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舞蹈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UC论文网2015-11-14 15:38

摘要: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人们所共知的,但舞蹈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却是大家所不大了解的,其实从教育目标来说,音乐课程的核心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

  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是人们所共知的,但舞蹈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却是大家所不大了解的,其实从教育目标来说,音乐课程的核心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舞蹈教学的目标之一,古人曾说“言之不足咏歌之,咏之不足舞之蹈之”。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和审美素质上舞蹈教育所起到的作用是和音乐教育一样重要的。不仅如此,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上舞蹈教育也有着其特殊的优势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舞蹈艺术是指以经过提炼和组织的节奏化、造型化、虚拟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着重表现那些语言文字难以表现的人类内在的深层的精神世界----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鲜明的性格,以及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矛盾冲突的艺术形式。 就舞蹈艺术因为表演的需要对身体要进行一定的训练。从学龄前开始对孩子进行舞蹈训练对正在不断发育和成长中的孩子的身体素质及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 体质的增强:
  现代家庭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是家里的小太阳,小月亮,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中国传统家庭的影响,有些家长忽视对孩子体质的培养,让他们吃好,穿好,玩好,睡好,却很少关心孩子身体素质方面的培养,以至于出现了很多胖墩体型和豆芽菜体型。
  从6岁到11,12岁(也就是小学阶段)其身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内部成熟,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完善。有人曾对三十个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孩子进行了体能测验,其中十五人参加了每周一次的舞蹈训练一年以上,调查结果(包括腹肌,背脊,肺活量,短跑等)结果表明,经过舞蹈训练的孩子从耐力,爆发力,以及身体各个器官的活跃性上,都比不训练的孩子要好一些。具体表现在生活中,有些家长反应,孩子在参加了舞蹈训练后很少生病如感冒、发烧等。并在上体育课时更积极主动,体育达标也进步了。
  二、促进身体形态的良好发育:
  舞蹈训练要求身体具有力量性、柔韧性、稳定性、和灵活性这四大专业素质。初学舞蹈者身体自然条件和舞蹈演员的身体条件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目的虽然不是培养舞蹈演员,但为了表演的需要,就要力求让身体形态,逐渐接近舞蹈演员的要求。而11、12岁到14、15岁(也就是初中阶段)则是孩子的第二个发育高峰期,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都在迅速的增长,肌肉,骨骼发育也很快,但脊柱,胸廓,骨盆和四肢尚未完成骨化过程。因此良好的舞蹈训练对促进他们的脊柱, 胸廓以及四肢的协调发展形成美好的体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小学和中学阶段正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在发育之中,此时通过舞蹈训练使儿童身体由脚腕,脚背到腿膝盖及脊柱的肌肉力量得到锻炼,从而养成挺胸收腹的良好身体形态,并通过蹲,踢腿等训练加强肌肉、骨骼的力量,使孩子的大、小腿骨,脊柱骨直形生长,避免孩子出现驼背,鸡胸,0形腿等不良体型。
  舞蹈训练中特别要求孩子在训练时全身要收紧,往上提,头往上顶,不能松垮。背,既脊柱骨一定要挺直,绝不能弓背,塌腰,否则身体形态非常难看。孩子们天性爱美,在对比了对错之后,都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另外,腿部训练和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为了拉松韧带,训练软度和腿部的肌肉,老师要强调大腿、小腿、脚背成一字形,来达到要求。并通过弹跳练习来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
  舞蹈训练的基本要求就是强调四肢的伸展性,身体的舒展性,爆发力和腿部的弹跳力。而这些训练要求可以促使孩子身体的上肢,躯干和下肢呈纵向生长。经过了伸展与舒畅的四肢训练,孩子的身体没有了束缚,整个精神面貌和身体形态都比没经过舞蹈训练的孩子要好一些。
  其次,舞蹈学习对智力发育的影响
  智力,是人的认识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一个人的智力发育有先天因素形成的生理条件,也有后天锻炼和环境影响的原因,但主要是后者。
  从人的生理发展规律来看。人脑在幼儿时期发展最快,5-6岁是儿童智力发育的主要阶段,7-8岁儿童脑重量增至1400克接近成人的脑重。18-20岁达到高峰,因此开发儿童智力机不可失。而音乐舞蹈活动能刺激儿童大脑皮层,促进脑细胞发育从而促使脑功能的协调发展。并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舞蹈训练对智力的发育有重要的影响。
  一、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a.好动,舞蹈本身就是流动的音乐,它需要用身体做各种动作老表达情感。者正好符合少年儿童好动的天性。舞蹈动作中的跑跳、翻身、打滚都需要亲身体验才能做到,必须动身体,让四肢参与进去,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舞蹈的动感就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一个特点。
