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语言文化 > 正文

探讨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提高课现行教材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4 22:14

摘要: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全新定义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这对大学英语及其相关课程的教材出版来说,无疑也意味着有了新的指挥棒。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语言文化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全新定义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这对大学英语及其相关课程的教材出版来说,无疑也意味着有了新的指挥棒。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提高课教材的现状及问题,也讨论了改进此类教材的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语言文化类提高课 教材 问题 对策
 

一、研究背景
在现今大学英语教学强调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背景下,各高校都相继开展了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提高课程,如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等。面对这一种全新的课型,作为学校实现人才目标重要载体的教材(庄红权、孙坚,2011),是近年来出版社和研究人员非常重视的工作。

二、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提高课教材的问题
1. 数量较少,层次不分明,不能适应定位不同的各种高校的需求
笔者所在学校从2011年开始开设大学英语提高课程,语言文化类提高课一共开设了三门,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以及英文电影赏析。以跨文化交际和中国文化课为例,授课教师在讨论教材时可供选择的基本上只有一至两种,其中中国文化课教材更是只有唯一的一种《中国文化概况》。
2. 定位不够准确,提高课与基础课的衔接不够
 新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语言文化类提高课就应该既要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要顾及课文本身所承载的语言知识。如今的提高课教材大都强调文化而完全忽视了语言,教材课文和练习几乎与语言技能毫无关联。对大多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讲,未免缺乏必要的过度和衔接。笔者以为语言文化类提高课应体现以文化精髓带动语言技能的特点,在文化熏陶中巩固语言技能。
3. 框架体系过于陈旧,课文+练习的模式不能适应当下新大纲的理念
根据任务型教学理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课前、课堂中、课后的任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纵观现行的语言文化课教材,依然采用课文+练习的传统方式,无课前准备活动可供选择,课后的复习部分也不够深入,设置不太合理。
4. 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力度不够,后续的网络平台及各种辅助资源开发不得力
 现行的语言文化提高课教材大多还未配备相应的网络教学平台,甚至也鲜有教材配套的音频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源,这与现今发展已较为成熟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提高课通常课时不多,大约一学期32个学时左右,教师面授指导机会少,更需要出版社提供除教材之外的教辅支持。

三、相应的对策
1. 语言文化类提高课程的授课对象大多为已过四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但不同层次的高校,专业的差别,以及文理工等学科属性的不同注定学生之间的文化基础差异较大。重点院校、文科专业的学生大多对文化感兴趣,文学素养相对较高,他们要求文化类教材更有深度。理工类学生则对文化、文学欠缺兴趣,对他们而言此类课程教材最好有一定趣味性,并且语言应简洁易懂。笔者建议此类教材在出版时可考虑两版,分别适用于文科学生和理工类学生,相信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2. 作文大学英语的延伸和提高部分,语言文化类提高课教材应该体现语言及人文两方面的功能。仅仅提供篇幅冗长、内容繁多的文化类文章是不够的,很多学生会因此对这门课程感到畏惧,进而可能会失去兴趣。在教材中应适度增加对文章的梳理及语言的注解,帮助学生从以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标逐渐过渡为提高语言和文化并重的阶段。
3. 教材乃教学的载体,应该体现最新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进行十载有余,任务型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在早已在课堂上被使用。相关实证研究也证明,讨论、主题发言等活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课堂导入方式和练习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郭萍,2010)。但笔者认为语言文化类教材的发展明显滞后,他们缺乏课前对学生的引入和课后的延展。优秀的语言文化类教材应系统设计课前的准备活动,让学生明确所学章节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课文主体部分完成之后要增加巩固及讨论环节,这也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环节。
4. 在现今这个网络时代,一门课程仅有纸质教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教材面世的同时应积极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这样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方便地分享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也可以就学习内容展开讨论。教材出版方还应提供优秀教学课件和优秀教师的课堂视频,更好地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支撑。教材还可配备光盘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提高课对教材、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只有接受这种挑战,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李瑶,2010)。一部好的教材更是既要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又能促进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建议教材编写策划时多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多吸收采纳教师的经验和案例,再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写出版出能更好地服务学生和教师的教材。

参考文献:
1. 郭萍. 以需求分析为先导建立个性化课程体系-《中国文化概况》设置前学生需求分析 [J].学理论 2010(30):249-251
2.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z].2015: 2
3. 李瑶. 大学英语语言文化类选修课设置和教学 [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191-193
4. 庄红权 孙坚. 独立学院专业教材的策划 [J]. 科技与出版2011(11): 33-34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