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素质教育下《教育学》的教学模式创新和模拟教学

来源:UC论文网2015-12-14 21:18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质量与规格也有了新的要求。于是,默默存在了几十年的素质教育又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众所周知,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培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才的质量与规格也有了新的要求。于是,默默存在了几十年的“素质教育”又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众所周知,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摇篮,肩负着培养两代人的使命。因而,从师范教育的课堂入手,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未来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使师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从教的基本技能。不仅培养所谓的“知识分子”更要培养“能力分子”.如何切实提高师范生的素质,完善职前教育工作,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新编的教育学教材《教育学教程》,在课本的编排上做了新的处理。它依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内容的组织上有了新的突破。如:做到了观点与案例材料的有机结合;图像、表格与文字的恰当运用;采用不同的字号、字体突出纲目,显示思路;文字表述富有启迪性,并渗透了情感因素,做到了情理交融。是课本既具有针对性,有富有生动性、趣味性。深入浅出,有利于学生理解、接受,比较适合于引导学生自学。但由于课本的篇幅较长,夹叙夹议,且覆盖面广,而难免流于“散”、“乱”,不易整体把握,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应的麻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是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因此,只有根据教材的实际特点,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入手,大胆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教学有新的突破。

  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即在授课的过程中,将每个单元均按一定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步骤来处理具体情况如下:

  1 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掌握基础知识的结构

  由于课本编排松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先使几百页的课本变薄。以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使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提纲挈领,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以便在将来的从教生涯中随意取用。

  结构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全书的结构图;一类是单元的结构图;再就是单元内容图表。学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根据不同的内容,列出知识框架。掌握知识结构的同时,已把一个个散乱的知识点,镶嵌到整个教育学的体系之中。既便于理解与保持,更有助于培养师范生阅读、归纳与整理教材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

  2 突破重点,把握要点,使师范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师范生从感性上大面积把握知识结构之后,侧重引导学生向纵深方向思考。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学全貌的“面”,还要把知识梳理成一条条脉络清晰的“线”,更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个一个知识的“点”.真正使师范生突破重点,把握难点,掌握这门学科。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内容,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完成;更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我们教会学生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智慧的启迪,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师范生的能力、素养。

  3 进行情景训练,培养从教能力

  教育学这门学科,从本质意义上说,既是一门理论课,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这也就是人们所指责的:教育学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脱离实际,用不上的根本原因。

  改变这种局面,我在教学中把学生的教育能力训练,融入了理论教学之中。在进行理论知识传递的基础上,融入了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并设置相应的教育教学情景,用描述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训练,以培养师范生基本的从教能力。在这里,案例只是《教育学》教学中学生技能训练的工具,主要是解决师范生缺乏教育教学感性知识的缺陷。

  用大量的现实中的情境,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缩短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并使师范生达到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的统一。切实发挥《教育学》学科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使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很快地适应教育实践工作。

  4 进行模拟教学,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微格训练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备课、上课、以及课外辅导的基本技能。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微格训练。不仅重视知识的系统传授,更重视教育能力的训练。把教学环节进行细化,分类进行指导,以使师范生掌握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具备从教能力,为师范生真正成为一名准教师奠定基础。

  教育是立国兴邦的基础,师范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容不得敷衍和马虎。只有不断的努力,探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