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管理论文 > 正文

坚持“五化”,提升就业质量探讨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4 21:06

摘要:

关键词:就业,全程化,模式,制度化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2年来,在艰苦创业过程中加强五化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

关键词:就业,全程化,模式,制度化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2年来,在艰苦创业过程中加强“五化”工程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基地建设水平。培养的学生专业有特长,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提高有基础,发展有空间,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创新亮点,在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适时创业的同时,提升了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创业教育全程化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2年的创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教科书。“坚持创业教育,弘扬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办学特色,是学院发展历史的文化积淀,是优良办学传统和开拓创新的结晶。1988年办学伊始,学校就坚持用历史先贤和现代英模艰苦奋斗的事迹对师生进行实务化创业教育,激发创业热情,组织师生参加创业实践。面向市场开财源,服务经济谋发展。解决了办学启动资金后,又使学校在困境中崛起,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升格高职后,以学校创业史为背景,编写了10多万字的创业校本教材,同时纳入就业指导课教学计划,开展课程化创业教育。期间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手段,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弘扬学校艰苦创业精神。积极鼓励和资助校园创业社团活动,大力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2006年评估创优后,学校将贯穿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业教育进一步系统化,科学化,使全程化创业教育在长时间探索实践基础上,提炼升华,构建起“六个结合,全面渗透”的创业教育操作模式,全程化创业教育落到实处:一是把创业教育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能力和素质;二是把创业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渗透创业教育,通过管理活动发展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三是把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创业教育,为增强学生创业意识和基本素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四是把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理想,坚定创业信心;五是把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专业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六是把创业教育与实习实训相结合,让学生走进企业,融入社会,体验企业文化,锻炼实践能力,开阔社会视野,培养创业综合素质。
  长期来,我院以创业教育引领就业指导,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改革就业指导内容,创新指导方法,突破小课堂,实行开放式,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强化创业就业典型案例效应,提高了培养质量,拓宽了就业市场,增强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端正了就业态度,调适就业心态,毕业生就业率年年保持在98%以上,竞争力优势催生供不应求局面。2008年以来,就业于新邦物流集团的82名毕业生,截止目前,已有17人晋升为部门经理,13人晋升为主管,其余30人分任各类专员。有创业潜质的我院毕业生,一般工作两年后陆续自主创业。据不完全统计,前十年的中职中专毕业生有近40%自主创业,近十年的高职毕业生有近千人自主创业,其中资产累积亿元的6人,5000万元以上的14人。2006年全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认定“坚持创业教育,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我院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等级;2010年6月,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组专题调研,又充分肯定我院创业教育,并要我院“认真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培养模式多样化
  高质量、强技能的高职毕业生,单靠授-受式传统模式教育是培养不出来的。多年来,我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用人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现实,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采取多种模式加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努力实现人才培养、岗位需求和就业实效的有机对接。
  一是全面推进“2+1”办学模式,加强顶岗实习锻炼,把顶岗实习与毕业生推荐就业有机结合,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心理和现实条件;
  二是开展工学结合。以苏州精实电子公司“订单式”培养班为试点,把工学结合不断扩大和深化。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把某些专业课转到生产一线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利用双方资源,共同实施教学与管理。坚持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原则,教学过程坚持五对接:教学内容与生产岗位技能知识对接;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教学管理对接;企业文化进教材,学校思品教育与企业道德规范对接;学校与工厂,课堂与车间对接;校企高层互动,领导思想、理念、情感对接。“五对接”教学使教、学、做融为一体,深化了工学结合,密切了校企关系,增强了校企合作的凝聚力,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既解决企业生产人力急需,又磨炼师生的实践能力,开创了校企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三是工学交替。以东莞东聚电子集团“订单式”培养班为样板,大力推行工学交替教学实践活动。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时机,在专业课开课前,先让学生到企业一线见习锻炼一段时间,后返校上课。如此融合校企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课堂与车间交替,理论与实践结合,打破课堂的狭小空间,开阔学生的社会视野,使其熟悉工厂,接触社会,感悟实践,初识技术。工学交替实践活动结束,同学们都认真总结,尽抒感言,一致认为,工学交替活动,使他们了解了不同岗位对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学到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经验,不仅历练了吃苦耐劳品格,而且学会人际交往与沟通,这对将来走向社会、拼搏人生十分有益;
