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语言文化 > 正文

CCL 语料库视野下的“位”字分析

来源:UC论文网2015-11-13 16:44

摘要:

位这个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而且又易错的指代人的敬称量词。在北京大学所建立的CCL 语料库检索系统( 网络版) 中,仅在现代汉语预料库中,输入检索关键词一位,现代汉语的检索

  “位”这个字,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而且又易错的指代人的敬称量词。在北京大学所建立的CCL 语料库检索系统( 网络版) 中,仅在现代汉语预料库中,输入检索关键词“一位”,现代汉语的检索结果就达到90775 条之多,“各位”也达到5770 条。日常言语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如,“做一位合格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位有名望的官员”,“恳请各位同学批评指正”,“各位老板都是市场精英”……真的可以用“屡见不鲜”这个成语来形容“位”。然而,正是因为“位”字被广泛选用,有些时候就容易忽视色彩、场合和对象,出现了“一位婴儿”、一位学生、“一位罪犯”以及“一位失败者”等言语现象,这些运用都不是特别恰当,值得细细商榷! 本文主要立足“位”字,从北京大学CCL 语料库中广泛寻找材料,围绕其词义敬称来源、使用遵循的原则和特殊运用场合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求给现代汉语的正确使用和语言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位”字词义敬称色彩的来源

  “位”字词义敬称的来源,要从“位”字义项的梳理来进行说明。“位”字最初的古文字写法是,《说文解字》中的古文字写法是。《说文解字》释义是“位”字从人从立,即列中庭之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经过逐渐演变,现存正在使用的义项主要有如下九项,参考《汉语大字典》:

  仔细观察表一中的“位”字义项,可以推出结论如下:

  1. 汉字“位”这个词的发展轨迹是由表官位的实词到表敬意实词,再到指代人含有敬称色彩的量词;

  2. 汉字“位”的九个义项当中,有六个表示尊贵或需要敬称,绝大多数的义项都表示敬称是“位”字词义敬称的来源。

  32 个“位”字的常用词汇,其中21 个是表达官位、禄位、或神位的词,这样的词语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不难看出,现如今保留下来的表人的“位”字词汇与官位、禄位和神位一直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许正是因为“位”字的这一特点,最后广泛用作人称量词的时候,使其附着上了浓厚的表尊重、需敬重色彩。比如: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的是官职和级别,官职是广大人民渴望获得的艳羡的职位;皇帝登基叫“即位”,皇帝让位叫“逊位”,大臣谋反叫“篡位”; 即使是九品芝麻官也可以说“位”。可是,现在“位”字的使用似乎有点过度泛化———它似乎妄图使每一个人都有地位! 学生被称为“一位学生”、婴儿被称为“一位婴儿”,甚至出现了“一位失败者”、“一位罪犯”这样的表述。“位”字原本的初衷只是要使尊者得到敬重,却因为一些人不顾词语色彩、场合和对象的使用,留下了很多用词不当的遗憾,有很多例子都值得我们再推敲、再斟酌。

  二、“位”字正确使用必须遵循的原则

  黄伯荣、廖旭东先生在2007 版的《现代汉语》中曾这样描述: 词义可以划分为理性意义、语法意义和附加意义。其中,附加意义又称为色彩意义,是指词义中理性意义以外的表达人们的主观态度和评价的意义,它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之上的语义内容,通常体现的是语义的倾向、韵味和格调,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固定下来的社会约定俗成的语义的有机组成部分。[2]“位”字这个词义从出现到发展,从发展到义项的固定,其生存的土壤一直和官位、禄位、神灵祭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位”字蕴含着一种浓厚的表敬重的色彩意义。因此,使用时要格外地注重色彩、对象和场合。因此,要正确地使用“位”字,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 一) 原则一: 分清对象,切勿错敬。礼仪学要求人们外恭内敬,一举一行都符合礼仪,特别是在使用敬辞时,切莫敬错了人。正所谓,“有眼不识金镶玉”是一种失敬,把坏人奉为上宾则是一种错敬。在“位”字的使用过程中,错敬的现象时有发生: 例如: 《中国近现代史》中: 创立拜上帝会最早的同志是冯云山,也是一位因考试失败而心怀不平者。[3]冯云山,太平天国的南王,纵观其一生,追随天王洪秀全遨游天下,宣传真道,立志援救天下兄弟姐妹,历山河之险阻,赏风雨之艰难;去国怀乡,抛妻弃子,风尘仆仆,鞠躬尽瘁,历尽艰辛仍坚持不懈。其心坚兮,其志壮哉! 其行其德,可歌可泣可敬。如果说“一位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自然无异议,可是例子中是“一位因考试失败而心怀不平者”,既然那时的他是失败者,是愤懑不平者,又怎么能以“位”称之? 再如,梁小民在《黑板上的经济学》里: 省政府可以给企业派一位坏领导郭中姚。好领导固然可敬,会赢得职工的敬重,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的民主作风建设,可是坏领导带来的是庸碌无为、企业效益差、员工收入低下甚至是厂房的倒闭、员工下岗,这样的领导就宛如一个“冷面杀手”,何敬可有?类似的例子还有《成都晚报》2009 年4 月5 日刊载的《生命的“药方”》一文写道: 一位患有神经质的病人,总是疑心他的肚子里有一只猫在做窝,真是寝食难安; 再如《杨澜访谈录: 2008: 与名人零距离》的引入语: 1985 年黄秋生初登银屏,片中他扮演一位叛逆不羁、不明身世的混血儿; 马悲鸣、林思云对话中国近代史《国父的爱情生活( 日本篇) 》写道: 孙中山在日本还有一位情人浅田春,经常陪同孙中山到日本各地活动等等。

