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 正文

分析新常态下海外投资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2 21:43

摘要:

一、引 言 中共 十八大以来,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强化,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以往资源环境高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续,当一个国家第二产

  一、引 言

  中共 "十八大"以来,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强化,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以往资源环境高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续,当一个国家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达到峰值之后,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发展服务业来拉动,而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则相对缓慢。从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来看,当一个国家投资占GDP 的比重达到峰值之后,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消费来拉动,而依靠消费较难实现超高速经济增长。

  由于国外需求市场的低迷,投资、消费和出口 "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将很难保持中国加入 WTO 前十年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中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政策转变消化期等 "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严重,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面临很多困难,出口产品的品质短期难有较大提高; 另一方面,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减少。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低迷,近年来欧洲面临后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长乏力。日本在 "安倍经济学"的一系列政策下,一度有所好转,但随后陷入 "滞涨"局面。

  近三十年来,全球贸易增长速度往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近两年来却低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这一现象为三十年来所罕见。中国改革三十多年来,对外贸易先后经历了 "复关"、"入世"和区域自由贸易区几个发展阶段,货物出口贸易额度占世界比重已经从 1978 年的 0. 79% 增加到 2013 年的11. 05% ,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度占世界的比重从 1982年的0. 6 增加到 2013 年的 6%.2008 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增长率虽有短暂回升,但 2012 年和 2013年的增长率均不超过8%,甚至低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商务部更将 2015 年贸易增长率调至6% .对外投资方面,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额度已经从1991 年的 10 亿美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1078 亿美元,投资行业范围也不断扩大。

  二、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近三十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 WTO 以来,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活力,也为中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提供了便利,同时中国近十年的经常性项目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国家信用明显增强。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规模增长迅速,其中货物出口贸易额增长率最高达到 35. 4%,货物进口贸易额增长率最高达到 39. 8%,但出口贸易主要是初级产品和初级加工产品,进口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加工贸易是主要方式。

  (一)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通过1978 年至2013 年中国货物出口贸易金额增长速度及占世界比重的分析可知: 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占世界的比重总体呈增大趋势,由 1978 年的0. 78% 增加到 2013 年的 11. 05% ,货物出口贸易增长率绝大多数年份超过 10%,最高增长率甚至达到36. 8% ,超过 30% 的年份集中在改革开放之初和中国加入 WTO 之初,可见制度因素对中国货物出口贸易影响较大。当然,2008 年金融危机导致的 2009 年货物出口贸易负增长也很明显,但随后又强劲反弹,这与中国推出的一系列出口退税和刺激政策密切相关。

  通过1982 年至2012 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率与出口同比增长率分析可知: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大多数年份的同比增长率在 20% 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大多数年份的同比增长率在20% 左右,大多数年份的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通过1978 年至2013 年中国货物进口贸易金额增长速度及占世界比重分析可知: 中国货物进口贸易占世界的比重总体呈总体增大趋势,由 1978 年的0. 82% 增加到 2013 年的 10. 33% ,货物进口贸易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其中有四个年份是负增长,这四次负增长分别对应区域性或世界性的经济危机;2012 年和 2013 年货物进口贸易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 3% 和 7. 3% ,远低于中国加入 WTO 以来的平均增长率。

 (二) 对外自由贸易区发展战略

  2014 年北京 APEC 会议期间,中韩自由贸易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中澳自由贸易区结束实质性谈判,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东盟提出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 (RCEP) .2014 年11 月北京 APEC 会议决定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集体战略研究,作为推动区内经济的强大引擎,亚太自由贸易区不同于传统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双边或多边谈判达成一致意见即可实施双边或单边的早期互惠计划。

  2014 年 11 月 10 日中韩自由贸易区结束实质性谈判,根据谈判成果,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 17 个领域,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 "税目 90%、贸易额 85%".中韩自由贸易区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商谈的覆盖领域最广、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和韩国都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需要尽快拓展国际发展空间,降低本国市场准入门槛,扩大贸易份额,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条款在内的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不仅可以大幅降低关税,而且更有利于实现中韩的优势互补,使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也会加快亚太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2014 年 11 月 17 日中澳自由贸易区结束实质性谈判,是继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后,中国与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体结束的另一个全面、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定,澳大利亚乳品和牛羊肉关税将于九年内逐步取消。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现有二十一个成员国家和地区,人口占全球 40%,贸易额占全球接近 50%,经济总量更占全球接近 60%.如果亚太自由贸易区顺利建成,区内国家和地区可实现共赢局面。美国主导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 给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带来不少挑战,如果不积极主动应对,中国在国际分工的位置将越来越不利,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是中国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加速建设对外自贸区既是应对国际竞争压力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实需要,也是在全球化过程中争夺话语权,争取国际分工位置的必然举措。

