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语相关论文 > 正文

谈我国英语专业硕/博生在论文实证部分的语步特征

来源:UC论文网2015-12-18 17:26

摘要:

一、引言 特定的社会交际人群和话语交际领域,会形成较为稳固的言语表达方式,巴赫金称之为言语体裁。在学术体裁写作中,论文各章节有其规约性的表述结构与序列,称为语步(

  一、引言

  特定的社会交际人群和话语交际领域,会形成较为稳固的言语表达方式,巴赫金称之为言语体裁。在学术体裁写作中,论文各章节有其规约性的表述结构与序列,称为“语步”(Move)和“步骤”(Step)[1] .攻读应用语言学方向的英语专业研究生必须完成实证性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与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类似,应用语言学方向的实证性论文的正文也通常由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结果与讨论、结论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方法论”(本文简称MD)、“结果与讨论”(本文简称RD),相对于“引言”与“文献综述”而言,是作者呈现个人实证研究的主体部分。如何符合学术写作的语步规约,有效组织和表达命题思想,是研究生撰写论文的难点之一。同时,当前研究生面临国际发表的压力,如何用英语撰写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的论文,也是研究生的难点。本文借鉴国际上语类研究(genre studies)有关语步结构的分析方法,聚焦我国硕、博研究生英语专业学位论文的实证部分,探究学习者的语步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结果能够为二语学术写作研究提供实证依据,同时也对社科类实证性学位论文的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二、相关语步研究回顾

  语步分析根植于语类(genre)研究。基于三份SSCI期刊1980年至2012年有关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的研究回顾[2],发现从内容来看,学术语篇几乎每个部分的语类结构都得到了研究;从结果来看,大量的研究指出了学科内的语类结构复杂性、不同学科间的语类差异性、不同语类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语类结构的影响。如果我们具体回顾MD和RD部分的语步结构研究,可以发现两个特点:一是分析框架得到不断修正,二是研究视角逐步深入。

  首先,尽管语步研究开创者Swales对论文引言部分提出了知名的CARS语步分析模型[1],但是并没有针对MD或者RD部分的明确框架,相关研究因此不断探索和修正。以MD语步分析框架为例。Brett基于语料库分析,总结MD有三个语步,即描述数据收集、解释概念和变量、陈述统计方法[3].Nwogu对Brett框架进行高度整合和概括,也总结出三个语步:描述数据收集、描述实验过程、描述数据分析过程[4];不过,该框架运用到文本分析略显笼统。Lim的修订框架则兼有理论意义和教学意义,不仅提出了数据收集、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三个语步,而且概括了每个语步内的语言变化和发展层次[5].

  其次,研究视角从学科差异深入至单独步骤的内部特征。

  Holmes探讨了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论文RD部分的语步异同,结果表明,讨论部分最普遍的语步为“归纳推断”和“陈述结果”,有明显学科差异的语步为“背景信息”、“参照前人研究”和“提出建议”[6].单一学科视角下的RD语步研究也很多,如生物医学[7]、化学工程、社会科学[9].国外不少学者收拢视角,对“评论结果”步 骤 进 行 了 单 一 学 科 或 跨 学 科 研 究。Basturkmen通过对比专家论文与学生学位论文,突出该语步在讨论部分的重要作用[10].

  Yang &Allison研究20篇应用语言学论文RD部分的语步结构和功能,指出“评论结果”在讨论部分出现的 频 率 要 远 大 于 结 果 部 分[11].Lim和Basturkmen都揭示了学科差异与研究方法对该步骤使用频率的影响[12][13].

  总体来说,国内研究多考察国外专着、期刊或者国外学位论文的语步特点[14][15].二语学习者论着的语类结构研究在我国才刚刚起步,现有研究考察了学习者学位论文的引言和致谢等部分的语类结构特征[16],但是论文实证部分的语步特征研究还是空白。本次研究把我国英语专业硕/博研究生作为考察对象,探究高水平学习者在论文实证部分的语步特征和发展特征,具体问题包括:

  (1)我国硕/博研究生英语学位论文在“方法论”部分的语步模式有何主要特征与差异?

  (2)我国硕/博研究生英语学位论文在“结果与讨论”部分的语步模式有何主要特征与差异?

  三、分析框架与方法

  本文借鉴Lim[5]对MD部分的分析框架、Yang& Allison[11]和Basturkmen[10][13]

  对RD部分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学习者语料做出修订(见表1)。表中的M指语步,S指语步的组成步骤,M1S1指语步1内的步骤1.一些步骤之间可以是选择关系,如RD结构中,M3S1和M3S2之间可选择,即,可出现其中一个步骤,或者两个步骤同时出现。

  本研究选用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各20篇,共40篇。

  RD分析不包括单独出现的结果部分、讨论部分以及结论部分。为确保标注的准确性,两位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参与数据分析,互相核查。我们对论文中出现的各个语步进行统计和整理,然后分别算出每个语步在不同阶段的出现频率并进行对比。为增加对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的对比性,在MD语步分析中,语步出现频率的计算方式依据Lim[5],即统计出现该语步的文章数,然后除以文章总数,从而获得某语步出现的平均频率。若该频率在0.5及以上,表明至少有一半的论文出现该语步,则将该语步列入语步模式;RD部分的语步平均频率的计算方法与Lim一致,由各个步骤出现的总次数除以该阶段学习者的论文篇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研究生论文方法论部分的语步特征

