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语相关论文 > 正文

分析语料库下汉英词语翻译特点

来源:UC论文网2015-12-18 17:33

摘要:

1 引言 本文之所以选用《中国能源问题研究》( 江泽民,2008)一书作为翻译特色研究对象,关键在于其英文译着的翻译质量是一流的。这一特点可由其翻译团队的实力得到印证。 该书

  1 引言

  本文之所以选用《中国能源问题研究》( 江泽民,2008)一书作为翻译特色研究对象,关键在于其英文译着的翻译质量是一流的。这一特点可由其翻译团队的实力得到印证。

  该书中文原着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其英文译着《Re-search on Energy Issues in China 》( Jiang Zemin,2010 ) 由Elsevier Inc. 出版。为此,中央编译局、上海交通大学和Elsevier Inc. 三方专门组成一个翻译团队,经过中外三方的协同翻译,译文最终由中央编译局审定。

  2 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依托若干软件如机助翻译软件、语言分析软件等进行语料库的制作、语篇分析、句对检索等。

  2. 1 平行语料库的制作

  本研究所指的双语平行语料库系汉英单向专用语料库。

  语料库的制作则借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 Trados 的WinAlign 模块,该模块用于句对齐加工处理。考虑到原书的中文特色以及译着的英文语法表达要求,在句对齐处理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句对都是以句号为隔断符的,只要认为某一表述单位的意义完整,即视之为句对齐。当然,多数情况下是以汉语的“.”和英语的“. ”等符号为切分符号。因此,可以说,平行语料库的制作遵循了以完整意义的句子或语块为单位的原则。

  本语料库的词汇总量约为 61000 字词,其中汉语文本为36322 字、英语文本约为 24748 词。制作成双语平行语料库后,句对数量约为 1127.由此,可以计算出英汉两种文本的字词数比,即英语∶ 汉语 = 1∶ 1. 47; 平均句子长度,英语约为22 个词,汉语约为 32 个字。与王克非的研究结果( 王克非,2003: 014) 进行对比,考虑到具体文本的翻译风格、句子切分等实际操作因素,这里所得出的数据基本相符。

  2. 2 特色词语的选择
  
  在展开句对检索之前,必须对可供翻译特色研究的词语进行有效选取,以使句对检索具有针对性。因此,本节将通过词频统计和句对对比以及经验式方式来确定选词范围。

  2. 2. 1 词频统计对英语译本的统计分析,采用的是 Wordsmith 软件。

  语篇统计结果显示,整个语篇共使用单词 730 个,最高词频( the) 为 1208 次,最低词频为 5 次。词频过千的均为虚词,实词的最高词频( energy) 为 942 次。所使用的单词与词频范围关系见下表。【1】

  
  为了本次研究的需要,特假定 50 次词频以下为低频词范围,那么低频词共计666 个,约占总词语的91. 2%; 高频词共计 64 个,约占总词语的 8. 8%.

  2. 2. 2 词语的取舍标准经过 2. 2. 1 节的高低频词语的划分,实现了词语的初步取舍,本节将对词语范围作最后界定。

  既然是以翻译特色研究为目的,那么词语的取舍标准可以确定为: 保留那些在翻译过程中表现活跃的词语,删去那些在翻译过程中表现力甚弱或无表现力的词语,如纯技术词汇、虚词等。经过如此取舍,保存下来的词语有 70 多个,保留率约为 10%.

  之后,将 Wordsmith 软件 Concord 功能和 Trados 软件检索功能进行组合使用,逐一对这些词语进行搭配比较、汉英译文比较。若发现某词语搭配不活跃且所关联的译文表现力不强时,则予以删除。如 developing 一词( 词频为 38 次) ,基本上都是以 developing countries( 发展中国家) 和 develo-ping + 名词( 发展……) 形式出现; 又如 see 一词( 词频为 26次) ,其组合均为 see figure/table( 参见某图或表) .

