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民族主义论文 > 正文

浅谈孙中山之民族主义思想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8 22:00

摘要:

民族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在新旧三民主义中多次阐述并发展他的民族主义观。在当时国内外时局的影响下,孙中山的民族主

民族问题一直以来就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在新旧三民主义中多次阐述并发展他的民族主义观。在当时国内外时局的影响下,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经历了由“种族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追求中华民族自决的过程。对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梳理和总结,可以作为当代中国以及世界民族问题的借鉴。
  孙中山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1905年,在孙中山的积极活动下,同盟会这个全国性革命组织的成立使得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向前跨了一大步。作为同盟会政治纲领的理论基础——三民主义,首次公开发表是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进一步阐述时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主义。一九〇六年十二月二日,孙中山在东京神田锦辉馆举行的《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了系统阐述三民主义思想的演说。他对三民主义政治纲领作了一个总的概括:“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在当时的国情下,作为首当其冲的民族主义思想也在孙中山的多次陈述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一、新旧三民主义中民族思想的产生依据不同
  首先,旧三民主义中民族思想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华夷之辨”的民族观影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孙中山谈论民族问题时多用“种族”、“吾华”、“汉种”、“满族”、“清虏”、“黄种”等,可见其初期排满的主张较重。其次,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多年来政治思想发展的结晶,以其四十年的革命活动为基础,加上苏俄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帮助,使他认识到反帝与民族自决的重要意义。
  二、新旧三民主义中民族思想的内涵不同
  (一)旧三民主义时期排满复汉的民族主义思想
  早在孙中山青少年时期,他就认为满族人强加给我们的留发辫是一种耻辱,从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组建到1905年同盟会创立后,他一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口号进行革命宣传。三民主义提出之后,民族主义的目标是要推翻满洲人掌权的政府,重建汉人掌权的政府。随着孙中山对时局的认识,他指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尽灭满州民族”。因此,“我们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同时,孙中山明确表示,“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其实,在同盟会筹备之初,关于名称,有人主张用“对满同盟会”。孙中山指出革命不专在排满,还要废除专制和创造共和,因此以叫做“中国革命同盟会”为好。
  孙中山在此番阐述中,把少数掌握政权的满洲统治者与一般满族人民加以区别,相当程度上扬弃了不少革命党人单纯的“种族革命”观点,进一步指出了民族主义并非复仇主义,这是一个重大进步。但“他们不是把帝国主义看作是革命的最主要的敌人,却极力向外国侵略者表白‘排满’决不是‘排外’,力图避免‘刺激’帝国主义强盗,幻想帝国主义会同情和支持。”
  (二)新三民主义时期的反帝、民族自决主义思想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斗争和护法斗争,但都失败了。在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从挫折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于1923年1月1日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阐述了民族主义,认清了当时中国仍陷于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殖民的地位。因此对内要求普及教育以求全民族进化,对外力图修改不平等条约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1924年1月23日,国民党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自此三民主义进入了一个新范畴。此时,孙中山指出了民族主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中国民族需自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二是民族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了新的内涵,就是鲜明的把反对帝国主义、追求国家统一作为民族主义的重心。
  新三民主义的推行不是一帆风顺的,国民党右派势力对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这三大政策持否定态度,并多加阻挠。孙中山于1924年1月27日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礼堂开始系统地讲述三民主义。在关于民族主义演讲中,孙中山一方面讲述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怎么沦为殖民地,另一方面,他讲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指明列宁和他领导的苏维埃国家“提倡被压迫民族去自决,为世界上被压迫的人打不平”。孙中山还讲到我们承认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去学习他们长处,争取超越欧美。但是我们强盛的时候不能去走帝国主义的强权路线,而是要扶助弱小民族。这些都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进步,从国内放眼全球,抨击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阐明了其矢志创建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民国思想。

  三、新旧三民主义中民族思想的联系
  在旧三民主义时期,孙中山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是汉族民族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就必须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这是必需的、合理的。但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而失败。虽然孙中山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来挽救革命成果,几次武装斗争来反袁,而没有认识到民族真正的敌人——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从实质上来讲,辛亥革命的失败又何尝不是革命党人对民族主义肤浅认识的结果。
  在日本,孙中山回溯革命历程,检讨革命失败的原因,又重振革命精神,于1914年7月8日,他公布了手书《中华革命党总章》,规定党的宗旨为“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 三民主义变成了二民主义,但到1919年10月中南革命党改名为中国国民党时,民族主义旗帜又重新展开了。1914年7月,是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历史大转折。在这以前他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满(“满”指满洲贵族),可以称为旧民族主义,在这以后,他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帝,可以称为新民族主义。当孙中山在沉痛回顾辛亥革命以来的挫折和失败中,有了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鲜明旗帜的影响,才会有新民族主义来指导继续前进的方向。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