  b.好玩,少年儿童天性爱玩。而舞蹈中的情趣性恰恰符合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少儿舞蹈除动作简单、舒展外,另一个特点就是童话性。让孩子通过不同的舞蹈题材如自然景物,童话故事,传奇神话等陶冶情趣,增加智力。例如:儿童舞蹈《小蚂蚁》描述的就是一群小蚂蚁一起玩耍,觅食的情景,黑色的服装,动感的音乐,充满童趣的动作让孩子们很快就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小蚂蚁”在舞蹈中感受小蚂蚁团结,向上的生活态度。
  c.好奇,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帕拉图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好奇是学习知识的重要动力。在舞蹈训练中儿童必不可少的要接触到一些舞蹈动作,象小碎步(两脚均匀的向左或右移动)和横移步(左脚在右脚前,左脚向右走一步,右脚垫一步)同样是左右横移的步子,步伐不一样,表达的内容也不一样,小碎步表现小鸟轻盈、纤巧的模样,横移步则是新疆舞的特色舞步,孩子在学习中会根据观察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从而产生好奇心,这个时候告诉他们答案,不仅让他们学到了新知识,也让他们对舞蹈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d.好胜,舞蹈训练能够充分发挥少年儿童争强好胜,不肯落后的性格特点,从而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舞蹈训练多是集体教学,孩子的表现会因为先天条件的原因各不一样,经常受到表扬的孩子,会激发他们潜在的表现欲,让他们更自信,对自己更有信心。教师也可让表现好的孩子多做示范,利用他们的好胜心来刺激他们更努力的学习舞蹈。
  二、培养耐力,意志力等良好品格:
  现在学习舞蹈的多半是女孩子,她们学习的动机无非就是两点,一是觉得跳舞可以让她们有个好身材,二就是跳舞可以穿漂亮的演出服。但是真正接触舞蹈训练后就会有很多孩子因为吃不了基训时身体带来的痛而打退堂鼓。舞蹈基训多是些枯燥单调的技巧练习,如:擦地,踢腿,蹲,跳,转等,而且还要按着节拍,有规律有节奏的按要求训练,这样难免会让刚接触舞蹈的孩子产生失落感,影响她们练舞的情绪,但当她们克服这段适应期后,开始学习作品就会对舞蹈重新充满兴趣。
  学习舞蹈最初的方法就是模仿,培养她们的注意力,通过模仿学会动作,等熟练后再加进自己的理解和表现,这是培养她们观察能力的重要方法。另外,舞蹈教学因为是以身体作为教学载体的特殊原因,所以需要的课时较长,首先要先将身体各关节活动开,然后再开始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这样教学时间相应的也较长,通过这种与别的课程不一样的特点锻炼孩子的耐力和毅力,鼓励她们坚持,因为,喜欢一样东西就要更深入的学习它,这样,你才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舞蹈带来的乐趣!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十分钟的辉煌,台下却要付出多于台上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这就注定舞蹈是一门时间艺术,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在舞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舞蹈训练也让孩子深深体会到,付出努力就会有美丽的舞姿,怕苦怕累就永远得不到鲜花和掌声。
  三、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每天都会有新的信息出现,针对此特点,我们培养未来人才也应该具有素质全面,眼界开阔,知识面广的特点。
  舞蹈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本身就已是一门丰富而内涵深厚的艺术形式。它按其不同风格特点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和社交舞。按其表达形式分类又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和群舞。根据其表现内容又可分为叙事性舞蹈和抒情性舞蹈及表现戏剧矛盾的舞剧。五彩缤纷的艺术分类,各种分类的源泉,以及细致的表现手法、内涵,令接触舞蹈的少年儿童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又眼界开阔。
  学习芭蕾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芭蕾的起源,它的高贵、典雅,学习中国民间舞可以从不同的舞蹈动作上体会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点和风土人情,学习校园舞可以让学生展现自己作为新生代少年儿童的自豪,骄傲,热情和美好!学习现代舞学生可以在动感,现代,自由的音乐中尽情释放自我,成就心中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不同的舞蹈就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舞蹈就是一扇风景不同的窗,打开不同的窗就是一面不同的风景,体会另一种不同的风情,感受另一种不同的文化。
  学习舞蹈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美丽多彩的窗户,他们在那些美丽的风景召唤下,尽情的感受着,体会着,成长着。
  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及团结合作的精神:
  如今的孩子个性比较强,很有个人意识,也比较有主见,但是大多行为散漫,没有时间意识,更不懂相互合作和尊重的重要意义。这和社会的发展及如今的大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因为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在家以自我为中心,别人都要配合他(她)。但是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个群舞,要体现的就是集体表现出来的魅力,在训练中,不迟到早退,按时训练,动作要做到整齐划一,这些都潜移默化的要求学生要有集体意识,曾经有一个学生,排练的时候经常迟到,所有的学生都要等她,后来,有一次在她迟到后,我照样排练,让她在旁边看着,而不是让她马上进到队伍里去,然后告诉她,你来晚了,以后就不要来了,她一下子就哭起来了,应该说她们还处于一种做事情无意识的状态,她没有体会到,她的行为会影响到一个集体,也没想到,会有不再让她跳舞的后果,当我把这种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向她讲清楚以后,她再也没有迟到过,并且训练比以前更认真了。这就是舞蹈的魅力。这就是集体的魅力。当孩子从跳舞中感受到乐趣的时候,就是她真正爱上舞蹈的时候, 也是她体验到团体带给她的创造的快乐的时候!