  经过上述比较,最后被确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表现活跃的词语有 23 个,选取率约为总词语的 3. 2%,其词频分布于 7~ 44 次范围,基本上落在低频词范围内。这里所认定的“活跃”是指,译文词语所对应的原文词语较为丰富,或者译文词语的搭配表现为多样化,或者译文的表现力相对较强,或者是在其他文献中经常被借以研究的词语。

  2. 2. 3 活跃词语的分类本文所分析的文本系政治科技类文本,文笔表现介于文学与纯科技类文本之间。这里,将对文本中表现最为活跃的23 个词进行归类分析,进而对译文特色给出描述性结论。

  按词性,这些词语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既是名词又是动词( 1 个) ,work.第二类为名词( 3 个) ,attention,efforts,significance.第三类为动词( 11 个) ,achieve,become( becoming,became) ,carry( carrying) ,improve( improving) ,increase( in-creasing, increasingly, increased ) , keep, make ( making,made) ,promote ( promoting ) , raise, reach ( reached, reac-hing) ,take( took) .第四类为形容词或副词( 8 个) ,considerable,effective,effectively,good,rapid,rapidly,significant,significantly.

  由此可以看出,翻译过程中表现活跃的词语主要为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以下特色归类视词语的主要行为如主导含义、词语搭配等而定。

  2. 2. 4 经验式选词2. 2 节前述部分的选词偏重于以译文作为分析诱导,主要是为了借助于成熟的语言分析软件,更着重于定量的手段。而本节着重于定性的方法,将根据实际翻译经验以及对原文的分析,拟选下述原文词语以做特色分析的补充,即“问题”、“影响”、“研究”、“系统,体系,制度,体制,机制”、“走出去”等。

  2. 3 句对检索

  在 2. 2 节所选词语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句对检索。这里所应用的是 Trados 软件的 Maintenance 功能。经过该功能所选择的活跃词语,其生成的原文译文对比如下( 以 considera-ble 为例) ,可供翻译特色分析。

  1. Needless to say,improving their efficiency will conservea considerable quantity of energy.

  这些产品的效率提高了,就可以取得显着的节能效果。

  2. Enterprises are responsible for losing considerable power.

  企业中的动力损失大。

  3. However,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loss occurs duringtransportation,运输中的损耗也大,4. We therefore expect to achieve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of nuclear energy by 2000.

  预计到 2000 年,我国的核电可能有较大发展。

  5. Energy technology projects are usually large in scale andinvolve considerable basic research.

  能源科技项目规模大,基础性强。

  6.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biomass energy have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上对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十分重视,7. Coal bed gas resources are considerable,煤层气资源十分可观,8. The rapid increase in energy production puts considerablepressure on the ecosystem.

  能源生产迅速增长,生态环境压力明显。

  9. with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additional reserves andstrong possibilities for,进一步提高探明储量的潜力很大,10. the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financial derivatives,金融衍生产品大量增加,11. The increase in oil prices has exerted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global economy,油价上涨对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12. that contradictions in the structure of energy resourceswill persist for a considerable time to come.

  结构矛盾将长期存在。

  3 英语词语的翻译特色分析

  本节依据 2. 2. 3 所选词语,在词语主导含义的非对称性、选词的归一性、词语搭配的有限多样性三方面对英至汉对应的词语翻译特色进行描述。

  3. 1 主导含义的非对称性

  3. 1. 1 “工作”与 work这里以 work 一词为例。词频为 15 次,其中对应原文为“工作”之意的有 7 次,其他 8 次的原文表述各不相同,有“奋斗,功夫; 文章,方面; 开展,发展,实现”之意。虽然词义表述不同,但隐含的意思多少还是与“工作”之意有关,尤其是前两类。此外,也有属于增词翻译的( 见下例 8) ,即原文未见得真的就包含有“工作”之意或与此相关的含义。

  1. we need to work hard toward the lofty goal 为……目标而努力奋斗。

  2. rely more and more on…genuine ability,and hard work,今后越来越多地……要靠真本领硬功夫,3. similar work can be done in every industry. 各行各业都有大量文章可做。

  4. more work remains to be done in this area. 这方面还很不够。

  5. vigorously work for dialogue and coordination,积极开展国际能源政策和环境政策的对话协调,
  
  6. to create a group of professionals…to work in this field.形成人才队伍,为核电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7. work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forms of energy,实现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开发,8. we also need to motivate…to invest in this work. 也需要调动企业投入的积极性。

  Work 一词所对应的主要以“工作”之意为主。那么反过来,以“工作”一词来检索对应译文又会如何呢? 检索后发现,包含有“工作”一词的句对计有27 对,其中有1 个句对包含 3 个“工作”,另有 1 个句对包含 2 个“工作”,因此原文共计有 30 个“工作”.

