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物流管理论文 > 正文

探索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1 18:45

摘要:

摘 要 :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文件的出台,高职院校各专业发展建设又有了新的风向标。基于现代学徒制这一新教育理念,从专业建设理念变革、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

摘 要: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发展职业教育文件的出台,高职院校各专业发展建设又有了新的风向标。基于现代学徒制这一新教育理念,从专业建设理念变革、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创新、拓展实训基地、优化教学结构团队、完善多元评价体系这六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进行系统探讨。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2014年,国家相关部门颁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关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相关文件,明确提出“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等职业教育新理念。作为职业教育之重的高职教育理应将其作为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风向标。
近年来,由于物流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逐年聚增,各大高职院校纷纷开办了物流管理专业。以湖南省为例,近10年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翻了5~6倍,达到近40所。在这些高职院校中一部分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条件十分简陋,实训条件欠缺,培养模式依然趋向于理论讲授;而另一部分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理念影响下,物流专业建设开始向实用型人才模式培养转型,但在这个实践中又过分强调社会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关注教育的外在价值胜过其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便造成专业建设的畸形发展。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理念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传统学徒制”的主要运作模式是掌握某种技能和技巧的师傅将手中的“绝活”传递给“徒弟”,这样的师徒制度的教学模式迎合了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高职教育=“高等性”+“职业性”,学徒制正是迎合了其“职业性”这一属性,能充分实现教育的社会需求。但现代学徒制相比传统学徒制又存在很大不同,它不但强调社会需求也注重人的自我发展需求。因此,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不仅应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的实用型”。还要不失高职教育的“高等性”,注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模型
在现代学徒制下,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应该从6个方面进行系统的专业建设和完善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实施
1.重构课程体系。在现代学徒制下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应坚持实践性、职业性和发展性为基本原则,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特征。所谓实践性,就是充分保障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中实验实训课时的比重,做到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在1:1左右。同时对于实训课程的安排应该细分为认知实训和顶岗实训两个部分,其中认知实训以参观和企业调研为主,通常安排在相应课程的理论学习过程中;顶岗实训以实际上岗实操为主,通常安排在阶段性学习后的综合实训环节。所谓职业性,就是指课程体系里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有相应的专业岗位群归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应该充分考虑每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阶段性问题。考核一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是看有没有职业作导向,而阶段性是将课程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个层次,越往后代表职业针对性越强。而发展性是从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随着科技及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一个人一生变换职业的频率或更新职业技能的要求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应注重对学生基础理论和通用技能的培养。
“工学结合”的特征在课程体系重构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将企业中的实际物流岗位工作任务及要求反映到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每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及技能要求中;另一方面将企业中整个物流运作系统体现到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框架中。
2.创新教学模式。现代学徒制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应体现其开发性。让其教学模式在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间不断循环的“跨越”。这种跨越的实现一方面要让课程进企业和企业师傅兼职承担课程教学变成一种教学新常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兼具学徒的身份,并严格执行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的双重管理,学生在阶段性学习完之后到企业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完成相应课程的实操技能学习,为激励学生胜任好学徒这一身份,可以效仿荷兰和瑞士等国家,企业对于一些可以独立完成技术岗位工作的学徒给予一定的薪资报酬。
3.拓展实训基地。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由于物流环节涉及的设施设备较多,而且通常还要匹配相应的信息管理软件才能完成实训环节的教学,导致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最费时、费钱、费力的。然而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招生人数有限,实训基地建设受到了很大的专业发展资金的约束,以至于许多院校物流专业的实训基地简陋甚至没有。要解决专业建设中的这些问题,就应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平台,拓展实训基地。将校外合作企业的实训基地作为校内物流专业实训基地的延伸。同时也可以通过高校之间共建、互享教学资源这一途径,充分利用兄弟院校的实训基地资源来为本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服务。
4.优化教学结构团队。在现代学徒制下,单靠高职院校自身的师资力量来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发展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所谓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就是指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既有属于自己院校的专职物流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物流师傅来做兼职教师。通过团队中专兼教师的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工”与“学”交替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团队的整体优势,从而实现培养过程中“工”与“学”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为激励这种教学结构团队的持续发展,可以在高职院校人事处为这些“师父”们成立专门的档案编制,与他们长期合作并支付相应的培训报酬。这样的人事制度又增进了用人单位和高校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激励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加入到“培训带徒”的行列中来。
5.完善多元评价体系。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对于人才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怎样的毕业生才能算是合格的毕业生。对于高职教育来说,“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都应该成其为物流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但这些要素的标准制定和评估却不是由哪一个单独的组织能完成的。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物流管理专业应该构建“四位一体”的评估体系,如图2所示。所谓“四位一体”,是集“政府、行业、企业、学校”这四位为一体,其中政府负责人才法制,社会道德方面的标准制定和评价;行业负责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的制定和评价;企业负责职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的标准制定和评价;学校负责人文素养,专业知识方面的标准制定和评价。

四、结语
将现代学徒制引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还存在很多实际困难,如在校企合作中存在学校一头热而企业兴趣并不大的情况;学生的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的双重管理;在专兼教学团队建设中,对师父的认证、选拔和监管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不是企业和学校自身能解决的,在某种程度上需要政府的政策和法律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2]柯沪芬.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技术,2015(7).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