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医学检验论文 > 正文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教学改革与研究

来源:UC论文网2015-11-29 16:35

摘要:

一、制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标准 由湖南省教育厅牵头,组织各高职学校及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对照行业岗位设置基本标准,各地方高职学校可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在基本标准的

一、制订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标准

由湖南省教育厅牵头,组织各高职学校及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对照行业岗位设置基本标准,各地方高职学校可根据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本校特色标准。专业设置基本标准包括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师资要求、实验实训要求等标准。制订此标准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服务。

二、探索“政府主导,校院合作”办学机制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明确指出:发挥地方政府统筹功能,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政策环境;探索校院合作“双主体”培养高技能人才新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在人员交流、技术应用、实习就业等方面的互利共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医院,医院检验人员更新不像护士那么快,需求也没那么多,学校在招生规模上应在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招生,而不是盲目扩招造成培养质量下降。学校必须找准医院合作办学的利益平衡点,探索“校院合作”办学机制,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医院是人才需求方,实践教学资源应经验丰富、检验方法应仪器设备先进,而高校教师具有理论知识丰富,基础研究及科研创新水平高,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岗位核心能力强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三、校院共建“双重化”教学团队

“双重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运行模式是高校教师、医院检验师都具备的双重角色(教师和检验师)。学院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改善本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采用“送出去,请进来”加强教师基础理论培训;通过“医院”提高教师实践技能;通过教研、竞赛培养教师教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构建“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以政府、学校及医疗卫生单位开展全面合作育人机制下的定向与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主导下,建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和医院作为育人的双主体,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让第一线的检验专家与学校共同制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职场化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计划,整合校内外培养资源,优化培养内容与培养过程等。促进教学与临床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实现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做”统一,从而增强学生岗位锻炼能力与就业适应能力。

五、构建“产、教、研”一体化校内外实训基地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与30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共同出资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体现主体的需要,一是学生实训需要;二是师资培训与科研的需要;三是社会辐射功能的需要。在设置实验实训项目时,把握以上三个需要,实现师生“课岗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我校模仿医院检验科设置了集临床检验、微生物检验、生化检验为一体的综合检验室,综合检验室由专人管理,不但承担本校学生技能训练,还开展在职人员培训、科研及检验业务。同时学校会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实训,与病人零距离接触,感受医院的职业环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

六、校院共建“医院化”管理运行模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院化”管理运行模式,是学院实训教师团队与医院专家共同确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教学效益、服务效益双赢的保障。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医院化”管理运行模式实现三个“合一”:课堂与医院合一,学习与服务合一,学生和职工合一。近年来,我校一直把“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顶岗实习”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模式作为学院制度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大方向,学校共与30多家三甲医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及订单式培养协议,按照教学安排及合作单位任务要求及时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校院双方依据协议对学生进行严格指导、管理,医院按照“医院化”的管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择优录用。

七、优化课程设置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就业方向主要是医院、血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疾控控制中心等单位。各岗位要求有所不同,如医院侧重临床疾病检验、血站侧重输血及血液制品检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侧重食品卫生检验、疾控控制中心侧重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等,目前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为文化课、医学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临床检验基础、血液学检验、生化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及寄生虫学检验,就业方向偏重于医院检验科。高校应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增设专业选修课,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如增设食品卫生检验课程、卫生理化检验课程、病理检验技术、医学检验仪器维护与维修等内容,通过优化课程结构,让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就业方法及对专业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也增加了学生就业机会。

八、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我校医学检验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共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如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谐音教学”“PBL教学”“抛锚式教学”及“任务为导向”等教学方法。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程教学,课前,教师在教学空间预先布置课堂教学任务,学生点击教师空间根据教学任务预先学习;课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3D动画、微课等信息化技术来有效地讲解重点、突破难点;课后,学生还要进教师空间进行学习及完成在线课堂作业以及与教师交流、答疑及对教师教学进行点评等。这种课上—课下、教师—学生、教—学相融通的教学手段,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的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九、建立“信息化”课程教学平台

我校大力支持信息化教学,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化教学机制,鼓励教师信息化教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完成了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如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病例库、与教材同步训练习题集及教考分离的标准题库。学生可在课上课下随时与老师交流、提问。临床检验基础课程获得校级资源课程立项,现准备申报省级名师课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就业前景好,但学校必须有忧患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立足地方区域发展,提升专业办学实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医学检验技术人才。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