  经对比归纳,可分为四种翻译现象:

  第一,将“工作”译成 work 一词的有 7 对。

  第二,原文所表示的“工作”意为“人员”( 有 3 次,计2 对) ,因此译文选用 professionals 和 scientists.

  第三,省略翻译,即未将“工作”一词翻译成英语的( 计 12 对) .其实,这种情况下的英文搭配词组往往隐含有“工作”之意,例如“帮助企业搞好节能工作”to assist them inenergy conservation.此类实例文中颇多。

  第四,“工作”一词在译文中有对等词语( 计 7 对) .

  例如,“节能工作”就有 4 个对应词语,即 energy conservationactivities,energy conservation measures,energy conservation ac-tions,energy conservation efforts,这表明其译文与句子前后用词语境有关。“减排工作”为 emission-reduction measures,与“节能工作”同; “做好相关评价工作”为 evaluate related is-sues; “我国能源工作”为 China's energy policy.

  与此相似,reach 的主导含义为“达到”,译文检索有 33对,对应原文为“达到”的有 25 对,而原文检索主导含义“达到”的计有 35 对。

  3. 1. 2 译文词语与原文主导含义词语的关系属于此类翻译特色的词语还有 achieve,become,effec-tive( effectively) ,efforts,good,improve ( improving) ,raise,reach,work 等。此类词语与原文主导含义词语的非对称关系参见下表:

  译文所选的词语均有一个主导含义。从上表的数字可以看出,对应该主导含义的译文词语有扩增的趋势,且明显多于该译文词语所对应的原文主导含义词语。这里所能表明的无疑就是,英译时必须准备更多的译文词语来对应原文词语。它意味着,翻译过程中除了需要明确词语的主导含义外,还需要考虑到词语的隐含意义或关联含义( 即显化) ,以期两种含义的灵活实现。这种译文选词与原文词语呈非对称关系的现象,正是非母语译者外译时的难点所在,这也是我国汉译外人才奇缺的关键原因之一( 庄智象,2007: 120) .

  此外,省略翻译也是隐含意义或关联含义的一种表现,这时特别需要充分考虑词语所处的句子环境即词语环境( 卫乃兴等,2005: 44) ,以免画蛇添足。

  这是灵活翻译的一种体现,其所能达到的翻译效果使得译文具有非凡的文笔表现力,提升了科技类译文的可欣赏性。

  3. 2 选词的归一性( 简化与显化)  

  从词语的原文与译文对比来看,可以归入此列的有 con-siderable,rapid( rapidly) ,significant ( significantly) .参见第2. 3 节的 considerable 实例,仅此一词对应的原文就有 12 个词语之多。具体统计详见下表:【2】

  
  从上表的原文词语一栏可以看出,汉语用词相对较为丰富,译文词语却显得有些单一。结合 2. 2 节所述高频词和低频词所占百分比值,这一点又验证了翻译文本具有简化趋势这一现象( 王克非等,2007: 101) .

  这里的 considerable 所对应的原文词语与《英汉大词典》中所列义项完全相符,但 rapid 和 significant 却并非如此。除了主要含义相符之外,确实存有并未在《英汉大词典》( 陆谷孙,1993:362,1509) 中出现的义项。这是一种显化趋势,即翻译过程中给译文添加或明示了原文中隐含的语言成分( 王克非等,2007:201) ,这一点在3. 1 节已有述及。实例如下:“适时完善能源战略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译为“andrapidly improve the goals,principles and tasks,of our energystrategy”.“并开始从非并网向并网方向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译为“and its evolution from nongrid-connected to grid-con-nected generation has already reached a significant scale”.“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译为“It could therefore be a priority for current large-scale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uild a significant supply capacity”.

  3. 3 词语搭配的有限多样性

  词语搭配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是关键词或节点词和意义相关的有限范围的词项搭配,二是与几个意义不同的词项搭配,三是和某个特定的词项搭配( 卫乃兴,2002: 66-72) .活跃词语中的 attention,carry,keep,make,significance,take( took) 均可归入此列。

  以名词 attention 为例,它属于第二种情形,分别与几个意义各不相同的词项搭配,构成不同的搭配含义。经检索,attention 共有 9 对,原文有 8 对为“重视”,1 对为“热点”.除了最常见的搭配 pay…attention to 之外( 卫乃兴等,2005:46) ,分别与 attract,become,draw,give,have,receive 等动词搭配。介于 attention 和动词之间的形容词有 careful( 高度重视) ,considerable( 十分重视) ,extensive( 广泛重视) ,full( 充分重视) ,great( 高度重视) ,total( 普遍重视) .属于第二种情形的名词还有 significance.

