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外语翻译论文 > 正文

探析在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1 21:34

摘要:

摘 要 :语用学理论的发展使其在很多的领域中都有所应用,本文对语用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理论输出及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提出了翻译的本质即

摘 要:语用学理论的发展使其在很多的领域中都有所应用,本文对语用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理论输出及翻译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提出了翻译的本质即为从双重示意到推理的交际过程,是在原文作者、翻译者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主体互动,故此,翻译语用观其实就是动态的三元翻译观。在翻译的过程之中采用语用学理论能够使翻译者更好的对原文有所掌握,提升译文的质量。本文重点对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些许参考作用。

关键词:语用学;翻译;关联理论;语用语言;文化;语境分析
 

  翻译理论指的是对发话人使用语言及外部语境进行意义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听话人对发话人语意进行分析及解码的一个过程;语用学指的是对语言使用以及理解。由此可以看出翻译与语用学存在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是语用学的侧重点不是语言系统的本身意义,而是重视交际者在指定的情景交际中所传递及理解的意义,是对译文的深层次解读,而翻译则是要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含义。总之,二者的研究对象是相同的,即为语言理解及语言表达。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语用学理论侧重于口语交际以及其所具备的动态特性,而翻译理论所侧重的则是文本及书面上的语言,但是存在的差异不会影响翻译理论研究者利用语用学来对翻译活动进行探讨。进行基于语用学理论的翻译研究,不单单是为了读者能够通过对译文的阅读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体会新的感受及经验,还是为了能够体会到和原文中作者所表达的相同意境,成功实现作者同读者之间交流的目的。

  一、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运用的必要性

  翻译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在其他学科中吸取理论知识,正是因为翻译的兼收并蓄,对自身进行不断的完善,才使得翻译理论得到了丰富及发展。语用学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及完善,已被广泛的应用于语言教学、认知语言学、语言习得、翻译等多项领域中。

  语用学经过了长久的发展,使得它已能够对语言使用及交际的各个方面加以描写及解释,并已经成为理论输出的学科。现阶段语用学理论正在被应用到语言教学、语言习得、翻译、人际交际、跨文化交际、语际语言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中,其理论指导性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意识到。语用学各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微观的分析方法,比如预设、语言礼貌、会话含意、关联理论、话语连贯、语篇结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等。基于语用学理论与翻译学之间的共通性,使翻译学吸收语用学理论,实现自身完善成为可能。

  二、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之中的应用分析

  (一)语境分析

  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语境分析,人们在日常的交际之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均会存在一定的语境,因此对语境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境分析也是翻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所指的语境包含着交际场合、性质、参与者以及上下文的承接。在英语翻译中对语境进行分析,会帮助我们理解当时发话人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语用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是在词语或是句子之中的静态含义,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之中的行为表现,是一种特定的动态意义,换言之就是语言使用者在指定语境之中所赋予词语或是句子的语用含义。

  若要想在翻译之中进行正确的含义理解,就需要对语境进行充分的分析,而不是单纯的对字面上的意义进行解读,这样才能所翻译的译文更为流畅,使读者正确的体会到发话人想要表达的说话意图与深层情感。

  (二)关联原则

  每个外文文本都会有几种不同的翻译版本,虽然每种版本都能基本实现整体框架的统一,但不同的翻译版本都可能会存在一些和原文本意上的语义偏差。依据关联理论的翻译工作是要注重等效翻译,译者要对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有正确的认知,对语源的意图进行识别,然后再对两种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对源语及译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转化,充分考虑译文的可接受性。而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翻译人员仅仅是对翻译的表面内容进行解读,对所翻译文章的背景及文化差异不做任何的考虑,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语义偏差,使读者不能充分理解发话者的真是意图,从而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一定的困扰。例如朝鲜语(韩语)中有一句话,字面直译过来“什么时候请吃面条?”,但在朝鲜语语境及文化中,指的是问对方“什么时候结婚”的意思,因为朝鲜或韩国人在结婚时,会用面条招待客人,相当于汉语的“什么时候请吃喜糖”,因此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对文化差异进行考虑,仅仅翻译为“什么时候请吃面条”,那么则完全违背了发话者的真实意图,造成上下文衔接困难,使读者困扰。