  最后,舞蹈是发展美育的重要途径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叫做美感教育。它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培养人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并能以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的高度看,一个人的美育起步越早越好。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但愿儿童能感受美并欣赏美、、、、美是人道主义,善良情感和诚挚关系的血和肉”。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凡是美的实物大多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而舞蹈中的第一要素就是美。在学习舞蹈中感知美,认识美,提高审美情趣,是舞蹈教学的重要作用之一。+
  一、 舞蹈教学符合形象性的美育特点:
  凡是审美教育,都必须通过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感染人,使人产生美感,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美育所利用的形象,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来接受,而这些正符合了舞蹈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艺术的特点。
  从上舞蹈课的第一天,老师教正确的站姿开始,孩子们就进入了一个认识美的世界。活泼,跳跃的节奏是美的,健康优雅的体型是美的,圆润、舒展的动作是美的,跳舞时快乐、欢欣的笑脸是美的。美丽的音乐,美丽的道具,美丽的服装,还有舞台上绚丽的灯光、布景,一切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听到的无不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散发着美丽的诱惑。
  例如舞蹈《走在山水间》表现的是一群壮族少女唱山歌时的热烈场景,壮族舞蹈特有的粗犷,豪放的动作特点,身体语言的夸张晃动表现,在壮族民歌《山歌好比春江氺》的音乐歌曲背景下,显得具有特别的民族风情和韵味,如再配上世界闻名的桂林山水的视频背景,将实景美和动感美集中在一起,让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都呈现出来,带给观众的美的冲击力将更好的体现舞蹈艺术所特有的形象美的特点。
  二、 舞蹈教学符合情感性的美育特点:
  舞蹈和音乐一样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音乐是利用听觉让人们从内心激起情感的共鸣,而舞蹈则是利用视觉所塑造的形象和听觉带给人的情感触动来达到感人的目的,从而体现其情感审美的特点。
  如舞蹈《寻找回来的世界》就是一个利用情感打动观众的现代舞,舞者在台上不断跑动,表现挣扎中的少年,迷失于网络的焦灼心情,老师的劝说最终感动了少年,让他们重新回到属于他们的世界,在这样一个舞蹈中,我们记住的是老师为劝解学生所付出的情感,和学生在老师的劝说下重新回到正常世界后,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观众从舞者的动作上感受要表达的情感,又通过舞者的情感表现来打动内心引起观众的共鸣。
  又例如现代舞《六月的记忆》同样也是表现情感,但是它表现的是面对高考,学生的焦躁,不安,无奈中又夹杂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的一种矛盾而复杂的情绪,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在这样一个舞蹈中找回自己当年的记忆,情感再一次征服了观众,也同时打动了舞者,一群正经历着青春的高中女生。
  三、 舞蹈教学体现愉悦性的审美特点:
  所谓“寓教于乐”就是说美育不能采取强制命令的方式,而只能以启发诱导的方式,让受教育者在自由状态的审美享受中受到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感染从而得到美的体验,是舞蹈教学的又一大特点。
  喜欢是兴趣产生的先决条件,上台表演带给学生的巨大的价值体现和成就感,是他们热爱舞蹈,愿意吃苦训练的原因,老师的表扬,同伴的艳羡,台下如雷的掌声和倾慕的眼光都是他们能够体验到的愉悦感的基础和动力,而这种愉悦又不同于穿一件漂亮衣服,吃一样美味食物带来的愉悦,它是人的精神上的愉悦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用真诚的心感受舞蹈带来的快乐,是所有学舞孩子的愿望,也是所有老师和家长的愿望。为快乐而舞蹈是舞蹈的真谛,因为孩子的心是单纯而透明的,从小体会付出后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次排练所流出的汗水,一次次演出所付出的时间,一节节课上所积累的快乐,所有的所有都汇成了一个词,真实的付出,真实的快乐!
  舞蹈教学作为学校音乐课堂的课外补充教育正渐渐被广大教育者所重视和关注,但是怎样协调课上和课下的关系,则是我们所有音乐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因为协调排练时间和学习时间一直是所有学校舞蹈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但随着国家对学校课外活动的逐步重视,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从课外活动中感受到音乐课堂教学以外的舞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音乐审美教育》 廖家骅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张淑华 赵娟 于爱华 著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3、《音乐课程标准解读》王安国 吴斌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