  通过对语步出现频率进行统计比较,发现硕/博研究生MD部分的语步模式总体比较完整,包含了数据收集、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三大语步。

  语步1(M1)主要描述数据收集的过程,包括三个小步骤:描述样本、描述数据收集的步骤和证明数据收集的有效性。样本可以从几个角度描述,包括数据样本的所在地点、样本的总体大小、样本的特点和挑选样本的标准或方法。解释数据收集有两种方式:一是强调所选样本在研究中的优势,二是解释样本的代表性。

  其中第一步骤(M1S1)主要用来描述样本的具体特点,内容包括样本来源、总体大小、样本特征和抽样的方法或标准。第二步骤(M1S2)主要描述数据收集的过程,一般以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来体现。第三步骤(M1S)只有在M1S2(即数据收集过程)存在的前提下,此语步才会存在,它旨在证明数据收集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让读者对过程的特点和步骤有清晰的了解并接受。语言特点上,主要集中在表明原因的从句上。

  语步2(M2)主要解释测量变量的过程,包括总说研究设计、解释测量变量的方法和证明变量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总的来说,在解释测量方法时,可通过列举问卷或数据库的条目、定义变量和描述测量变量的方法进行解释。证明方法的有效性,并主要通过引用前人研究方法和强调方法的可行性来实现该目标。  

  其中第一步骤(M2S1)通常以一个总说性的陈述句呈现,描述研究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自变量的类型)。第二步骤(M2S2)主要介绍测量变量的方法,一般以语料库或问卷中的具体名词、观察过程和变量的定义作为开头,旨在清楚地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是通过何种方法、何种操作过程得到测量的。采取的测量方法大多为前人研究的理论框架或是经作者自己修订过的框架。此步骤常使用方式状语,例如“by meansof”、“through”、“by”引导的状语,高频词包括:measure、tap、assess、identify等,句式上多采用过去式和被动语态。第三步骤(M2S3)在描述了测量方法之后,通常会阐释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或目的,证明其有效性和可信性。引用前人研究是此语步中很重要的方面。语言形式主要是方式状语,使用介词“through”、“with”和“by”,或现在分词“using”.

  语步3(M3)是说明数据分析过程,一般首先描述数据分析步骤,接着证明其有效性,最后预告测量结果。

  其中第一步骤(M3S1)综合了数据收集和测量方法两个语步的特点,主要针对数据分析的过程进行描述,多采用过渡性动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突出特点在于“first”、“second”等序数词的运用、时间状语从句的运用,以及表示开始的动词(如 “started”、“starting”)的 运 用。 第 二 步 骤(M3S2)为所选的数据分析步骤提供原理阐述,以证明数据分析使用了恰当方法。常用原因状语和目标状语,常见表达方式表明数据分析的得体与规范,如“unbiased”、“precise”、“suited”等评价性词语经常出现。第三步骤(M3S3)整合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产生的结果,通常以图表形式呈现,或使用“were as follows”、“are discussedbelow”等短语进行指示。此外,显着的特征还包括使用与数据分析尤其相关的名词,如“results”、“correlations”、“ratings”,以及形容词词组,以表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统计(表2)可见,由于阴影部分说明该平均频率未到论文总数的一半,我们不计入语步模式,因此,从各步骤的平均频率来看,随着研究生学位阶段的提升,写作模式也更加完整,博士论文比硕士学位论文的语步模式更完整。但是还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硕/博士研究论文在描述自己的数据分析方法后,欠缺一个步骤来论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问题表现在硕/博论文均缺乏步骤M3S2.

  第二,硕士生缺乏长篇写作经验和缺乏读者意识。该问题表现于步骤M2S1的缺乏。

  M2S1是描述研究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设计进行概括性的陈述,是体现读者意识的重要步骤。

  (二)研究生论文结果与讨论部分的语步特征

  首先,硕/博研究生论文RD部分最多出现的步骤都是“证据支持”(M2S2);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通过图表形式来证明研究结果;通过引用前人理论来支持本研究的结果;通过引用采访被试内容来证明研究结果。

  第二个特征是硕/博士学位论文尽管较多出现“阐释结果”(M3S3)、“解释原因”(M3S1)和“总括结果/介绍背景”(M2S1)等步骤,但是最少出现“评价结果”(M3S4)步骤,也较少“比较结果”(M3S2)和“准备信息”(M1),表明研究生在RD部分汇报结果之后,还不善于对结果进行评价。

  这个发现证实了Basturkmen的研究结果,他对比语言教学类硕士论文和期刊论文中的讨论部分如何评价结果,考察学生与专家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学生与专家论文的讨论部分均包含“结果-评价”系列步骤,在评价结果时,写作者会在三个 语 步 中 进 行 选 择,分 别 为 “解 释 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作比较”和“评价结果”;尽管学生论文与专家论文含有相同的语步,但在结果-评价序列上有所不同:学生比专家提供更多有关结果的细节而非概括、缺乏语类意识,并且不能区分讨论部分与结果部分在汇报结果时的形式与功能差异;而专家发表的期刊论文在解释结果产生的原因时,比学生论文提供更多不同的解释[10].

