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教育教学类 > 中等教育论文 > 正文

浅谈新课标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UC论文网2016-01-09 21:11

摘要:

摘 要 :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灵活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文章围绕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就新课标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实践运用进行分析与研

摘 要: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灵活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文章围绕新课标的先进理念,就新课标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实践运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的选取和知识的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全新价值观念。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要与时俱进、灵活运用课程资源,要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教学方式转变,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改变历史教学方式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以此切实提高高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能力,从而为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能力的显著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样化、开放式的历史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着重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部分知识涉及秦始皇、汉文帝、汉武帝等众多重要历史人物,他们以自身的个性及实际行为从不同方面促进了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教学完这章内容的所有知识点之后,笔者发起了一个“历史人物评说”的课堂讨论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这些重要历史人物同时代、同社会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认真地综合与整理讨论结果。这样一来,就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了学生手中,不仅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及积极性,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切实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化与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对于社会历史的深刻影响,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历史自主学习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与发展。

  二、实现历史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倡导“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要求历史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在紧跟时代潮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媒体、录像视频、纪录影片等资源进行直观形象、生动立体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新课标的上述理念同样对笔者日常教学活动产生了积极且深刻的影响。例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部分知识涉及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教育等方面的鲜明对比。可是,由于未真正经历过那个阶段,高中学生无法体会与领略到改革开放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提前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搜集与整理了反映中国改革巨大变化的真实历史图片与纪录片,并依次播放给学生,引导他们定下心来认真去感悟、认真去体会。多媒体技术就兼具生动形象、直观立体的特点,因此通过观看幻灯片与纪录短片,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特殊而又具有决定性质的历史时期。如此一来,不仅为学生实现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标,调动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更关键的一点还在于有效突破了教学重点及难点,为帮助学生实现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点的更好理解与掌握提供了充分保障。

  三、素质教育提升人文素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历史必修课,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蕴含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资源,使学生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下,提高人文素养。例如,在讲授“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础”时,教师可以讲述秦始皇寻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另一方面,对这一史实适当补充,也是人文素养教育的渠道之一。以此引出人生价值的辩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再如,在讲授司马迁、林则徐等历史人物时,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他们鲜活的人物性格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学巨篇枟史记枠、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历史人物人格魅力的影响,有利于坚强意志、高尚品质的养成,从而树立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坚强信念。

  四、史料分析促进教学方式转变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版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上都做了较大调整,尤其是增加了大量的原始材料,如文献、地图、表格及图片等。教材中所采用的史料基本以文字史料为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用黑体字加框、竖向编排文字史料,配合课文叙述;课后“练习”和“阅读与思考”栏中展示,结合教材内容,引叙一段文字史料,列出思考题,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进;“表格”形式,用统计数字进行阐述,更为形象生动地增加历史的可靠性。更多原始史料的采用,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并进行研究性学习等,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并能辩证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效率,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中国现代史中西安事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除了教材中的主要观点外,还要通过材料分析,蒋介石是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面对蒋介石的无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还要不要放蒋介石回南京。针对这一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学生们争相发言。根据历史背景,学生会形成不同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形成开放性的课堂氛围。这种学习方式,完全转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迸发了思维的火花,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变。

  五、结语

  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才能在推进新课改深化与普及的同时,切实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既切实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同时又能有效推动高中历史新课改运动的发展进程,为学生历史修养及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天链.如何认识和把握高中历史新课标教学理念[J].青海教育,2011(1).

  [2]戚传森.论新课标导向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J].文教资料,2011(8).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