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素质教育论文 > 正文

校园戏剧对改善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影响作用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4 20:42

摘要:

关键词:校园戏剧,校园文化,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策略 一、校园戏剧的内涵及其地位 (一)校园戏剧的内涵及其地位 校园戏剧是指以在校师生(主要是学生)为主体创作、表演的,体现

关键词:校园戏剧,校园文化,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策略
  一、校园戏剧的内涵及其地位
  (一)校园戏剧的内涵及其地位
  校园戏剧是指以在校师生(主要是学生)为主体创作、表演的,体现校园人的价值判断、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的非专业戏剧活动。它包括两个层面,即作为校园文化的类型和作为戏剧的类型。[2]作为校园文化的类型,它是一种区别于校园歌曲、校园舞蹈的文艺样式;作为戏剧的类型,它是一个与主导意识形态戏剧、大众商业戏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从第一层面上看,校园戏剧外在必须符合“校园人创作表演”这一特征,内在还须契合校园文化的精神特质,而不仅仅是指校园生活题材的戏剧作品。当今的校园戏剧继承了“五四”以来校园戏剧的光荣传统,通过戏剧演绎的方式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情感世界以及理想追求展现在大家眼前。
  校园戏剧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和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有其特殊的亲和性和非功利性,戏剧的团体教育功能在大学校园中得到了最好的实践,它在促进以育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及改善或纠正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某些偏失,可以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是校园戏剧活动能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校园文化的美育功能;二是校园戏剧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对学生内在人格的塑造,实现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三是校园戏剧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心智力[3],实现校园文化的智育功能;四是校园戏剧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校园文化育人为本的目标。
  二、校园戏剧在改善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中的作用
  校园戏剧的天地是永远令人难忘的精神家园,它以如诗如画的多彩体验、醇厚美妙的理想意境使拥有者梦绕魂牵终生依恋。它不仅曾经培养和造就过投身于戏剧事业的专门人才,而且还将影响和浸润无数的萃萃学子们的灵魂。校园戏剧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代代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那一段鲜活而光彩的生命轨迹。
  (一)校园戏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较高的审美素质可以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和谐的心态,还可以起到启迪智慧、激发创新灵感的作用。校园戏剧参与者通过参加戏剧创作,排练过程的角色体验、情感融合,到最后登台表演的戏剧实践,可以获得直接而积极的审美愉悦,有助于增强情感体悟能力,提高审美想象力、创造力及鉴赏能力。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的校园戏剧,也可以使观众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中接受多角度、全方位的感性体悟,获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从而丰富审美感受,修正审美观,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校园戏剧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不管是经典剧目还是实验剧目,不管是原创还是改编,许多校园戏剧作品都是形象生动的思想道德教科书,对受教育者有着非常明显的道德导向和思想感化作用。而取材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戏剧作品,更能引发大学生对校园生活和社会现状的对照和思考。校园戏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相比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校园戏剧寓教于乐,更能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道德情感、陶冶道德情操、规范道德行为,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三)校园戏剧有助于建立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是高校的主体之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校园建设和大学生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校园戏剧活动为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学会团队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搭建了平台。