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浅谈外事科技翻译人员

来源:UC论文网2015-12-08 13:00

摘要:

要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外事科技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养。因为外事翻译工作决不象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就象传声筒,把别人的话转述品下就行了。对于口译人、员,在很短的

要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外事科技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养。因为外事翻译工作决不象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简单,就象传声筒,把别人的话转述品下就行了。对于口译人、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接收的一种语言信息,经过大脑的记忆和转换,变成另一种语言的等效信息,然后再输送出来,就是说既能准确输入,又能准确输出,没有平日的修养,勤学苦练,是绝然不行的。正如陈毅同志生前所说过的,外事工作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干好的,那么,同样,外事科技翻译也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他必须具备一个外事科技翻译人员应有的素养,其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翻译提出了三条规定,其中第二条就是要有较好的“语言本身的基本功”,这里实际上是指外语和母语(即指-汉语)的基本功。要衡量一个翻译人员的水平,不仅要看他的外语水平,而且还要看他的母语水平。因为作为一个翻译人员,不管口译还是笔译,必须有驾驭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能力,必须既能输入一种语言信息又能输出等效的另一种语言信息,这种过程的两个基本环节乃是理解和表达。对于口译来说,就是首先要听懂,然后才能表达,这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缺一不可。如果对输入语(即原文或原话)不理解或听不懂,那么输出语(即目的语,可能是汉语,也可能是外语)就无法进行表达,反言之,即使是输入语听懂了,输出语水平很低,也不可能很好地表达出来。这里,我只举两个实例来证明这一点。

1980年,我随公司一行21人的考查团赴加拿大对加航CL一215飞机加工、部件进行技术考察。因为只去了我一个翻译,忙不开,对方付出一定代价雇用了两名翻译来协助我们,其中一名是1972年才从我国出去定居,汉语水平是没有问题的,另一名是小时候从香港出去的,一直在加拿大长大的,他的英语应该说是很地道的,然而,他的汉语(他叫国语)却不尽人意,在汉语的理解和表达上很吃力,不能很好地沟通双方的语言信息,最后还是被老板辞掉了。

不妨我再举一例说明这一问题。1983年,我陪同一行13人的考察团赴美国对波音军用分部进行737垂尾技术考察。对方也安排了两名华侨与我们一起工作,丫名是从台湾派出的,在美国攻读完博士学位后,就留在波音公司工作;另一名是解放前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的,定居美国并在波音工作多年,按理讲,他的英语和专业都不成问题,然而,由于多年侨居国外不用汉语,他的汉语水平确实退步了,结果就连翻译他本人的专业时,都感到非常吃力。

从上述两个事例来看,作为一个称职的口译人员(笔译也是如此),必须具备良好的外语和母语两方面的基本功。翻译前辈唐建文先生(现任中国译协理事及对外友协常务理事)曾说:“作口译工作(当然笔译也是一样)至少必须较好地掌握两种语言,母语和一种外语。两种语言应能同样作为输入与输出语。这是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条件。道理很明显,因为译员必须在第乙种语言讲完一段之后,立即译成第二种语言。这第二种语言,可能是母语,也可能是外语。”一般来说,一个好的口译人员,他的外语水平应差不多达到或接近他的母语水平。也有人这样说过,一个翻译人员,如果他的外语达不到他的母语水平的60%一70%,就很难胜任翻译。

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要求翻译成为一个杂家(Jaekofalltrades)。对于一个科技翻译人员来讲,更应该是这样。翻译人员不同于工程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掌握了一门专业,很可能是他终生的职业,真可谓够他享用一辈子的。然而,作为一个翻译人员,特别是科技口译人员,他的专业是无法固定的,说不定遇到什么课题,也说不定遇到什么谈话内容,所以,有人把翻译人员比作“万金油”,他的知识面应该是越宽越好。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