成的从单言到多语混合分布的认定,也是解决语言沟通问题的治本之策。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可以顺畅进行地区间、民族间的交际。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较低的时期,推广普通话是军队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当今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认真考虑语言保存的各种问题。如“‘手榴弹’指啤酒”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六)提升军队外语能力是战略要点

  军队在处理海内外各种事务时,都需要得到合适的语言支援。而这取决于军队的语言能力,包括外语能力。之前我军的外语学习,除了满足外交的需求之外,主要是向外军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和军事技术。因此外语语种贫乏,主要是俄语和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外语的标准语和书面语,外语界的学术研究也侧重在外语教学上。但就当今军队建设的形势及发展看,此前的外语学习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随着我军开放程度的提升,外军来华访问、学习者与日俱增,我军需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外语服务。外语服务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公共服务领域的外文标识、说明性文字、会展等,还涉及到非通用外语语种人才的培养和社会工作者的外语培训等。目前,我军的海外事务越来越多,外语学习对军队的发展越来越重要。比如:到国际组织中任职服务,国际维和、反恐、救灾等人道主义合作,争取国际话语权等等。当今的国家利益已超出本土,如何用世界各国人民习用的语言介绍真实的中国,减少误解与冲突,如何通过语言保护我国的海外利益和出国人员的安全,已是必须考虑的大事。这些都需要掌握更多语种的外语人才,需要更多兼通多门外语、或兼通某种专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提升军队的外语能力,已成为军队发展之大计。要尽快了解各军兵种的外语需求,盘点军队的外语人才状况,成立具有多方协调能力的外语管理机构,制定合适的外语发展战略,制定国际化人才的语言培育规划,拿出具体有效的措施,尽快解决外语语种单调、人才单一的问题。

  武警部队语言生活中存在的从单言到多语混合分布状况的逐渐形成、虚实两个空间语言生活的联通、“语言地图”的快速改写、维稳处突重点地区急缺语言规划、军内外两个语言大局的统筹兼顾等特点,构成了当下部队主要的语言军情。准确认识这种实际,是军队语言规划的基础,也有许多崭新的学术课题有待发掘。在这种形势下,语言与军队的关系提到了新高度。语言与军队安全、语言与军队的创新能力、语言与军队信息化发展、语言对社会的经济贡献等问题,应当成为政界学界军界的话题。语言规划就是要解决军队发展中遇到的各种语言问题。当今之世,要求我们必须从建设现代化警察的角度关注部队的语言生活,站在信息化的高度观照现实语言生活,努力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促进战斗力水平的提高。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