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文学文化类 > 文化研究论文 > 正文

谈媒介艺术展出和收藏的主要对策与问题

来源:UC论文网2015-12-30 15:44

摘要:

一、媒介艺术收藏和展出的主要问题 在近数十年的时间里,新的媒介艺术形式给传统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进入数字时代,媒介本身开始成为艺术形式,实验性质的作品花

  一、媒介艺术收藏和展出的主要问题

  在近数十年的时间里,新的媒介艺术形式给传统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进入数字时代,媒介本身开始成为艺术形式,实验性质的作品花样翻新,例如1977年的《satelliteart》,利用卫星和电视屏幕把两组不同地点的舞者联系起来,进行打破空间的实验,而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数字图像艺术,是实验虚拟现实的早期研究之一。这些艺术形式如此广泛,作品数量如此浩瀚,而且通常由多个组件结合起来,例如在展出的时候,有些数字艺术作品需要专用的软件、机械、电路系统等。新媒介作品的收藏和展出,通常会遇到四个主要问题。

  首先,收藏这些艺术品的博物馆,通常会有一个时期非常不适应:传统的展厅配置,画架和展台无法满足这些作品的展出,传统的保存方式完全不适用于这些和电脑、软件联系紧密的作品。例如,有些数字交互装置作品,会随着观众的动作而改变亮度,有些投影作品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展出(通常是天黑以后,需要露天的大面墙壁)其次,数字时代的技术形式更新过快,有些支撑作品的技术手段被逐渐淘汰,而威胁到作品本身的存在。例如数字艺术刚开始出现时,艺术家们需要用复杂的编程来实现电脑绘图,而这些程序语言早已被淘汰,在比如原来用老式电视机展出的装置作品,老电视的维修都成问题。

  再次,知识产权在这类作品的收藏和展出中成为巨大的问题,传统的名画,例如蒙娜丽莎的复制品无数,但是仍然有专家可以分辨真伪,其价值也是天差地别,但是,要怎样分辨一个视频艺术作品的真伪?怎样区别原来那个视频和复制品之间的价值区别?如果可以无差别复制,那这件作品的收藏价值怎样界定?

  最后,在传统的艺术品收藏中,博物馆工作人员、策展人,甚至藏家都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新媒介艺术作品的收藏还没有统一的理论方法,无法进行专业培训,相关人员在收藏和展出这些作品的同时都在不断的问自己:我做得对吗?

  二、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性分析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做大量的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从艺术管理、艺术保存、艺术史,到科技史、再到工程学、信息技术、电脑科学、编程、再到基本的软件常识和应用,硬件维修等。

  艺术、技术和数字技术理论三个方面需要同时兼顾,从而才有可能探索出一套适用于这些新艺术形式的收藏和展出理论、程序、方法。想要设计出一套适用的程序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需要设计理论工具和指南,用来分析、界定媒介艺术作品中所用到的技术手段和组成部分。在艺术收藏中,需要有专业的语言体系,所以第一阶段设计的核心,可能是建立多语种的专业用语体系,准确的描述和分类媒介艺术作品中的技术组成,并且能够随着技术的革新速度而更新。

  第二个阶段,需要设计适用的文档策略。 在充分理解这些作品在技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它们的艺术价值同样重要这一事实的基础上,建立正确的文档策略:相关文档在归档时需要进行深入分析。这一阶段包括文档资源的开发和适应作品中技术组件的访问工具。例如,包含了网页的作品,就需要专门的访问工具,且需要随时更新。

  第三个阶段包含了对媒介艺术作品中艺术组成部分和技术组成部分的保护问题的技术性和方法性研究。在这一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案例分析来探索正确的保护方法。

  第四个阶段,对媒介艺术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直是研究者们讨论的重点,在这一阶段,主要关注包含了视频、软件、网页这些数字技术形式的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产权问题,在这一阶段,可能主要回答这几个问题:怎样界定这类作品的收藏价值?应该建立怎样的管理系统来控制它们的传播过程?

  综上所述,在探索媒介艺术作品的收藏、展出和保护问题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四个主要阶段,这四个阶段分别关注专业用语系统的设计、文档策略的设计、技术组成部分的保护方法探索,和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三、总结和展望

  媒介艺术的收藏、展出和保护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急需相关的研究来解决燃眉之急,这些研究不但能为博物馆、策展人和藏家带来好处,也是新一代专业媒介艺术研究者和工作者产生的必要条件,可能从中产新的专业技术、新的语言体系和新的专业学科,媒介艺术的收藏展出和保护很可能发展为一个全新的艺术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Albano, A. (1988)。 Art in transition. AIC Preprints: NewOrleans, Louisiana, 1988, 195-204.

  [2]Computer History Museum. (2008)。 Computer History Museum.Retrieved January 15, 2008, from .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