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正文

简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改革思路与发展现状

来源:UC论文网2015-12-31 17:59

摘要:

摘 要 :通过对高职(专科层次)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技能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尝试通过精准定

摘 要:通过对高职(专科层次)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分析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技能培养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尝试通过精准定位核心课程体系,探索分流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方向等方式,达到改善和明确学生知识技能结构,畅通学生对口就业渠道的目的。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核心技能
 

  当前社会,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后,高等职业教育似乎被赋予了更高期盼: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功底的高素质产业技术工匠,促进和引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以跨越式的步伐迈向创新型强国。"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1]"这一目标被作为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意见确立下来。但就在高等职业教育打好"强心针",准备以更快速度发展时,工商管理类专业在高等职业院校却正经历着"冰火两重天"。工商管理专业生源稳定,教学运行成本低廉,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不仅开设于工商管理类的专业院校,还广泛开设于综合性院校甚至非工商管理类的其他专业性院校,并有继续扩张甚至泛滥之势[2]。但工商管理学生对口就业却很困难,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找不到与之匹配的社会职业分工,招生规模与就业率成反比。
  一、问题与原因
  1."工商管理"口径宽泛,边界模糊,层次不清
  我国高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分为:"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和"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3]。"工商管理"口径非常宽泛,既是"管理学"(12)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1202)名称,又是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120201K)名称(见图1)。同时,工商管理所开设的课程还有"工商管理""工商管理实务""工商企业管理"等诸多名称,因此,工商管理有学科、专业、课程三个层次。三者混淆,边界模糊,层次混乱。
  
图1 管理学学科体系
  
  2."工商管理"名称诱惑,思想作祟,报考者多
  作为数千年的农业大国,"考取功名,跳入龙门"的思想长期存在,历史上无数寒门学子希望通过寒窗苦读踏入仕途。直到现代,许多农村户口学生仍想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当"理、工、农、医、商"等大类选择摆在面前时,"工、商"的大类仿佛占据了思想优势,"工商"后面加上"管理"二字,吸引力骤增。对比"理、医",工商管理的优势在于"文理兼收",录取范围广,门槛低。于是,不明就里、向往大学的学生及家长们,更愿意选择工商管理专业。
  3."工商管理"成本低廉,广泛开设,基础薄弱
  第一,工商管理专业开设门槛较低,其师资基础广泛,经济学、管理学大类学科普遍,甚至并非科班出身的"半路出家"的转型教师稍加进修或自学后也被允许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第二,教学场地要求不高,绝大多数课程在普通教室即可完成,无需实验室、实训场等场馆设施。第三,其运行成本较低,和绝大多数社会科学专业类似,几乎无实验实习耗材和其他经费支出。第四,工商管理为新型交叉学科,学科基础薄弱,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主要照搬西方,未能与中国独特的管理思想相融合,尚处于探索期。
  4."工商管理"供需矛盾,知识丰富,广而不精
  如前所述,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人数众多,在就业竞争无比激烈的大环境下,人才市场需求早已饱和,形成强烈的劳动力供给多、需求少的矛盾。工商管理的专业特点,要求学生广泛涉猎各行业知识,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但正因如此,才导致学生样样通,但样样都不精,优势变成劣势。最终导致毕业生知识结构大而全、泛而滥、松而散、广而杂,没有专一精深的一技之长。
  5."工商管理"无岗而设,无业对接,无长可专
  社会分工使人类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之快、社会分工日益精细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广而不精的学生完全找不到与其直接对接的工作岗位。不像师范专业对接教师职业,会计专业对接会计职业,法律专业对接律师、法官等职业这样直接,它不能对接局长、处长,也不能直接对接经理、主管。"它"在机关是"打印复印的",在企业是"跑腿送信的"。这样的实际案例不胜枚举,比比皆是。专业"无岗而设"是外因,"无长可专"是内因。
  二、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普遍存在学生高考分值层次较低、生均经费较少的劣势。而工商管理专业因具有文理兼收,生源稳定;教学运行成本低廉,简便易行这两大直接优势,成为高职院校广泛开设此专业的强大动力。然而,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与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石。要破解工商管理专业"层次不清、广而不精、基础薄弱,技能欠缺"的现实困局,需要教育主管当局、学校自身、用人单位、学生及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认清现实,冷静分析,探索规律,大胆改革。
  1.明确培养方向,就业对接工作岗位
  工商管理专业要细分发展方向,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向社会职业分工靠拢。既可对接传统职业,又可塑造新兴职业。既可根据职业演化类型分为财务管理、税务管理、行政管理、销售管理等若干方向,又可根据社会经济或产业类型分为公共管理、企业管理、农业管理、工业管理、服务业管理及其更加细化的方向。细化管理方向为学生对口就业提供了多元化选择和保证,只有这样,工商管理专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2.重构课程体系,打造核心就业技能
  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大都广博庞杂,管理学大类里几乎无所不包。工商管理专业一般要开设如工商管理、战略管理、行政事业管理、财、税、法、营销、广告、心理、行为、社会、经济等多学科、多方面的课程,内容丰富,但缺乏重点,加之要开设的公共课程,整个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层次重点不突出,导致专业缺乏核心课程与核心技能,学生不具备专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应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的细化方向,窄化知识结构口径,课程设置改横向为纵向,变广博为精专,重新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并以核心课程为基础打造专业技能,使毕业生拥有"一技之长"。
  3.控制招生规模,调节人才供需矛盾
  根据社会人才需求状况,以前瞻性视野,调节和控制工商管理专业招生规模,尽量使其保持供需平衡。供大于求时,教育主管部门应适时适度减少招生规模,反之则可扩大,避免严重的供大于求或人才短缺状况,既保持适度的专业人才竞争,又避免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4.加强宣传引导,打破偏见思想枷锁
  要加强专业宣传,引导学生及家长理性认识"专业特色"及毕业后的就职方向。打破"官本位思想",明确"工商管理"是技术技能专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向往、专长及兴趣爱好报考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也要根据专业方向,适度区分并限制文、理科学生报考。同时,加强毕业生就业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根据自身实际,独立思考,做出就业选择。
  三、结语
  在高职教育快速改革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美好愿景与现实困境,只有认清工商管理专业现状,理清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细分专业发展方向,打造专业核心技能,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并加强专业宣传推广,引领并创设新的社会职业,直接对接工作岗位,才能实现工商管理学科及专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李克强主持召开过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DB/OL].(2014-2-26)[2015-04-28].http://www.gov.cn/guowuyuan/2014-02/26/content_2622744.htm.
[2]付晓亮.专科层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8):26-29.
[3]荆全忠,邢鹏.大类招生模式下工商管理专业的困境、原因与对策--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6):77-79.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