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 > 正文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对策分析及逆差成因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2 21:49

摘要:

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 2002 年 11 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 年 1 月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标志着拥有接近 6 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

  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

  2002 年 11 月中国与东盟十国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 年 1 月中国与东盟自贸区正式启动,标志着拥有接近 6 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共计 18 亿人口的区域,逐步进入零关税时代。2012 年 9 月 21 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深度合作,共同实现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提出要大幅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深化双向投资合作。至此,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从之前的 9.8%降至 0.1% ;而东盟 6 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 12.8%降低到 0.6%,4 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90%的商品将于 2015 年实现零关税。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成为继欧盟和北美两个自由贸易区之后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壁垒的逐渐消失,与此相伴的则是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逆差。2001 年至 2011 年间,除 2002 年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出现 1.6 亿美元顺差额以外,其余年份均存在贸易逆差,逆差额从 2003 年的 2.9 亿美元扩大到 2011年的 194.12 亿美元。
  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中国与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97.59% 主要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新加坡,与其他四国的贸易额仅占 2.41%。”2007 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新加坡分别为中国第六、八、十二、十三、十四、十八位农产品出口国。仅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就占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49.52%。
  中国农产品进口方面,“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3.71% 主要集中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与其他六国的贸易额仅占 6.20%。2007 年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分别为中国第四、六、八、十三位农产品进口国。”
  其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占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口总额的 68.11%。

  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逆差产生原因

  (一)中国的农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土地密集型农业不具有竞争优势
  虽然中国的耕地总面积排名为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却在 126位以后。并且由于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导致中国的现有耕地不断减少。“1997 年到 2010 年的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2746.5 万亩。”所以水果、蔬菜、肉类产品、水产类产品、加工食品等需要密集的劳动力为支撑的农产品,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力。而大豆、稻米、小麦、食用植物油、棉花等需要土地密集型为基础生产的农产品,则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需求。东盟国家作为大米、天然橡胶、热带水果、棕榈油、椰子油等一系列热带作物产品和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国,由于地理位子临近中国,所以为中国主要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进口来源。

  (二)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较弱,缺乏规模效益和标准化质量安全意识
  由于疯牛病、口蹄疫等疾病在世界范围类频频出现,世界各国消费者对食品质量以及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中国在标准化质量安全保证意识及监管上的薄弱,导致近年来出现“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农产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上农产品安全及残留物的主要被检测对象。并且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产品生产模式大量的存在,缺乏大农产经济带来的规模效益,所以中国整体农产品竞争力较差。

  三、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政策建议

  (一)针对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对农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由于中国的地形地貌与东盟地区存在较大区别,并且中国人口众多,所以在农产品生产上应该注重对劳动密集型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大环境下,只有通过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对产业进行调整、升级。建设有利的农产品结构,才能促进中国农业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监控体系
  目前中国已有自己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控体系,但是由于监控力度的不足,造成“瘦肉精”、“红心蛋”等农产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怎样使农产品检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进一步完成市场准入制度,成为健全中国的农产品监控体制,扩大中国农产品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力的重中之重。

  (三)积极扩大与东盟地区的农业投资与合作
  由于中国与东盟存在客观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并且如老挝、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但是人口较少、农业技术落后。中国可以通过资本输出、技术输出等方式,进行投资与合作,发展规模化大型农产经济,实现双方的互补与共赢。

  (四)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增强国际知名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销售需要从以前的粗放型发展战略转向品牌战略。一方面,品牌战略可以激发农产品生产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品牌战略可以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知名度、增进出口。

  参考文献:
  [1] 许林,陈丽娟 . 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成因及对策分析 [J]. 国际商贸,2013(3),143-144.
  [2] 王俊霖 .“早期收获”计划对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及我国农业的影响 [J]. 东南亚 ,2004,(2);1-6.
  [3] 王海涛 . 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博弈分析 [D].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位论文 ,2007,34-44.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