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学前教育论文 > 正文

研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1 19:23

摘要:

摘 要 :随着幼儿园办学热潮的兴起,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例,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

 

摘 要:随着幼儿园办学热潮的兴起,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为例,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课程改革的方法和途径,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职 学前教育 课程体系改革
 

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析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公共基础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等;另一类是专业课,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课。
1.1 课程定位不明确,不能体现高职"职业性"特点。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定位存在于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实际的课程标准,而是依赖于本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标准,具体的课程设置只是简单的降低本科院校的授课难度,没有把课程建设重点集中在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上,没有体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特点。
1.2 课程体系中教育技能训练不够突出。
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弹(钢琴)、唱(儿歌)、说(普通话)、跳(儿童舞蹈)、画(简笔画)、写(钢笔字、粉笔字)、做(玩教具和电子课件)的基本功,没有这些扎实的基本功是很难做好当今的幼儿园教育工作的。
1.3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专业实践课程比例不足。
幼儿教师不同于中学、大学教师,需要有充足的实践技能和能力。而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与高师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一致,看似合理,但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实践课程依附于理论课程,学时安排上,知识技能学习的课程远远大于实践课程。这种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工作能力培养的做法,与幼儿园的用人要求严重不符。
2 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2.1 明确课程指导思想,确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十六号文件: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兼顾学生个体优势、定位发展的方针,构建结构合理,适应职业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依据指导思想确立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工作,具有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和儿童观,身心健康,责任感强,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学前教育工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从事学前工作能力,胜任各种早期教育机构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即重在培养实践型人才,重点着眼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其应用性。"
2.2 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开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模块。
2.2.1深入一线调研,确定岗位能力。
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调研,与幼儿园长、园骨干教师结合交流,充分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岗位能力,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把工作岗位细化,明晰岗位的核心能力,与培养目标结合起来,融入课程内容之中。
2.2.2 三方论证,构建突出"职业性"的课程模块。
就调研成果进行分析,开发相关课程与课程内容。邀请幼儿园园长、专家、教育相关领导,由园、校、政三方组成专业课程建设委员会,利于多角度、全方位论证。建立以培养幼儿园教师工作所具备的工作能力为重点,开发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涵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后的课程模块要融合师范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特点,既对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予以体现,也对学前教育的专业性予以突出。
2.2.3调整课程结构,突出教育技能训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占据了较大的课时比例,而专业技能占比较小,没有更多的设立选修课。这种设置,没有考虑幼儿教师的职业需要以及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课程结构的调整,要组织召开专业建设委员会,经过专业委员会的讨论,结合实际发展的需要,加大教育技能的比重,与就业岗位接轨,提高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2.3课程体系改革要突出幼儿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改革要把促进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突出的地位。要围绕幼儿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应具备的专业理论、专业技能进行改革。课程内容要体现系统性,同时对于教师资格证获得方式的改革,内容适当兼顾利于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体现双证融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应具备毕业证、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以外还应该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要,选修相关课程,获得蒙台梭利指导师、感统训练师、亲子教育指导师、蒙氏教育指导师、音乐教育指导师(奥尔夫)、育婴师等资格认证。
2.4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问题与调整。
2.4.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问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指学生的见、实习。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教育实践时间太短。见习时间通常为一周,学生刚刚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就结束了见习,时间仓促起不到好的指导作用。二是,见、实习报告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反馈。从实习看,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报告上交后归入学生档案,没有机会针对学生实习中存在问题进行指导。三是,教育实践活动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参与教育实践的幼儿园、班级不固定,使学生在见、实习过程中既缺乏带队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指导,又对幼儿教育没有系统的了解。
2.4.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
2.4.2.1实践课程时间的调整。
每学期实践课程不少于两周,一学年不少于一个月。见、实习时间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运行特点,尽量与幼儿园大型活动时间保持一致,以利于学生更好的体验幼儿园的不同环节,也满足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建立学生与幼儿园教师常态化的联系,使幼儿园指导教师对学生得教育实践的指导常态化,形成长效的实践教育活动。
2.4.2.2建立稳定的幼儿园实训基地。
与当地幼儿园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力争做到学生有相对固定的教育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整个三年的见、实习专业实践中,保持在同一家幼儿园,同一个幼儿班级进行。每位学生承包2-3名幼儿,随着幼儿成长,进行系统的教育实践,确实了解幼儿的成长规律。并固定与幼儿园指导教师联系,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如何对幼儿进行不同年龄层次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4.2.3鼓励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成果积累。
指导学生从第一次到幼儿园实践到最后的实习,积累教育经验,撰写幼儿成长手册。对教学素材如幼儿故事、手指操、简笔画、儿童舞蹈、手工制作等搜集、整理。每学期对实践成果进行展评,资源共享,形成浓厚的专业实践氛围。经过三年的时间,学生能够积沙成塔,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论
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已经越来越受关注。作为高职院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就要形成自己办学的特色,有别于高师教育,突出学生职业和实践能力强的特点。整个课程体系要突出完整性,体现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也要体现课程体系中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得不同种类的资格证书,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就业能力。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社会和幼儿园等机构的需求对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国学前教育网,2011-12-16.
[2]刘占兰.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J].学前教育研
究,2012,(11).
[3]戴军.改善课程设置.实现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86-87
[4] 高闰青.高等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大学(学术版·中旬刊),2012(6).
[5] 李季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2 ,(7).
[6]李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初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3.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