  针对这一情况,可在翻译之中利用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所谓关联理论就是把交际看作是个示意-推理的过程。交际者对听话人/读者的认知环境和交际情景加以评估,并据此通过话语向听话人示意,传达自己的交际意图。也就是说,在某些认知环境与文化差异的背景下,不能进行直接翻译,而是要推理出发话者的实际意图,换一种符合汉语言思维以及中国文化背景的方式进行翻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对背景知识掌握能力较弱的读者,在译文之中找到相关联的内容,降低其解读的负担。例如将前文提到的朝鲜语中“什么时候请吃面条”中的“面条”可不按照愿意翻译,而是变为“喜糖”,或干脆翻译为“什么时候结婚。” 再比如,哈姆雷特中的经典翻译:“to be or not to be”并不是翻译成“是或者不是”,而是联系上下文翻译为“生存或是死亡”。这样的做法虽然对译文表达的意境有所损害,但是也是极大程度上对原文的一种还原,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三、基于语用学的角度翻译实践问题应用探讨

  (一)语用翻译的基本含义

  语用翻译指的是从语用学的视角来对翻译之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即在翻译的实际操作之中对所涉及到重构等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语用学的理论来进行指导。语用学翻译观是种等效的翻译理论,其主要的探讨对象为口头言语、艺术性及修辞性言语的翻译。

  语用学观点认为要对说话人的意图进行正确的解读,聆听者必须要充分理解译文的语言含义,掌握其基本意义及规约意义。对译文正确解读的前提条件就是对作品的含义进行语句上的基本理解或是说规约意义上的掌握。在解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准确分析发话者的发话意图,则可能造成语用错误,同时还将导致理解上存在偏差。试想一下,若我们对翻译作品中的基本意思及规约意义都没有掌握,又怎么能够达到使其用于交际的目的,所以,说话及理解之中的必备知识就是语言系统知识,这也是进行话语推导的最基本条件。

  (二)差异对等

  在翻译的过程之中,对原文语义层次上的错误理解都会造成读者对原文意图上的曲解或是不理解,进而转化为错误的翻译,丧失了交际的用途。交际不单具备对指称对象的识别能力,还有对特定指称进行解释的能力,能够对其及所处的语境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进行整合的能力,故此,能够对语篇的连贯性进行识别,进而推导出指称词汇的含义。在对指称对象进行识别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识别者的视角。例如一位英国作家用英语写作了一些发生在中国的事情,其在原文必然会大量的使用we或是us,换言之就是其用英国人的角度对中国的事情进行描述,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我们需要做适当的视角调整,不能将字面的“我们”直译出来,这样势必会使读者进入到误区之中。总之,不同的言语有着不同的称谓使用标准、礼貌标准以及传达含义上的规约化表达形式,这都是我们在翻译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指称对象

  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设计范围之中进行使用,受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制约。诸多的研究学者认为,礼貌具有极其的相对性,不同的语言对礼貌的表达方式及范围存在着差异。这样就说明了在翻译之中,有的时候礼貌用语侧重点是精确性。翻译人员应该高度的对作者的作品进行还原,准确表达其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故此,在翻译之中翻译工作人员要对写作的背景、文化环境及推理习惯进行详细的掌握,尽最大可能是作者的意图充分的展现,在重构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结合译入语的文化差异。

  2、文化语用等效

  翻译界长期以来受到直译及意译的影响。若翻译工作人员忽视了语源及译入语间在规约表达方式上存在的差异性,对文化语境及译文受体的认知上没有充分的了解,将原文中的表面意思进行直接的翻译,不但将原作的精华大打折扣,还将对读者的理解加以误导,加大读者的理解难度,造成一定的困扰,降低其阅读作品的信心。

  3、社交语用等效

  社会文化层次上的等效称之为社交语用等效,这是比较难实现的等效,对翻译人员的文化底蕴要求较高,其必须对两种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在进行翻译工作之前,翻译人员需要对受众的认知程度及某一特定的文化现象或是意境进行深入的解读及评估。若翻译人员对此种现象不熟悉,译者可以对译文之中读者所熟识的现象或是意境来对原文中较为难理解的进行相应的替换,将原文中的形象以另外的一种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出来。若翻译人员认为读者可以接受这样形象或是相应的意境,或是通过语境能够掌握作者的真正意图,译者就可以采用直接翻译的形式将内容进行展现。

  结语:

  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使其应用的领域变得日益广泛,其也在众多的领域中吸取着养分,结合自身特征得到进一步发展。语用学理论可以为翻译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其理论研究成果能够良好的应用于翻译工作之中,给翻译中遇到的难题以正确的解决方向,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其中最为重要参照标准是译者对译文意图及译文语境的正确判断及认知,寻求语言在变化之中的动态平衡点。

  参考文献:

  [1] 许海玲.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1(05).

  [2] 梁志华.语用对比研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 长沙大学学报. 2009(04) .

  [3] 李超.浅析语用学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4) .

  [4] 倪子君.浅析语用学理论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 宿州学院学报. 2011(01) .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