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其它门类 > 旅游管理论文 > 正文

谈郎德上寨乡村旅游的影响及其发展

来源:UC论文网2015-12-12 14:12

摘要: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备受瞩目。研究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一直在飞速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给农民提供就业机会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备受瞩目。研究这种利用农村特有资源,吸引游客并拓展多种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乡村旅游[1]的发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及其影响对于探索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决农村的发展问题,国家也实施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取消农业税、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等等,其中发展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家旅游局也针对乡村旅游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其发展的政策。例:2006年制定的旅游宣传主题和宣传口号分别为“中国乡村游”、“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使交通更加发达,城市的发展促使私家车的普及率提高,“周休二日制”制度的实施使城市居民的闲暇出游时间更加自由,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民自身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也在积极的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条件。此外,中国广大农村积蓄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保护、传承、发展中国农村传统文化有着很特别的意义[2].

  根据中国知网的检索,从2006年开始乡村旅游相关的研究有了量和质的飞跃。而研究的主题,也从最初的浅谈乡村旅游[3],乡村旅游初探[4],跨越到了如今的乡村旅游研究综述[5-9],乡村旅游理论体系的构筑、内涵研究[10-11],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文化[12-19],乡村旅游的游客以及社区居民行为研究[20-25],乡村旅游的动力机制研究[26-27]等,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乡村旅游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一定的层次。而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对乡村旅游经济方面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之中占了较大的比例[28-30].例如,张广帅[31]考察乡村旅游的概念特征并且给乡村旅游进行分类之后,分析乡村旅游的经济效果的研究。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果的同时也会带来其他相关影响,针对于此产生了乡村旅游的环境和资源的相关研究[32-33].例如,周晋[34]论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应该保护环境,并提出了发展可持续旅游的重要性。陈红玲等[35]提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当地文化的碰撞以及农村文化的保护问题;并指出乡村旅游重要的是保护、继承、发展农村的原生态文化。在地理学方面,针对中国的乡村旅游,郭焕成等[36]进行了地理学方面的分类的研究;Zhou等[37]分析了中国丘陵和山区地带的乡村旅游现状、并预计乡村旅游发展方式的研究推动了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另外,乡村旅游作为中国重要的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对新农村建设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作用[38-40].随着乡村旅游相关研究的深入,针对乡村旅游的理论体系和文化的研究也开始增多。但是,卢小丽等[41]在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的乡村旅游研究热点之后,论述到国内学者更侧重于研究乡村旅游的地理空间结构和驱动机制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或者定量分析的研究比较缺乏。

  中国众多学者针对欧美的乡村旅游进行了深度的剖析[42-43],针对乡村旅游的起源,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对当地的影响等方面都有涉及。而和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原因是为了农山村的振兴[44-47].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导致日本农村人口剧减,而少子老龄化使日本农村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促进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和城市的交流是日本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日本乡村旅游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地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总体来说,日本乡村旅游相关研究注重事例分析和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针对以上提出实证分析比较少的论点,以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郎德上寨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其影响进行了考察,旨在考察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域特征和社会体系,分析乡村旅游的发展对郎德上寨带来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首先,针对郎得上寨进行文献调查后于2014年2月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做出当地农家乐分布图。其次,调查期间通过对村民委员会干部、雷山县旅游局干部进行的访谈把握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并且对当地苗族社会制度进行考察,判明促进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苗族社会制度。再次,通过对郎得上寨村民委员会的访谈了解了当地收入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并于2014年2月对当地80家农户分发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为主题的调查问卷,从经济、文化以及村民的认知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2014年10 月为止共有效回收 55 部,回收率为 68.9%.通过整理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数据得出当地收入变化以及村民对当地文化的认知态度等。为分析产业结构的变化,追加了对12户雷山县指定的农家乐的调查问卷,通过3个阶段(改革开放前、20世纪90年代、2014年)的对比分析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  

  2 郎德上寨乡村旅游的发展

  2.1 郎德上寨概况

  郎德上寨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距州政府所在地凯里市约29 km,距县政府约7 km,是贵州省东线民族风情游的重点村寨之一,是一个居民总数560人,140户人家的传统苗族村寨。寨内苗民的服饰以长裙为特征,所以又称为“长裙苗”.迄今为止,村寨仍保留远古遗风、秦汉礼俗、明清建筑,加上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宛若世外桃源。

  2.2 农家乐

  开放的郎德上寨作为特色民族风情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人,作为村寨的代表来接待游客的农家乐也应运而生(图1)。从地图上来看,郎德上寨的农家乐分布于村寨内的主要道路两侧,说明交通对此影响颇大。另外,所有的农家乐都接受了严格的就业指导;也备有游客专用的设施等,为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笔者在郎德上寨考察期间,发现郎德上寨的农家乐都镶有特色招牌,门口也悬有雷山县认定的农家乐接待户的牌子;在村寨的路口处有木制的标志牌为游客指示路线;村寨内表演场旁边的博物馆更是为游客展示了苗族独有的文化知识。这些硬件设施做到从游客出发,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3 特色乡村旅游资源

