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高等教育论文 > 正文

分析高职教育发展中企业的角色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4 21:34

摘要:

一、企业是高职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近年来,校企合作问题引发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大家普遍认为企业对合作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状态的原

一、企业是高职教育的最大受益者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近年来,“校企合作”问题引发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大家普遍认为企业对合作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利益可图。但笔者认为,不论是深层次还是浅层次的校企合作,企业在其中都是最大利益获得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可以优选使用高职教育“产品”

1.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力资源开发事关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企业优化升级、技术创新都必须依靠高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正是建设、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经过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获得了专业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为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供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是企业所需人才的供应者。

2.企业可以降低人力资源录用成本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挑选所需人才的过程。企业一旦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就获得了学生预就业的机会,这正是企业考察、选拔优秀员工的良机。学生在企业实习,被安排在相关岗位工作,实际上也是企业对新员工上岗培训的提前介入,学生可以熟悉工作环境,了解企业文化,掌握按规范操作的专业技能,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大大缩短了就业“磨合期”。在完成实习任务的同时,学生可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并为企业节省一笔新员工入职培训的费用,降低了劳动力成本,某种意义上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可以扩大社会影响力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发展空间,高职院校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广告宣传效应。企业在高职院校举办毕业生准就业招聘会,设立以企业命名的奖学金,开展以企业命名的“某某杯”文体活动比赛或专业技能大赛,既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又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如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常州公交集团公司联合进行“订单式”培养人才,在校内设立公交冠名班,班级悬挂公司LOGO,学生统一着公司员工服装。学校通过招生宣传以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顶岗实习等,在社会上广泛传递“绿色出行,公交优先”的理念,为常州公交集团公司树立企业品牌,提升企业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广告宣传效应。

(三)企业可以利用学校资源提升竞争力

学校有软、硬件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设施设备资源等。为提高员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专业教师优势,对在职员工进行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可利用高职院校科研力量,获得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帮助企业进行重大决策分析,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教师的聪明才智;为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企业可与高职院校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进行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总之,企业可依托高职院校特有的资源优势,把学校作为新技术的研发地和产业升级的人才库。

二、企业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企业应担负起引领者和指导者的责任。

(一)企业引领高职院校发展

教育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培训中作用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企业是为获得一定利益进行经营活动的基本经济组织,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纽带,更是检验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要载体。企业的发展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发展的方向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企业是高职教育持久生存的土壤与发展空间。一方面,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可预测高职院校发展方向,从所需人才的角度、战略发展的高度,为高职院校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考察和检验,可对职业教育效果作出评价,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诸如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水平的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专业及专业方向设置、招生人数、学制等。由企业引领的高职教育,办学才有活力,学校的发展才能与企业同步。

(二)企业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员工的技术和技能,不断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大多数企业不可能系统地进行人才培养,但企业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位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直接感受着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果的变化对职业岗位的影响以及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可以直接指导高职院校及时调整、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增强专业适应性,推进课程和教材改革。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由企业指导,人才培养方向才不会偏移。

(三)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

职业教育课程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载体。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衡量一所院校教学水平的标尺。课程建设的内涵主要涉及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紧贴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课程建设必须依托企业。企业是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坚强后盾。

1.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开发的依据。长期以来,课程开发主体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师,但由于教师不在企业生产第一线,对生产流程不太熟悉,也不很了解工作岗位对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开发的质量。课程开发必须遵循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提高课程开发质量必须联合企业参与。企业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对教学质量评价时,最有话语权。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可以提供行业内最准确、最新的信息,可以将企业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融入课程,可以开发出更具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同时,企业参与课程开发,还有利于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中,促使学生更早了解企业,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

2.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实施高职教育强调教学活动应与企业生产实践、社会服务等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教学过程要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将企业的职业要求和技术标准引入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实施,一是向学校提供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系统授课,或承担专业课教学,或指导校内实训,或开设专业讲座。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最前沿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以丰富教学内容;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帮助学生感受课程与工作的关系,体会课程的重要与实用。二是企业利用其设施、设备、技术、场地等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场所,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有效感受职业氛围,培养职业道德,提升职业能力。

3.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教学质量评价离不开企业参与,企业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最权威的评价者。企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必须从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角度展开。首先是对教学文件质量的评价,对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考核方案、校本教材及教学资源建设等进行评价;其次是聚焦课堂,通过听课、评课,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评价;再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跟踪,对学生顶岗实习以及毕业生职业岗位胜任情况进行评价。企业作为第三方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是一种发展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使教学结果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保持一致,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企业的需要。2009年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中国内地最大的城市燃气供应商香港中华煤气集团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签下了“订单式”培养协议,校企联合培养城市燃气工程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生。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根据其用人标准对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时比重、考核评价方式等直接提出要求和建议。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燃气具维修”、“燃气安全使用与服务”等均由港华燃气投资有限公司的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来校授课,“认识实习”课程教学全部由其旗下就近企业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统一安排到该公司的各部门完成,并由公司选派技术骨干进行现场教学。学生应具有的职业岗位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考核、培训由山东港华培训学院组织实施。考工采取港华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考核方式,考工的教材和仪器设备均由中华煤气集团提供。集团内的常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苏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南京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张家港港华燃气有限公司、黄山港华燃气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公司主动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方案,并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专业实践平台。

三、企业是企业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普遍认可、共同遵循并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形成富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文化,有利于学生感受企业环境,提高对职业岗位的吸引力和认同感,这是促进学生提早了解企业的一种有效做法。传播企业文化需由企业积极承担,有力助推。

(一)企业在高职校园注入优秀文化元素

校企文化融合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需要。企业参与高职教育,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将企业优秀文化元素注入校园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如企业在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建设中,引入行业职业标准、职业岗位要求;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内为学生授课,实践教学环节严格按照企业生产流程进行设计,结合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实例,把企业的经营理念、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等融入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管理中;在校内教学场所植入企业标志、企业简介、企业精神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等。此外,企业还可以在校内设置宣传栏,进行产品展示、服务展示、劳模展示、文化展示等。高职校园拥有了企业优秀文化元素,可加深校企双方的感情,让学生更多地关注企业,了解企业。

(二)学生在企业浸润先进文化理念

为使学生顺利实现从学习者向企业员工的转变,企业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先进文化理念的引导与渗入,在企业参观、实训、顶岗实习中,选派职业道德高尚、有奉献精神、工作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企业专业技术骨干担任学生的指导老师,让学生在走近这些员工的同时,就能耳濡目染他们的职业道德行为、爱岗敬业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学生在实习岗位上,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专业实践,企业要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创新意识等贯穿到每个实践环节,潜移默化地浸润每个学生的思想。学生走进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从而激发职业情感、培育职业意志。在高职教育发展中,企业承担着多重角色。高职院校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休戚相关,校企紧密合作,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惠互利,也才能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孙静华 眭永兴 单位: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理工学院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