  以动词 take 为例,它属于第一种情形,与其搭配的词语都有一种相同或相似的某个内涵意义,take 在此则表示一种方法或手段。经检索,计有 17 对,可细分为两类。第一,常用搭配如 take measures( 采取措施) ,take advantage of( 利用) ,take the lead( 先行,首先) ,take a great step forward( 重大进展) ,take place( 发生) ,take part in( 参加) 等。第二,搭配时间、数量类词语如 take several decades( 需要几十年时间) 等。属于第一种情形的动词还有 carry,keep,make.

  第三种情形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节点词或关键词的某个特定词义要求它与一个词项搭配,表示特定的意义。在本文本的对比中尚无发现此类情形。

  对不同词语的搭配情形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某个词语的实例搭配有许多种。在这些词语的作用下,译文的表述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但上述三种情形同时也表明,词语搭配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这种有限性直指语言使用的地道性和自然性,并直接表现为本译文中词语搭配的有限多样性。这是本译文语言使用之所以非常地道的核心内容之一。

  4 原文特色词语的比较

  本节依据2.2.4 节的经验式选词,在“问题”等词的显化多于隐化、受“影响”对象的影响、意义相近词语的译文、“走出去”的不同含义四方面对汉至英对应的词语翻译特色进行描述。

  4. 1 “问题”等词的显化多于隐化

  “问题”一词原文共出现 69 处,对应的译文词语为 issue( 38 处) ,problem( 9 处) ,concern( 3 处) ,shortage( 3 处) ,factor( 1 处) .由于原着书名之关系,多数的“问题”实际上指的是“议题”,故译文使用 issue 一词。但凡与 serious,solve,solution 搭配的以及表示负面含义的,均使用 problem一词。当“问题”用于表示“关注,关切”时,则使用 concern一词。当“问题”所指为能源短缺时,均以 shortage 取代。而使用 factor 一词的,明显受上文“重要因素”的影响,是为了译文表述的前后一致。这里,“问题”对应着 5 个译文词语,是一种翻译显化现象,目的在于明晰原文的隐含意义。

  “问题”一词的省略翻译现象较为明显,有 15 处。从译文的语境或情景所传达的隐含信息中,可以明显识别出“问题”的含义,这就是所谓的翻译共性之一,即隐化。从上述两种翻译共性对比来看,显化明显多于隐化( 王克非等,2007:301) ,原因在于翻译时以不同词语进行取代相对较为容易,而省略翻译并不能理解成简单的删除,关键在于把握翻译的省略时机。3. 1. 1 节中的“工作”等词均属此列。

  翻译共性是指翻译语言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变体,相对于原文文本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一些规律性语言特征( 吴昂等,2006: 296-302) ,而语料库翻译学所关注的就是此类翻译共性问题,即翻译语言的整体特征。上述的简化( 3. 2节) 、显化、隐化等翻译共性在本译文中特征明显,故借用它们。其实,各种翻译现象业已存在,借助这些概念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解释它们( Mona Baker,2000 ( 12-2) : 241-266;王克非等,2008( 11) : 9 -14) .

  4. 2 受“影响”对象的影响

  “影响”一词在原文中出现 29 处,对应的译文词语有 10个: impact,influence,affect,effect,factor,importance,re-sponse,role,threaten,result.其搭配情况见下表:【3】

  
  上表显示,“影响”一词充当名词时,译文的主要搭配仅为 2 种: the…of 和 have/exert…on; 充当动词时,搭配较为单一,一般与名词连用。故从搭配角度来说,原文的“影响”一词其中文含义对译文搭配选词有相当大的作用。

  从语境角度来看,但凡原文表述涉及因能源消耗而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一般使用 impact; 当“影响”一词所指为中立意思时,如供需关系、油价等,使用 affect; 当影响对象的规模较大时,如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生活质量等,使用 influ-ence; 当“影响”一词所针对的是具体事务,如放射性物质等并产生负面作用时,使用 effect 一词。其他仅分别使用 1 处的词语,均视具体语境做出用词选择。

  “研究”一词的情况相类似。原文共出现 31 处,对应的译文词语有 6 个: research( 20 处) ,study( 4 处) ,consider( 1处) ,develop( 1 处) ,discuss( 1 处) ,formulate( 1 处) ,另有 3处为省略翻译。其搭配对象一般为名词,较为单一。当“研究”所指对象为科学技术研究时,使用 research; 虽然 study 的对象也是科学技术,但它更多包含有“思考”之意,除了 1 处作“研究报告”解释之外; 其他仅分别使用 1 处的词语,也是视具体语境而做出用词选择的。省略翻译有 2 处选用 insti-tute 一词,其本意就是研究所,故略去; 另 1 处为“研究以煤代油”译为 Substituting coal for oil.

