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布托啡诺预防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安全性观及有效性察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3 18:09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预防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开胸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

  [摘要]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预防开胸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开胸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分别于术毕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A组)、芬太尼(B组)、布托啡诺(C组),以预防术后苏醒期躁动。比较3组术后10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在麻醉恢复室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躁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B组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呼吸抑制及延迟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恶心呕吐、舌后坠、头昏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胸手术术毕前静脉注射常量布托啡诺能够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布托啡诺;术后躁动;开胸手术

  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在苏醒期可能由于瑞芬太尼镇痛作用的突然消失而出现躁动,即全麻苏醒期躁动,其是在全麻苏醒阶段以意识、注意力改变为特征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并存的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1],严重者可致患者挣扎、不配合治疗,引起引流管脱出、切口裂开、愈合不良等后果,甚至过度的疼痛感可引起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致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引发心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2]。本研究对胸外科开胸手术患者应用不同药物进行干预,观察其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各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能够使胸科手术患者平稳度过围拔管期的有效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1月在本院择期开胸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ASA I~Ⅱ级。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A组(帕瑞昔布钠组)、B组(芬太尼组)和C组(布托啡诺组),各50例。A组中,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2±5.3)岁;平均体重(66.5±12.5) kg。B组中,男4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7.1±4.8)岁,平均体重(68.6±11.4) kg。C组中,男3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6.9±5.1)岁;平均体重(67.3±12.0) kg。3组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术中全麻用药剂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①高血压、甲亢;②呼吸、肝肾、凝血功能异常;③消化道溃疡、精神病、严重心脑血管病、阿片类药物成瘾史及长期服用镇痛药物史;④酰胺类局麻药过敏史、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及术前高度紧张焦虑恐惧者。

  1.3 麻醉方法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3 mg/kg、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1.5 mg/kg作为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h),瑞芬太尼5 μg/(kg・h),吸入2%~3%的七氟醚,关胸后停止吸入七氟醚,术毕停止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术毕前30 min静脉注射拟观察药物,即帕瑞昔布钠40 mg(A组)、芬太尼1 μg/kg(B组)、布托啡诺20 μg/kg(C组)。当吞咽和咳嗽反射恢复,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吸空气下血氧饱和度>95%时,吸痰并拔除气管导管,将患者送入苏醒室观察。苏醒期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躁动评分2~3级患者均静脉注射20 μg/kg布托啡诺1次。

  1.4 观察指标[3-4]

  记录3组的苏醒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呼之睁眼,自主呼吸>12次/min,且呼气末PaCO2<45 mmHg,出现吞咽、咳嗽等条件性反射时,则拔出气管导管;当患者拔除导管后,吸氧2 L/min情况下仪器中显示SpO2<90%时,则认为患者出现呼吸抑制。此外记录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发生恶心、呕吐、舌后坠、头昏嗜睡、延迟性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①苏醒后10 min的VAS:0分为患者无痛觉;1~3分为可忍受的轻微疼痛感;4~6分为可忍受的疼痛感,但影响睡眠休息;7~10分为难以忍受的疼痛。②在麻醉恢复室的Ramsay镇静评分:1分为患者感到烦躁;2分为表现安静;3分为嗜睡但听从指令;4分为睡眠状态但能唤醒;5分为呼唤迟缓;6分为处于深度睡眠状态,能够唤醒。③苏醒恢复室苏醒期的躁动分级:0级为安静合作,无躁动,无呻吟;1级为轻度烦躁,间断呻吟;2级为中度躁动,持续呻吟,需固定上肢;3级为重度躁动及喊叫,试图拔除各种引流管,须外力按压四肢;本研究将2、3级患者定为发生躁动病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3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A组的苏醒时间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呼吸抑制及延迟呼吸抑制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呼吸抑制及延迟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恶心呕吐、舌后坠、头昏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3组VAS、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的比较

  A组的VAS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3组VAS、Ramsay评分及躁动发生率的比较

  与B组和C组比较,*P<0.05

  3、讨论

  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临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因素主要有麻醉用药剂量与种类,血气异常,导尿、吸痰及引流管刺激,术后疼痛等[5]。开胸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瑞芬太尼半衰期短(3~5 min),是一种起效快、苏醒快、无蓄积、镇痛好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可以及时达到适当的麻醉深度,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尽早拔管[6],但由于瑞芬太尼代谢快,大量使用后可产生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引起痛觉过敏,当停止输注时容易致急注疼痛而引起术后躁动,对手术预后影响较大。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停用瑞芬太尼后加用其他代谢慢的镇痛药物,除常规镇痛、镇静目的外,还能够预防由于瑞芬太尼输注引起的痛觉敏感化,以期预防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