戏剧不是一项个人表现的艺术,在戏剧编创、排练到演出的过程中,只有编剧、导演、演员、舞美、音效、灯光和剧务等工作人员有明确的角色定位,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才能保证演出的成功。因此,戏剧教育可以让所有演职人员和观众明白角色规范对于社会协同工作的重要性,只有与他人充分协调,才能更好地展示自我。校园戏剧的排演过程就是演职人员之间磨合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人际协调的过程。因而可以说,校园戏剧能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艺术手法与他人和谐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目前校园戏剧发展中存在的“瓶颈”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对校园戏剧表现出的热情逐渐高涨,以校园话剧为代表的校园戏剧在高校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特别是随着连续几届“中国大学生戏剧节”的举办及各地的大学校园戏剧专场演出,校园戏剧不断取得社会声誉,甚至在“中国曹禺戏剧奖”赛场及“中国艺术节”上都出现了校园戏剧的身影,校园戏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校园剧社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广播剧社”、浙江大学的“黑白剧社”、北京大学的“北大剧社”等等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从地域看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地高校的校园戏剧发展较快。[4]然而校园戏剧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为许多人关注的同时也为大部分人遗忘。我们看到目前校园戏剧文化在发展过程遇到了一些瓶颈:
  过分追求另类。当前一些学生将“异类”作为自己个性的标榜认为别人越是看不懂越是体现自己的独特。这种思想反映在戏剧作品上,极易受到从文本到演出的双重误导。他们喜欢使用极其夸张的表现形式,抽象地将其展现在舞台上。[5]如此一来戏剧传达给观众的就只能是晦涩的艺术光晕从而加大了观众与这种舞台艺术交流的障碍。
  戏剧基础教育的缺乏,导致对其认知的不足。长期以来基础课程设置中的戏剧内容极其匮乏,尤其是实践方面的课程。综观中国的现代教育制度,戏剧从来没有在全民教育的课程表中得到正式的承认。从小学的唱歌、画画到大学的音乐、美术欣赏等等,基本上不太会涉足戏剧文化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对戏剧认知的严重缺乏。
  参与人员的流动性大。校园戏剧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决定了其不可能持续、稳定的发展,人员变动较频繁。有经验的高年级成员的毕业,没有任何戏剧基础的低年级成员的加入,四年一次甚至更频繁的人员更替,这些都带给校园戏剧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
  资金场地的匮乏及管理的不规范。目前大部分高校戏剧活动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任意发展的状态,不太为高校的管理层和教育者所重视,也较难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支持。尽管有些高校的领导者,出于建设校园文化的考虑,而对戏剧社团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但也只是隔靴搔痒,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而,少量的活动经费不能很好地保证校园戏剧各项活动的开展。
  缺乏原创作品。目前高校戏剧活动多挑选经典的传统剧目或精彩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很少有学生原创作品,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促进校园戏剧良性发展的策略
  (一) 学校管理组织层面——客观条件的充分满足
  1.要对校园戏剧足够重视,并加大对其资金扶持,增强学生参与戏剧的热情。当代大学生审美需求日益旺盛是校园戏剧社团发展迅速的客观原因,而大学生的热情是推动校园戏剧社团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高校可以由团委、学生会带头组建校园戏剧社团并按照专业要求从语言、形体、角色塑造等多角度严格训练剧社学生不断提高剧社学生的表演技能。这种做法在一些高校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广播剧社”、浙江大学的“黑白剧社”、北京大学的“北大剧社”等等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此外应尽可能地改善剧社日常排练环境,通过有效地资金扶植,满足剧社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道具的购置和配备。另外,有条件的话,尽量可以组织剧社成员观摩专业戏剧演出并在参照学习中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同时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剧社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帮助他们加深对剧本的理解增强他们对角色的把握能力。
  2.探索研究开设戏剧基础课程,并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对戏剧的认知力。开设戏剧课程是开展大学生校园戏剧教育的重要基础。将戏剧教育作为选修课(有条件的话可以拓展到必修课)纳入普通高校教学教育体系,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戏剧的历史、表演和欣赏知识应该说是进行校园戏剧教育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除了开设戏剧基础课程外还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最重要的是对其立意主题的引导,防止其走另类晦涩的路子。近年来,校园戏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纷纷将戏剧艺术引进正规课堂,杭州师范大学还在校友捐助下成立了全国首家“校园戏剧研创中心”。为了提高校园戏剧教育的专业性与学术性,高校也要积极聘请校外戏剧专业人士担任戏剧教育专兼职教师。
