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政治哲学类 > 民族主义论文 > 正文

探析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

来源:UC论文网2015-12-28 22:03

摘要:

网络民族主义兴起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新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上的延续和发展,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时代的最新表现,民族主义思潮利用网络获得了充分表达的平台,从而获得

网络民族主义兴起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新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上的延续和发展,是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时代的最新表现,民族主义思潮利用网络获得了充分表达的平台,从而获得了表达途径与相关目标的双重实现。网络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已经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每每发生重大政治事件都会在网络上引发强大的舆论反响,并开始了化言论为行动的种种尝试。
  一、网络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民族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平台,并在网络上延伸和发展出新的民族主义类型——网络民族主义。民族主义自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便于网络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1998年发生的印尼排华辱华事件,是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第一次的情绪表达。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遭美国轰炸、2001年中美军机南海相撞,都强烈的刺激了中国人的民族情绪。在此背景下,一批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的论坛被陆续建立起来,网络成为了民众民族主义情绪表达的唯一窗口,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声由此常态化。而随着这些事件的远去,网络由民族主义情绪表达的窗口逐渐变为了民众自我情绪宣泄的平台。可以说,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公共表达的序幕。
  2003年被许多学者认为是“网络民族主义的发轫年”,这一年,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事件的发生使得中日关系日益恶化,网络民族主义最早一次出现在新华社下属的《国际先驱导报》中,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由此成为近年来学界热议的话题之一。
  (一)国内新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
  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是后冷战时期民族主义思潮在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不仅仅只是互联网在中国出现后产生的思潮,也是民族主义在网络时代在网络平台上的反映和发展。而民族主义的高涨必然包含着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从建国到改革开放进三十年的时间,我国的政治社会形势的紧张和意识形态的压力使得作为一个敏感政治问题的民族主义的内涵一直是以爱国主义来表征的。借着爱国主义的外衣,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掀起了一股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希望藉此提升中国的国民性和民族性。但矫枉过直,中国反而产生了虚无主义这一社会思潮,其中以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他们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否定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无视民族特点,抹杀民族差别,把传统文化完全等同于封建糟粕,无条件地简单地否定民族传统。在这种背景下,20世纪末,一股新民族主义思潮随着国内外政治形式的急剧转折在中国爆发出来。有学者将其分为精英民族主义和平民民族主义(亦可称之为学理性民族主义和大众民族主义),所谓精英民族主义指的是具有概括、表达能力、提倡民族主义的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所做的理论探讨和建构;所谓平民民族主义,指的是普通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表达。
  (二)国内形势和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变
  冷战时代,美苏两个东西方的超级大国称霸世界,相互制约相互争夺势力范围。冷战结束后,俄罗斯的自顾不暇加上中国的孤掌难鸣,国际事务话语权基本被美英法德日等国掌握,利用其在国际组织中的主导地位以种种合法的手段将相关政策行为强加于他国,扩大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达到控制甚至操办国际事务的目的。世界格局实际上进入了新霸权主义时代。同时,随着全球化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中的深入,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国,又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的窗口期,而我国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西方的尖锐对立,加之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美蜜月期的结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欧美发达国家排挤和打压的对象。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发展都驶入快车道。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实力上的增长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更是有目共睹,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也日益增强,中国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崛起使得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不断增强自然是水到渠成。多重因素的互动交流是后冷战时期中国新民族主义,特别是网络民族主义最重要的特点。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降,中国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急剧变迁的阶段。国家利益受损与民族自豪感的落差与碰撞是中国网络民族主义兴起的直接原因。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和谐发展、与人为善。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中国民族主义的精神文化基础。与西方早期的族裔民族主义不同,中国的民族主义不会因价值观差异而四处树敌。当前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言论及表达都是由损害中国民族利益和民族感情的事件所引起的,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成为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最重要的意愿。其目标则是西方霸权主义和反华势力侵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受到损害和蔑视是激起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根本原因。因此,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国家核心利益的受损息息相关。