  (三)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格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东亚经济体大多数将自己作为制成品生产线上的贡献者,中国负责组装和装配,但由于中国整体产业竞争力水平不高,处在价值链的低端,所以绝大部分附加值都是在发达经济体实现的,中国获利甚微。尽管中国外贸易发展存在弊端,但它成功超越了 "组装车间"的角色,开始向价值链上方移动,并且夺得了全球供应链越来越大的份额。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出口产品中的进口原材料比重已呈现下降趋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计算,2013 年进口原材料在中国产品中的比例已低于 35%, "MADE IN CHINA"更加名副其实,这不仅是 "内向全球化"现象,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趋势,中国对外贸易正面临降速提质的 "新常态".

  随着区域性自由贸易区推进,大多数产品的关税将大幅降低,关税对商品生产地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减弱。传统贸易理论关注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固然重要,但各国政府更应重视增强本国经济参与全球化能力。以生物技术和 3D 打印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降低了制造业对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缩短了产品生产地和最终消费者的距离。贸易商品的生产将根据各国产业承接能力和技术在全球的分布。

  基于以上全球贸易的新常态,中国对外贸易的降速提质和结构性趋势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二、新常态下我国海外投资发展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性正变得比贸易更重要。外国直接投资者在东道国权益的保护正变得日益重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依法治国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强调保障个人财产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认识得到加强,外国投资者的权益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一) 我国海外投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流向主要集中于第三产业,占到海外投资总额的 60% 以上,流向第二产业的投资占到海外投资总额的 20% 左右,投资领域以商业和资源类行业为主。随着中国海外投资额的不断增加,2014 年中国或可呈现海外净投资的局面,中国海外投资的制度性安排问题亟待解决。同时随着中国个人海外投资的备案制的实行,小规模的投资将大幅增加,这不仅会拓宽中国居民和企业的投资渠道,还会使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步伐加快。

  通过1991 年至2013 年中国海外投资金额及增长速度的分析可知: 1991 年至 2004 年中国海外投资金额较低,最高年份也没超过 100 亿美元,2005 年至2013 年中国海外投资金额逐年递增; 中国海外投资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1992 年海外投资增长率高达300% ,有三年是负增长,2012 年和 2013 年海外投资增长率分别为17. 6%和22. 8%.

  (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投资贸易一体化

  1.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

  2011 年, "渝新欧" 国际定期货运班列开通。"渝新欧"班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最早开通的 "五定"班列: 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该班列从重庆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通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最后抵达德国的杜伊斯堡。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将极具历史文化内涵的"丝绸之路"赋予更丰富的内容,在 201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重点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特别是要建设和发展好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的货物贸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特别是有助于铁路、港口、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2014 年中国成立 "丝路基金",并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信贷支持。

  2. 丝绸之路经济带投资贸易整体推进战略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需要钢铁、水泥,需要熟练技术工人,更需要建设资金支持,大多数中亚国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国钢铁、水泥等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但缺乏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和资源,中国和前述国家产业互补性很强,依托 "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丝路沿线国家不但可以改善本国基础设施建设,更可以通过贸易和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量和贸易额度将迅速增大,中国应该在与该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中加大进口能源力度,主动争取经常项目逆差,加快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 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的主要国际货币为人民币、欧元和卢布,人民币跨境结算将有效降低中国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货币兑换风险。中国通过 "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相关国家的中国企业和沿线国家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并争取为沿线国家人民币贷款支持,沿线国家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商品或者人民币资产,形成一个区域性的闭合的人民币回流渠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将贸易、投资和人民币国际化整合于一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加快实施对外自由贸易区建设和 "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对外贸易的结构性变化明显;中国海外投资额增长迅猛,明显。依托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 "丝路基金",中国海外投资战略重点将向区域投资贸易深度一体化战略转变。中国对外贸易结构性趋势、对外自由贸易区明显提速、区域贸易投资深度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的整体推进战略意图明显,对外经济贸易新格局初步形成。

  参考文献:
  卫玲、戴江伟,《丝绸之路经济带: 超越地理空间的内涵识别及其当代解读》,《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4. 1.
  申海成,《FTA 背景下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中国物价》,2014. 12.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
  罗玉冰,《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金融支持金融支持 "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甘肃金融》,2014. 12.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