  四是构建教学、实训、实习、生产一体化模式。该模式要求学校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生产,按市场需求制造、加工有关产品,学生在基地进行实践式教学,在老师或技术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教学、实训、实习和生产的一体化。此种模式教学与实践,需坚持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原则,把原本不相干的学校、课堂、企业、车间融为一体,这将打破校企界限,有利于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促进毕业生满意就业。
  五是搭建国际教学平台。荷兰政府援亚项目EVD(按照国际化标准培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项目)在我院实施。我们抓住机会,将EVD项目纳入创业教育计划,组织荷兰专家与我院教师共同编写创业教育教材,共同实施创业型教学。双方教师定期交流,双方学生定期互动,共同完成产品设计和制作任务。这一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学习到国外先进经验,拓展师生的社会视野,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创新创业型学校的建设。
  三、实践基地现代化
  高职院校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为毕业生就业打好技能和技术基础,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必须建设自己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践基地。
为此我院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建设了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实践基地,添置了大批先进高新设备。其主要特点:一是设施配套齐全。2006年为迎接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我院自筹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了六大实验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实验实训中心、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验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验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工管与经贸实验实训中心,英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基本满足学院所设专业教学实验实训需要。二是设备档次高新。2006年评估创优以来,先后两次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新建两个国家级高职教育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争取荷兰政府优惠贷款(赠款36%)496万欧元,新增80多台高科技的数控机械实验实训设备,其中荷兰产数控加工中心8台、数控车床2台、汽车检测与维修设备一套,同时新建了校园数字平台,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校园信息化。整个设备档次居于安徽高职高专的领先水平。三是建立了100多家现代化的校外实践基地,使我院与大批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良好关系;四是实行国际合作。我院争取荷兰政府EVD项目无偿援助600万元,同荷兰ROC合作共建了高科技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不仅引进欧洲先进经验和技术,而且引进一批荷兰数控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开展世界认可的“欧洲数控技术等级证书”人才培训,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参加不同等级资格培训,凡经培训合格取得等级证书者,到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就业都可享受与等级证书相应的工资待遇,为毕业生到外资企业和国外就业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专业教师“三师化”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需要和我院实际,学院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内涵校本化,提出了专业教师“三师化”建设标准,即专业教师集三师于一身:是教师能教好一门专业课,是实验师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课实验,是工程师能带领学生进行生产实践。学院配套建立激励机制,加强计划安排与管理,采取课堂练兵、实验室磨炼,到工厂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等多种办法强化训练与培养。目前,全院专业教师90%以上达到“三师化”标准,理论与实践结合,集训与竞技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课堂与车间结合,灵活多样,师生互动式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学院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逐步增强,毕业生就业率和自主创业人数逐年提升。
  五、就业保障制度化
  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有一套合理科学的制度与相应的物质条件做保障。多年来,学院不断加大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力度,完善配套的三级管理网络,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把就业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保障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建立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推进就业工作;二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改善就业办工作条件,添置就业办及系部相应机构的办公设施,同时提供足够经费,保障各部门就业工作及时正常运转;三是建立就业信息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畅通,方便毕业生网上求职应聘;四是建立培训与服务制度,尤其加强班主任与辅导员培训工作,提高思想认识,保证服务到位,使就业工作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结果有跟踪,事后有反馈;五是建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竞赛制度,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认识如何择业和适时创业,促进毕业生及时就业,理想择业和适时创业;六是建立弱势群体帮扶制度,保证每一个生理和心理有缺陷的学生都能及时就业,特别是就业办专设的心理咨询室,专家全程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为毕业生滋润心田,调适心态,解除困扰,消除障碍,受到毕业生、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成绩的取得证明了我院以就业为导向原则行之有效,就业工作管理到位,方法方法切合实际。今后,我们将加倍努力,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职教育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各项要求,立足长远发展,结合自身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创大学生就业工作新局面,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