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希伯来基督教在西方文学中的投射以及文化视野之人观

来源:UC论文网2015-12-17 16:47

摘要:

一、《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源泉的原因分析 《圣经》本身具有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使其成为西方文学创作的基本母题。《圣经》所表述人间的过失罪恶、是非曲直,反映人的悲喜

  一、《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源泉的原因分析
  《圣经》本身具有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使其成为西方文学创作的基本母题。《圣经》所表述人间的过失罪恶、是非曲直,反映人的悲喜哀愁与理想追求,探索人类命运与人生价值的哲理。《圣经》运用的语言明快,具有感染力;涉及体裁众多,包括神话、寓言、传说、杂文、小说;而且还囊括演讲、书信和布道等内容;《圣经》中体裁一般都蕴含这民主、正义与和平的思想观念,十几个世纪以来都是文学家所能够借鉴的创作题材。而且,《圣经》在叙述结构、体裁、人物塑造、修辞手法等多方面都具有很高成就,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后世的作家能够使其信仰受到熏陶、道德得到提高,此外,能够使作家可以不断获得创作灵感,他们不仅可以从《圣经》中探寻到创作的题材,而且可以从形式与技巧方面受益匪浅。
  二、《圣经》的文化价值及其在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渗透
  《圣经》对于西方文学方面,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圣经》中所包含的一些神话传说、小说、诗歌、“启示文学”、“先知文学”以及“智慧文学”等作品,都可以说是很成熟的文学典范。《圣经》蕴含的思想、名言警句也已经在西方文学的各个层次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一)《圣经》在《神曲》中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体现
  意大利的著名诗人但丁,于中世纪末期所创作的作品《神曲》,虽具有明显的宗教申雪内容,但是它却冲破了教学的束缚,沉重打击了中世纪所倡导的世界观,展现了新时代的思想光环——人文主义。wWW.11665.CoM西方国家历史上对《神曲》的定位很高,曾一度视《神曲》为精神食粮。《神曲》创作于但丁被流放期间,他在创作《神曲》时所采用的是中世纪的梦幻文学方式,根据自己梦游三界的所见所闻及所感,创作出的一部可以分为《地狱》、《炼狱》与《天堂》三部分的叙事长诗。在《神曲》当中但丁对《旧约》与《新约》中的启示、说教、福音、象征等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从寓意上讲,《神曲》所采用由地狱至炼狱,再到天堂的整个过程,与《圣经》之中神学宣扬的人所具有的精神道德相契合,整个创作所蕴含的思想与《圣经》中所讲的神学理论是相通的。
  (二)《圣经》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体现
  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中一直竭力宣扬《圣经》中的博爱、宽恕与人爱的基督精神。虽然,莎士比亚是一名作家,但是却对《圣经》的内容能够熟练掌握。在他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早期悲剧作品中,可以找到与《圣经》相联系的原型人物,比如说,劳伦斯神父就相当于是博爱的化身,剧中两仇家能够言归于好,正是在他的竭力劝说之下才得以实现的,这种理解与宽恕显然是对基督精神的写照。而《哈姆雷特》则更是引用《圣经》次数较多的一部戏剧。据有效统计,莎士比亚每部戏剧对《圣经》的引用都要多达14次,尽管莎士比亚剧中的人物都要受尽磨难,甚至失去生命,但是,在利己主义肆虐与泛滥的环境下,它所包含的仁爱思想体现出作家对所有人物都怀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莎士比亚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具有想要重新创建理想人际关系的美好愿望。
  (三)《圣经》在清教徒文学中的体现
  17世纪的英国在“清教革命”外衣下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因此,清教徒文学应运而生。清教徒就是以《圣经》为思想武器,进行宣扬革命观点,主要以约翰弥尔顿为代表。弥尔顿所创作的《力士参孙》、《失乐园》与《复乐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圣经》作为创作源泉。《力士参孙》则是出自于《旧约·士师记》,所描述的是参孙把大柱撼倒的复仇故事,反映出参孙自己内心的巨大痛苦,显示出参孙视死如归的精神。其中故事“撒旦反叛”取材于《新约·启示录》、故事“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出自于《旧约·创世纪》。在撒旦反叛这个故事中,赞美了撒旦所进行的法抗,弥尔顿笔下的上帝成为了暴君,对上帝进行歌颂的诗句显得极其苍白无力。而对于反抗者撒旦的描述却是热情洋溢。因为撒旦的形象,体现了清教徒进行革命的思想。这些长诗都是依照《圣经》为创作源泉,借助文学的寓意与象征手法,表现出时代的精神风貌。
  (四)圣经在启蒙文学中的体现。
  西方历史中,18世纪的启蒙运动使人们破除了封建思想迷信,思想上的蒙昧受到了启迪,需要对启蒙思想进行宣扬,进而产生了启蒙文学,并迅速成为西方文学的主流。西方很快涌现出很多作家、诗人、戏剧家。伟大诗人拜伦就是在这个时候创作的诗剧《该隐》,该诗剧出自于《创世纪》之中“该隐杀弟”这则故事。而德国大作家歌德本身是反对宗教的,但是他所创作的《浮士德》却借用与模仿《旧约·约伯记》中的故事“天上序幕”,这就体现了歌德人生观的进步与积极的进取精神。在浮士德最后的一幕中,歌德很显然受到《圣经》的启示,天使竟然用爱火击败魔鬼,使浮士德的灵魂能得到拯救。歌德把约伯更名为浮士德,把撒旦更名为靡菲斯特,表明了辨证、善恶的哲学思想。
  (五)《圣经》在近代文学中的体现
  近代西方众多著名文学家,不论是不是信奉基督教,其作品中都受到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典型例子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悲惨世界》与《巴黎圣母院》,另外还有,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艰难时世》与《奥利佛·特维斯特》等。这些作品都很倡导基督教的宽容、博爱,耶稣的献身精神,对于穷人要充满仁爱与同情。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