  失敬从某个层面来说也是一种错敬,它是一种对敬重的缺失。这一点,可以在权威刊物《光明日报》上面的一篇文章中得到证实。2012 年12月1 日《光明日报》刊发了《“俨然一位XXX”的说法不妥》中报道: 老刘坐在正席上,俨然一位权威人士。在该例中,除了“俨然”一词作为副词和“一位XXX”这个定中数量短语在词性方面搭配不恰当之外,还由于“俨然”具有“好像”是的义项,是对后面值得尊敬的权威人士的一种怀疑,二者搭配显然有自相矛盾之嫌,这也正好从侧面验证“位”字蕴含浓厚的敬重色彩,孰敬孰轻,需要斟酌而行。

  ( 二) 原则二: 注重含蓄,切勿自敬。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崇含蓄,人们往往把含蓄看成是个人至高无上的审美准则。中国人对含蓄的追求与民族偏于内向的性格特点和共同的审美心理习惯有关。既然“位”字是一个具有对外特征的浓郁敬重色彩的词语,当然不太适用倡导含蓄的文化背景中的自己。否则,就会变成老鼠掉进天平里———“自称自”了吗?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一直受到人们的唾弃,但是“位”字自称的用法在日常社会实践中可谓是屡见不鲜: 比如: 一个学生在阐述自己理想时会蹦出“我想成为一位歌手”; 某些歌星习惯说: 我是一位歌手; 某些电视明星习惯说: 作为一位电视明星; 还有某电视台的两名搭档主持人,他们每次一出场,总是会爆出:今天由我们两位给大家主持……他们不经意的话语说得那样顺溜、那样具有感染力,可是细细地咀嚼起来,未免有点滑稽色彩。

  ( 三) 原则三: 避免泛化,切勿滥敬。“位”是个使用频率极高的社交性尊称用词,凡是运用“位”,总是包含着使用者传递给被使用者的友好情感,只有在被使用者不反感并乐于接受的情况下,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否则就容易泛化使用,甚至变成滥用。在北京大学CCL 语料库( 网络版) 中收集了这样两个例子: 一个是在这样的办公会上,大至飞机的性能,小至给一位婴儿旅客配制的特殊用餐等等,都拿到例会上来,足见其管理者的重视; 另一个是莽莽高原为每一位降生的婴儿祈祷: 孩子们,勇敢地生长吧,我等待着你们。乍一听上去觉得彬彬有礼,但是细细地咀嚼起来就会觉得不得劲,因为婴儿尚且处于无意识阶段,还不能成为社交的对象,这样的敬称是无意义的。此外,如果用来修饰一个群体,重点是落在统计集体数量方面。这样,也大可不必称“位”,换用“名”或“个”就可以使社交变得恰当而又得体。如某部队干部职工向前来检阅的首长汇报说:“本旅已经派出五百位战士日夜兼程赶赴救灾前线”,这就让人难以接受,因为这“位”字制约了汇报场合的庄重和严肃。再如: 某中学校长向来校采访记者介绍学校情况: “我们学校共有120 位教师,两千多位学生”。上述两处“位”都有滥用的嫌疑,改为“名”,既简单又贴切。

  三、“位”字使用的特殊性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任何事物既要遵循普遍的原则,又拥有自身的特殊性。上文详细加以论述的是“位”字的三种普遍用法,“位”也有适合自己的特殊场合,如在服务行业因诱导而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这就显得情有可原。比如三五个朋友进入餐馆点餐,服务员常常脱口而出尊称道: “您几位?”就餐的客人也习惯性地回答“八位”“九位”或“仅此三位”。这里的“位”是在服务人员的诱导下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在这种特定的语境下,应该给予谅解。但是从用语贴切的角度来说还是不违反普遍原则为宜。如果在此种场合下,客人能将该“位”让成“个”,无疑更能够显示出自身的修养。“位”字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易错的一个表敬人称量词。在汉语的学习、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二语言教学当中,量词的使用一直以来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位”用的对象是人不错,但泛化使用会削弱其敬称功能,同样,用错场合也是会出洋相的。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