  4. 3 意义相近词语的译文

  根据句对语料统计,“系统,体系,制度,体制,机制”这 5个原文词语所对应的译文词语如下:

  “系统”一词在原文中出现 41 处,对应的译文词语均为 system,但有少数几处因上下文之故而添加或省略 system.

  “体系”出现10 处,对应的译文有7 处 system,1 处为 fa-cilities,另有 2 处省略。后两者实例: “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译为 living and service facilities; “供给稳定安全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体系”为 provides a steady and secure energy supply.“制度”仅出现 2 处,1 处为略译,另 1 处为 system.

  实例: “对一些实践中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如”为 Prov-en practices such as; “有偿使用制度”为 the system of compen-sation for use.

  “体制”出现5 处,均对应 system.“体制”一词与“机制”同时出现,均为 system and mechanism,但反过来并非如此( 见下) .“机制”出现 13 处,除 1 处译文为 system 外,其他的均对应 mechanism 一词。使用 system 的实例: “全球能源安全保障机制”为 the global energy security system.

  统计结果显示,这 5 个词语共出现 71 处,对应 system 的竟有 55 处,即每个词语均有选择 system 作为对应译文词语的。其中,“系统”和“体制”在原文与译文对应方面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其次为“体系”.而“机制”一词则明显以mechanism 为主。

  之所以出现“系统”和“体制”之类的现象,显然是受原文文本风格的影响所致。正如 2. 2. 2 节所述及的 developing和 see 一样,它们属于不活跃搭配一类。这里的选词显然是从原文角度出发的,旨在研究意义相近词语的译文。从译文角度来看,正是因为这 5 个词语意义相近,难免都有选择system 的,这不足为奇。“体系”对应 system,实属自然,而对应 facilities 的原文是指具体的设施; “制度”一词被译为practices 的,是指具体的实践活动,属于净化翻译; “机制”一词有 1 处选用 system,是因为它可以按“体系”来理解。

  其实,译文之所以具备高质量,就是因为这些相似的原文词语在译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原文的精髓。

  4. 4 “走出去”的不同含义

  “走出去”一词在原文中仅出现 2 处,即“通过企业‘走出去’”、“把能源‘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对应的译文为 Chinese enterprises must“go global”和 combineour importing and exporting operations more effectively.从原文可以看出,前一个“走出去”是宏观概念,指的是走向全球,而后者表示的是一种具体操作,故译文并不一致。

  5 结语

  本研究所依托的译文质量是毋庸置疑的,研究旨在发现高水准译文的具体表现,即汉英词语的翻译特色之所在。

  研究方法及其组合至关重要,因为不同的方法或组合可能会得出不同的数据和结论。本文则借助于机助翻译软件、语言分析软件等进行语料库的制作、语篇分析、句对检索等。

  在此基础上,从英至汉和汉至英对应词语两方面着手,对词语翻译特色进行定性和定量式分析研究。译文之所以高水准,原因在于其汉英词语的翻译特色,即词语主导含义的非对称性、选词的归一性、词语搭配的有限多样性以及原文特色词语的灵活处理等。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 中国能源问题研究[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陆谷孙等。 英汉大词典[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3] 王克非,黄立波。 语料库翻译学的几个术语[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
  [4] 王克非,黄立波。 语料库翻译学十五年[J]. 中国外语,2008( 11) .
  [5] 王克非。 英汉/汉英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11) .
  [6] 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等。 语料库应用研究[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 卫乃兴。 词语搭配的界定与研究体系[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8] 庄智象。 我国翻译专业建设: 问题与对策[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吴昂,黄立波。 关于翻译共性的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 5) .
  [10] Baker,Mona.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ing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J]. Target,2000 ( 12-2) .
  [11] Jiang Zemin. Research on Energy Issues in China[M].Amsterdam: Elsevier Inc. ,2010.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