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教育理论论文 > 正文

聋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是兴趣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9 20:09

摘要:

摘 要: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聋生长期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对外界的感官很敏感。那么怎么才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觉得一个充满平等和谐气息的

摘 要:“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聋生长期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对外界的感官很敏感。那么怎么才能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觉得一个充满平等和谐气息的课堂,课堂中富有学习气氛,能调动起聋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应该给聋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聋生能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从而让聋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课堂生活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释放出和谐的气息。“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了传统教学忽视人的灵性与创造性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及提升的过程。只有让课堂的气氛充满欢乐,学生才能在欢乐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聋生;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景,激发聋生学习兴趣
 
  《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意味着对聋生的尊重与欣赏;课堂上,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才能创设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聋生才能积极地思维,配合教师在课堂上主动探索知识,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因此,教师应转变过去高高在上的权威意识,特别是在教育聋生方面,更加不能用权威的意识去教育他们,否则会适得其反。要学会尊重聋生的人格,平等地与聋生进行对话、交流,教育教学才会得到最佳效果,从而走进聋生心灵的世界,开启聋生的智慧之门。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过程,是学习者实践探索的过程。现代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体验探索过程的世界。“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对话教学”成为课堂教学必然的选择,也是聋生课堂教学的模式。但在现代科技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单单是传统的对话教学已不能满足聋生的学习欲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提起聋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直观地让聋生图文结合进行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当然,并不是摒弃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对于聋生来说,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运用演示法,让聋生理解文章的意思以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也经常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演示课文内容意思,从而更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意思。比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中,笔者先是用多媒体图文结合展示出来,让聋生理解内容的大概意思,并引导聋生学习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看见什么,是怎么做的,做后结果怎样?在学习完课文之后,让个别聋生再现课文情景,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从而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在此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处于一个平等学习关系的,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及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平等交往”是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共同合作去达到某一个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互动交流。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是作为学生学习团体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作用得以重新构建。
 
  二、主动探究,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静止的、僵化的,它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使聋生有所知,更要使聋生有所感;不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教学之中,打动聋生的心弦,激发聋生的情感共鸣,使整个课堂教学情趣盎然。还要发挥教师的情感诱导作用,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一句话,上到学生的心里,能打动学生心灵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语文教师要激情满怀,用自己丰厚的语文素养感染学生,让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特别是教聋生的老师,更加要表现得真情实感,引起聋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聋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讲堂”,不再是教师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也不再是知识搬运的中转站。而是连接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桥梁,是聋生整个学习活动的策划中心,是聋生表现自我的舞台,是聋生获得知识的加油站,是聋生享受学习乐趣、接受情感熏陶的场所,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聚集地,是聋生与教师同学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聋生逐渐走向文明、进步的场地。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导,而是向导;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知识传输过程,而是一种积极探究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把学习的知识置于一个问题的情境中,利用图文结合引导聋生理解内容的意思。同时,使聋生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所坚持的判断和信念。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教师应善于发现这些意外的通道,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既重视预设,也重视生成,让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三、同学互助,让课堂教学灵性闪光
 
  培养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摒弃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努力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学习。例如,在教学《狼和小羊》时,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这样学生通过以上的实践操作,验证了这样一句话:“听到的容易忘记,只有自己动手做过才能真正的理解。”该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对头脑中原有的表象进行加工,产生种种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聋校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而且简单的,但每一篇课文都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讲解的内容很多。但是,教师在进行每一篇文章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本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兴之所至的即兴发挥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应该遵循语文学科的内在规律,从《语文课程标准》总要求出发,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明确课堂教学重点。新课标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共同的任务,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协作的互助性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式学习既是“课改”新教学理念,是实施新课程的新教学行为,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方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问题,必须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设计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学生根据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取长补短,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合作交流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总之,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学习的快乐,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如此一来,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展示自我的舞台中,与教师、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不断挖掘自身潜在的创造力,才会真正促进聋生的终身发展。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