  3.注重培养青年戏剧教育工作者,并参与戏剧策划指导,提高校园戏剧的整体水平。校园戏剧是属于高校大学生的,大学生特有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表达、戏剧表达需要得到关注和理解。当校园戏剧需要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时,能够与他们走得最近的无疑是那些和他们年龄相仿的年轻的戏剧教育工作者,其中包括了专业戏剧院校的青年教师和综合院校的,如文学专业的青年教师。相仿的年龄让彼此的交流缩短距离,相同的兴趣让传达和接受更为一致和统一。而校园戏剧的组织指导老师必须懂得校园人群的思维状态和精神需求,懂得校园戏剧的规律,懂得校园戏剧社团管理[6]。另外,在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尝试长期配置具有戏剧或相近专业背景的专职戏剧社团辅导员,负责校园戏剧活动的全面管理指导。
  4.开展多层面的校园戏剧活动,并进行相应的对外交流,提高戏剧在大学校园乃至在整个社会的影响力。高校的管理者,应该鼓励所有的学生上台表演或参与幕后工作,每年举行以班为单位的“戏剧”活动。每年举办的以班为单位的“戏剧之夜”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提高了学生专业素养,同时对整个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此外,针对目前各高校存在的资金短缺和场地问题,我们可以创演一些短小精悍的独幕剧、歌舞短剧或用人少、行动灵活的小剧场戏剧,并通过这一层面的工作,发挥校园戏剧最大的辐射效应。以戏剧为纽带,定期开展对外演出和学术交流活动,如每年一届的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逐渐已形成态势,但其规模和水准有待进一步扩大和提高。还可以利用节假日,让校园戏剧走出校园,来到基层进行流动性的演出。现在大学生普遍利用假期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但目前以“校园戏剧走基层”这一形式开展社会实践还很少,需要相关部门的有效组织与推动,进而全面提高戏剧的影响力。
  (二)校园戏剧社团自身——主观条件的积极匹配
  1.校园戏剧社团应当重视原创,尝试创作适合校园受众的剧本。学生群体都是年轻人,对生活和社会有着共通的观点和思考,在这个基础上创作的剧本容易为观众理解,达到两相交流的效果,让观众深有同感,是戏剧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戏剧社团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作小组或者剧本小组,负责剧本的创作,选取和改编,同时进行审核,使之适合舞台表演的条件。这样校园戏剧,才能走下束之高阁的“神坛”,贴近普通的在校大学生。
  2.注重后继力量的培养,完善戏剧社团的人才培养机制。校园戏剧社团的负责人,要积极思考和完善社团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新人”,首先要进行严格的基础性戏剧训练,其次平时要多安排舞台小品排练,最后尽量让比较成熟的“新人”,参与到大型舞台的演出,以积累他们的舞台表演经验;对于“老人”,尽管已经脱离了剧社,但是他们拥有舞台经验是比较宝贵的,可以安排他们定期回来和剧社的“新人”进行经验交流和表演技巧指导,以最鲜活的案例,来帮助“新人”成长。校园戏剧社团面临的“新老更替”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新人自我成长,老人积极帮扶”的良性循环,可以不断为戏剧社团注入有生力量,这样戏剧社团才能不断延续活跃的生命力。
  五、结语
  大学,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文化的宝塔。校园戏剧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存在,影响和浸润了无数的莘莘学子的灵魂。毋需讳言,校园戏剧不够专业,然而它真实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代青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那一段鲜活而光彩的生命轨迹。作为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利用戏剧的正面影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化教育对他们进行智慧启发和心灵陶冶所带来的内心充实,并在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滋润下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塑造大学文化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所在。因此,我们应在非专业高校中广泛开展推广这种文化性的素质教育方式,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达到人生境界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2]黄岳杰.校园戏剧的特性及其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齐正学.美育、时代要求与校园戏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5).
[4]刘平.校园戏剧在行动——“第二届(2002年)大学生戏剧展演”观后[J].剧本,2002,(9).
[5][6]桂迎.校园戏剧与当代大学生[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2,(1).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