  (三)国内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信息技术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数字化时代。中国互联网自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也经历了20年发展历程。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平台,使得民族主义思潮得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工具理性并以网络民族主义的形式继续存在和发展着。事实上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正是美苏两国国家民族主义竞争驱动的结果。互联网孕育于民族主义土壤中的特点使得民族主义在互联网的传播和发展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伴随着全球化推进的是民众的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也推进着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全球化对民族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冲击也使得增强民族和国家认同成为当前民族主义思潮诉求的核心内容。网络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传播手段,推进了社会信息化进程,其便捷性和迅捷性为平民民族主义的表达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相比于传统的政治参与方式,网络的传播和政治参与的成本更加低廉,更易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在互联网出现以前,民族主义的思想只能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渠道进行传播,而这些渠道都被官方所控制和掌握,普通民众缺乏表达民族主义思想的途径和平台,只能通过游行示威等活动来表达情绪,然而这种行动不仅受到官方的限制,更需要特殊的社会形势来支撑。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使得“传统意义上属于国家、政府专控的信息发布和封锁的权利逐渐丧失,在线参与的形式使统一的舆论已成为不可能。” 至此,普通民众拥有了发泄民族主义情绪的渠道和平台,其民族主义情绪得以通过网络迸发出来,并因此有了强大的话语权。互联网第一次为平民民族主义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公共交流空间,这种缺乏公共空间的特殊性,使得平民民族主义一开始就与网络牢牢结合在一起。
二、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特点
  如果从理解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民族主义,我们会发现网络民族主义者的主观意愿与社会活动之间存在客观的因果性关系。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民众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意愿的直接体现在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言论以及行动实践中,其内容也表明了行为的动机、目标和诉求,也最终决定着网络民族主义的特点。
  (一)爱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相交织
  民族主义从诞生时便于爱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是相互联系的,我们应当看到历史上许多民族主义运动都是萌发于对国家和民族现状的忧虑与不满,都是立足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的。作为民族主义在网络上的延伸和发展的网络民族主义,同样也与爱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对诞生于国内外局势剧变中的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而言,无论是对国家利益得失的分析,还是对历史问题的反思与争论,抑或是对现状的不满与抱怨,反映的都是中国网络民族主义者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当前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思潮中仍然存在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其本质虽都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但在实现其目的的方式和渠道却大相径庭。具体到网络民族主义中,特别是在涉及到中日、中美的国际问题上,他们大肆鼓吹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编排一些非理性现实因素,以其赤裸裸的观点和极具情绪化的表白和谩骂刺激民众心中的屈辱感和挫败感,有着极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而这些极端言论也很容易产生影响和作用,导致了极端的少数左右了沉默的大多数。
  (二)网络与现实相互促进
  从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中国的网络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在信息时代的最新发展阶段,是上世纪末国内的新民族主义思潮在网络上的延续,爱国主义仍是当前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主流。从横向对比来看,网络民族主义在表现形式上取代并发展平民民族主义,扩大了民众参政议政的途径和平台,提升了话语权,推动了国家政治生活的进步发展。在网络舆论越来越成为民众表达意见的平台时,事实上也为政府与民众的深入交流和相互理解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当前网络信息社会,网络民族主义也是民众通过网络载体实现民族发展和追求实现民族富强的斗争和实践,全球化带来的地方化和民族化的问题使得国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损害、被剥夺的现象,而网络民族主义则通过言论表达、社会动员等方式引导并促进着社会的发展,并最终将落脚点确立在社会实践上,通过群体行为和利益诉求确保实现维护民族与国家根本利益的最大化。
  三、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引导
  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产生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化与民族化不断交锋的结果,是当前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社会思潮,必然对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作为一种新的政治社会现象,它越来越引人关注。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新民族主义思潮发展到现在,尽管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还不够成熟和完善,甚至还存在极端民族主义的内容,网络民族主义也往往表现得过于情绪化,很多言论有失偏颇,而大量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暴力言论也充斥网络。但蕴含在当代民族主义诉求中的是一种当代中国青年对国家民族无尽的热爱和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社会的强力支撑;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系着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能否培育和践行起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长治久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改革开放也己经到达深水期,面对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当前社会阶层不断分化和经济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社会意识更加多元化,这既为社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了各种社会思潮的交织。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民族主义进行引导,为巩固和发展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理性提供重要遵循,有利于掌握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健康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提出的三个倡导,明确了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共同理想与凝聚力量,是实现社会各阶层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增强了网络民族主义的社会动员力量。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当前网络民族主义思潮进行疏导和整合,对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