  第三个特征是部分语步的循环性,比较明显的是语步2和语步3内的步骤交叉使用。最常见的步 骤 组 合 是 “M2S2+ M3S3”和 “M2S2+M3S1”,即“证据支持+阐释结果”和“证据支持+解释原因”.这与Peacock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该研究考察七门学科(包括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商学、语言学、公共与社会行政和法学)期刊论文的讨论部分,提出最关键的语步循环为“陈述结果/发现+参照前人研究”,“阐述观点+参照前人研究”,或“参照前人研究+阐述观点”[17].本研究语料为学位论文,在语类本质上与期刊论文有一定的差别,尽管如此,但不可否认学生在结果讨论部分并不像期刊作者那样擅长通过参照和比较前人研究,进而提出、阐释和验证自己的观点。

  此外,除了本研究分析框架内7个步骤以外,硕/博学位论文都能见到部分学生重申MD部分已经提及的数据分析方法,即补充步骤:“汇报分析方法”;从频率上看,博士比硕士渐少。我们认为,对数据分析方法的介绍应该在方法论部分呈现,该语步在RD部分重复出现,是对读者的不尊重。

  从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语步特征差异来讲,主要在四个步骤上出现频数差异:“总括结果/介绍背景”(M2S1)、“证据支持”(M2S2)、“解释结果”(M3S1)、“阐释结果”(M3S3)。不过,表3也可见,硕/博之间的发展特征比较明显,几乎在每个步骤上都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表明研究生能够逐步遵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在篇章开头注意总括研究结果,使用图表、举例来证明并阐释结果,逐步注重建立本研究与前人研究之间的联系,以及注意解释自身研究结果产生的原因。但是表3中的M3S4步骤呈现的问题很明显,即硕/博研究生对研究结果的评价力度都远远不够,而且到从硕士到博士阶段也没有进步。

  对于学习者论文的评价力度不够这个问题,前人研究有一些相关发现,有两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一方面,“评价结果”步骤的出现频率的确具有学科差异。Basturkmen的研究揭示了应用语言学与牙科学在论文语步上的学科差异,结果显示,应用语言学论文讨论部分的框架大体上能应用于牙科学论文,但需要一定的修改调整,尤其是存在反复出现的“结果-评价序列”,高于应用语言学论文中这一序列出现的平均频率[13].

  另一方面,研究指出,“评价结果”语步作为RD部分的关键成分,在期刊论文讨论部分出现的频率通常要大于结果部分,这是因为讨论部分更侧重于评价结果而结果部分的交际目的在于汇报结果[11].然而,我们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通常将结果与讨论合并来写,这样的语篇结构比较长,或许使得研究生容易忽略对结果的评价。不过,即便有这样的因素存在,我们依然不能否认研究生目前在评价意识和能力上的弱点。在我们的论文指导过程中也发现,如果硕/博研究生把“结果”与“讨论”作为两个独立部分来写,那么,讨论部分的写作就会薄弱许多,因为学生尚能有依有据地汇报结果,而讨论部分则是对研究生作为写作新手的巨大挑战,因为该部分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理论体系和前人研究联系起来,通过讨论、引用和评价,凸显个人的研究价值和理论深度。该问题的发现使得我们的研究生写作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更为清晰。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英语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证部分的语步结构分析,发现学习者的语步和具体步骤总体比较完整,并且随研究生学历的提高,语步完整性不断增强。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在方法论部分,硕/博士学位论文在描述数据分析方法后,欠缺语步来论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硕士论文还欠缺语步对研究设计进行概括性陈述;在结果与讨论部分,硕/博士论文都欠缺语步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该结果对我国应用语言学方向和其他社科类实证型学位论文的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

  在这些学位论文写作教学中,亟需增强学习者的读者意识和评价意识。建议在学位论文的写作教学中,指导教师能够将国际期刊论文、本族语者的学位论文和学习者的学位论文进行比较,在论文的摘要、引言、文献综述、方法论、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各个部分,通过比较提升研究生在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比如注意到概况性陈述在长篇论着各个章节之首所起的语篇组织功能;第二是提高研究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不仅在结果讨论部分,而且包括在文献综述过程中,注意通过评价,建立与前人研究的联系,凸显个人研究的视角、亮点与贡献,将个人研究纳入学术共同体的对话交际,在科学话语的多声[18]中构建作者的个体声音。

  [参 考 文 献]

  [1]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UK: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90.

  [2]徐昉。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研究述评(1980-2012)[J].东 南 大 学 学 报: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2013(5):128-133.

  [3]Brett,P.A genr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section ofsociology articl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4(13):47-59.

  [4]Nwogu,K.N.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tructure andfunct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4(16):119-138.

  [5]Lim,J.Method section of management research articles:A pedagogically motivated qualitative study[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6(25):282-309.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