  郎德上寨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当地的资源有着重要的关系。总体来说,当地的乡村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苗族村寨、传承了苗族饭菜酸辣风格并且利用当地绿色无污染原材料烹制的美食、以银饰和手工刺绣产品为主的苗族特色土特产、苗族歌舞、苗族同胞热情好客的服务等。此外,村内随处可见的路标、针对游客设立的旅游服务中心等均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4 促进郎德上寨乡村旅游发展的苗族社会制度

  2.4.1 传统的社会体系和村民委员会 至清朝为止,中央到县都建立了严格的组织机构,而县以下多是依靠家族、宗族等地方组织或者官僚机构任命的社会团体、组织来进行行政治理。而苗族传统价值观注重集体,讲求团结,崇尚平等[48];天地万物,各种资源都是大家共有。郎德上寨被称为苗族文化圣地,村寨内部的治理仍然保持了很多传统的组织机构和社会体系。此外,苗族内部还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题,积年累月形成了独特的内部关系;依靠该关系苗族内部进行自我管理和治理。

  苗族内部会根据个人的名声和在村寨内的影响而形成管理和处理村寨内部关系的自然领袖,比如鼓藏头、理老、鬼师等。此外,村寨里还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俗称为寨老。自古以来就是这些自然领袖和寨老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处理村寨内部事务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苗族村寨也设立了最基层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其代表村寨和上级党政部门交流,传达上级精神,代表苗民利益和上级交涉。最初郎德上寨发展乡村旅游之时受到村民抵制,而村民委员会就是通过说服村寨内的自然领袖并得到广大村民的配合,使乡村旅游得以蓬勃发展。

  2.4.2 基于全民参与的工分制制度 郎德上寨发展了以工分制为主的旅游接待模式。工分制是中国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一种生产与分配制度,随着家庭责任制的出现而消亡[49],该制度在郎德上寨以乡村旅游的方式进行发展。在当地,工分制经历了约30年的发展,总体来说是适应该地区发展的。

  首先,从旅游接待上来看,苗族歌舞表演和民族服装展示是吸引游客的卖点,这需要很多村民的共同参与和合作才能完成。在游客到达村寨时,能够参与表演的村民均可参加,保证了歌舞表演的规模和质量;而表演结束后可以领取相应的工分并在月底结算成现金。其次,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主要体现在针对老人、儿童和妇女等相对弱势群体上,作为群众演员的他们也可以拿到一定的工分,这样提高了老年人和妇女对参与接待的积极性,有利于该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再次,注重群体的同时,充分展示个人特色。很多苗族人能歌善舞,对乐器有天生的驾驭感。郎德上寨在接待游客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专门人才,他们利用自己的特长为游客带来一场歌舞盛宴,并获得较多的工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旅游接待积极性。根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工分制来进行分配的同时,注重个人特色和特长并且关注弱势群体是该村寨居民比较认可的分配方式。这种基于全民参与的形式,符合苗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3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当地的影响

  3.1 经济

  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郎德上寨乡村旅游收入源头主要分为3个方面:歌舞表演、土特产销售、农家乐式的家庭旅馆和农家特色饭菜。在村寨总收入方面,1986 年最初开放时的旅游总收入为 5676 元,而2013 年的歌舞表演单项收入就达到 171175 元,呈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此外,如图2所示,从1986-2014年每隔5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当地乡村旅游的收入有着大幅度的提高。郎得上寨村民在改善日常生活、提高儿童教育等方面灵活利用该收入,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居民收入结构的改变。2003年旅游收入仅占村民家庭收入的31%,而2008 年已经高达 50%以上[50].2014年在当地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部分村民家庭收入的80%来源于乡村旅游。此外,贵州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650元,远远低于郎德上寨的8500元。可见,在经济收入方面乡村旅游的发展对该村寨有着很大的贡献。此外,针对55户居民进行的调查显示,改革开放前绝大多数村民依靠农业、农副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乡村旅游尚未得到发展。到2000年,郎得上寨乡村旅游得到一定发展,部分农户的收入和乡村旅游相关。2014年,高达31户的农家认为自己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乡村旅游,可见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当地农民的收入影响颇大(表1)。

  郎德上寨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在郎德上寨进行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显示,很多农民认为当地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为了解当地产业变化过程,针对雷山县政府指定的12户农家乐接待农户进行了追加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有利于新行业的成长(表2)。郎德上寨村民也从单纯的田间劳动中解放出来,通过歌舞表演给游客展示苗族特色文化,促使郎德上寨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该村寨部分家庭也以乡村旅游为主要收入来源,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营模式。

  针对表格列出的12户农家(雷山县政府认定的农家乐接待农户)而言,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传统农业到乡村旅游的转变表示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而且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也在积极地适应和推动其发展。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