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工程技术类 > 电工技师论文 > 正文

分析电力工程管理不足及其创新模式构建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5 21:08

摘要:

1、 电力工程管理及出现的问题 由于电力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关乎电力企业的效益与电网事业,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意义重大。电力工程管理会

 1、 电力工程管理及出现的问题

  由于电力工程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且关乎电力企业的效益与电网事业,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意义重大。电力工程管理会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有合同的签订、施工准备以及成本控制等,从而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1.1 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已针对安全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同时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是仍然有一些单位因为指标、考核、同业对标等原因,工作重心侧重于赶工期、在上级主管单位规定时间送电、保证户时数等方面,未能充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难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将事故隐患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分析清楚;有些单位将上级转发的事故通报只做简单的通报,既没有精心组织认真分析,也没有提出和落实防范措施。

  1.2 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电力需求也日益增加,从而增加了电力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增加了工程管理的工作量。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因其效率较低,已经不能继续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大量企业都先后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并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虽然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整体的信息化程度还处于初级阶段。电力系统结构庞大,而且部门众多,都需要建立独立的系统,但因沟通不畅,而影响了资源共享的效果,以致无法对整个系统的管理水平做出正确评价。

  1.3 监管力度不够

  对于电力工程的管理质量来说,监管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来说,我国国内私营的电力企业还数少数,而大部分属于国有企业,范围较大,而且机制过于庞大,增加了管理难度。而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属地化管理,因使用权无限转移,因而难以发挥监管机制的作用,造成工程质量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另外,监管部门工作量和工作范围都很大,影响监管工作的落实,也对工程管理的水平造成一定影响。

  2、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2.1 成本管理战略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电力工程投资以及施工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成本问题,并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适宜,推进工程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的实行,实现企业经济增长的目标,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的创新性体现在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中对成本的长期性、全局性以及竞争性的控制管理,从而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成本管理战略实现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引导,对于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施工企业的成本核心,施工项目是企业产生利润的关键所在,更是企业利润的源泉。而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更是核心内容。做好材料的采购与管理,对于控制工程造价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保证较高的利润。笔者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材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善措施。材料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点所在,一般来说,在施工开始之前,所有材料都应当基本到位。在采购材料时,需要对材料的生产单位的生产能力和自制进行严格的评审,以防止材料的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或者因位置原因而增加运输成本。施工企业在材料进入场地之后,应当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材料的检验,并索要产品合格证,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应当要求调换或者退货,而对于质量有争议的材料与图纸、规范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需要复检。

  2.2 创新组织机制

  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应建立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即不断加强相关组织、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创新,并以此来推动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只有加强组织机制的创新,才能保证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具有源源不断的功力。只有加强组织结构的优化整合,才能为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实行提供保障。

  2.3 做好危险源识辨及安全预控措施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将电力线路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识别,并做出客观评价,从而确定危险源,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实现施工安全管理目标。根据《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准确辨识危险部位与危险源,同时结合电力线路施工项目违章的实际情况,以及过往相似项目施工中已经发生过的施工安全问题总结,以作为施工安全管理的参考。危险源安全控制措施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接措施、间接措施以及指示性安全措施,其基本要求为:预防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清除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将危险因素控制在规定范围以内。直接措施的实施需要通过提高施工设备的安全性能,将危险因素直接消除掉;间接措施则是运用安全防护装置,以限制危险因素;指示性措施则是利用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对施工人员与使用人员进行安全提示。另外,还应当制定相应的危险点控制措施。危险点控制措施的基本要求,首先预防电力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危险因素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等;其次将施工场所的危险因素进行排除;再次将危险因素进行合理控制,限制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危险点控制措施则具体包括,直接安全技术措施,以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性能,对危险隐患进行消除;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采用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或措施,尽可能的将危险因素的发生加以预防与控制;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则通过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志等手段,控制危险点。危险点的控制应当贯穿于作业和操作的全过程,尤其是要切实落实现场执行与监督,并以书面的形式来确认危险的预控措施,全面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并清楚了解危险点的位置与相应的预控措施,并建立具有可行性的责任制度,对其进程监管,提高危险点的控制效率。

  2.4 全过程、全要素创新

  根据当前电力工程建设的特点,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应在充分分析自身实际情况与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此同时,应当选用全过程、全要素的创新方法才能提高管理创新的效率,从而进一步贯彻实现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鉴于此,电力工程应当加强人才建设,建立一支懂技术、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队伍,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与管理创新能力,而只有拥有既懂技术又具备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力量,才能保证电力工程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另外,电力工程还应从设计阶段开始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与监控,从而保证每一个环节都能够顺利进行并符合质量要求,以对投资主体以及施工公司的经济效益形成可靠的保障。同时,电力工程的管理模式还应当更加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承包模式,并通过对工程具体数量的研讨,从而选择最佳的结合点。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保证电力设施的稳定运行与安全使用,电力工程投资主体应当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加强安全控制,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黄万深.电力工程管理及改进措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3,27(1):178-179.
  [2]李晓明,彭向兰,彭燕春.电力工程管理创优过程中的控制策略探析[J].大科技,2011,21(6):214-215.
  [3]梁炳伦.电力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13,22(4):190-191.
  [4]韦中强,电力工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与创新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4):284-285.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