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谈中英外来词对比与外来词的产生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1 22:05

摘要: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各个民族之间因为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战争、移民杂居等彼此之间逐渐接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各个民族之间因为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战争、移民杂居等彼此之间逐渐接触和融合,这种接触和融合必然会导致语言文化的相互渗透,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这些过程中,本族语会不断地吸收外来新词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语言,因此产生了许多表示新观念和新事物的新词语。然而,新词语产生的方式有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外来词。

  外来词,也称外来语、外源词、借词、借语、借字等,学术界对这些术语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其关键并不在于术语的名称不同,而在于内涵意义的差异。

  如史有为在《汉语外来词》一书中提到: 根据国际和国内的习惯,在汉语中的“借词”应当对应 loanwords,即指纯音译词和加义标的音译词,并在普通语言学中指包括借用其他方言(语音形式) 的词;“外来词/外来语”则范围较大,包括上述的“借词”和 loan blend(外来混合词) ,以及借形词,但方言词除外。而《语言与语言学辞典》中的定义为: 外来词主要是指直接从本民族语以外的语言引进的词,或者是通过翻译或模仿一个概念,取自另一种语言的词。这些对外来词概念的界定各有特点,在此,本文将不做进一步评述,而采用常用的“外来词”这一说法。
  
  二、外来词的产生方式

  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 在其《语言论》中提到: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自给自足的。”因此,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是词汇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在借用外来词方面,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一是通过战争入侵来同化本民族语; 二是通过交流吸收外族文化。前者是在强力情况下或杂居情况下的过程,后者则是文化交流情况下的过程(史有为,2013) .

  (一) 通过战争入侵来同化本民族语

  这种借用方式通常是一种所谓的“低等语”向“高等语”的单向的被动借用。它主要是指入侵者在入侵的过程中带来自己的文化,让自己的文化占统治地位,其中包括文字,被入侵者不得不被动地接受外来的文化,这就导致了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同一地区、统一体制下相互借用。在英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外族入侵发生过多次,如在央格鲁撒克逊时期,央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占领了英格兰并在此安定下来。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代替了原有居民的语言,形成了英语最初的语言,而原着民凯尔特人自己的语言只保留了一部分,主要是一些地名,如: Lon-don,the Times River and Ben Nevis.到了中世纪初期,说法语的诺曼底人征服了英伦三岛,随后长达 3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诺曼底人一直统治着英国,在这个过程中,诺曼底人对英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显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语言上。统治期间,诺曼底人把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法式文明等强加给英国人,并且中断了英国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的文化联系,要求英国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事务等方面都使用法语,法语成了官方语言。而被统治者只能在家中、教堂或者是村庄的小集市上才能使用自己的语言。英语中的 state(国家) ,government(政府) ,parliament(议会) ,conquer(征服) ,sentence (判决) ,religion (宗教) ,beef(牛肉) ,fashion(时装) ,surgeon(外科医生) ,prose (散文) 等都是来自法语的词。

  在汉族的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外族的入侵,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入侵者大都是周边民族。

  例如,蒙古族入侵并统治元朝、满族入侵并统治清朝以及鸦片战争后的帝国主义入侵。这些时期确实给汉民族文化带来了一些外来词,但是与英语吸收的外来词相比,它们的数量显得非常有限,况且这些外来词中只有极少数在汉语中稳定了下来。如来自蒙文的汉字: 胡同(小巷) 、博儿赤(主膳者,元代的厨官) 、阿拉巴图(奴仆) 、答刺罕(一种授予立功官兵的军衔) 、阿拉特(百姓,人民) 、戈壁(沙漠) 等。来自满文的汉字: 阿玛(父亲) 、额尼(妈妈) 、沙琪玛(一种满族糕点) 、觉罗(清代宗族对先祖的伯叔兄弟的旁支子孙的称呼) 等。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语言也对汉语产生了影响,一些外来词相继进入汉语,如啤酒(beer) 、高尔夫(golf) 等等。

  (二) 通过相互交流吸收外族文化

  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想要发展,不管处于哪个时代都需要与外界交流,只要有交流、有接触,就会有文化的融合。外来词就是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在央格鲁撒克逊时期,国王阿尔弗雷德(Alfred) 比较热衷于建设学校和教堂,并积极地参加教堂活动,还从罗马请来了一些牧师教他拉丁语,同时聚集了一些学识渊博的学者,翻译了不少着作。所以,在古英语中有大量来自拉丁语的外来词,而这些外来词大多与英语有关,其中有一大部分词汇至今仍在使用。如: candle,hymn,nun,priest,pope,shrine,mass,mink 等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许多人文主义者热衷于研究古罗马和希腊的文化,大量的拉丁语、希腊语和意大利语进入了英语,这些词汇主要与文学、科学、艺术、音乐、建筑等有关。譬如:education,civil,comedy,tragedy,lexicon,concert,du-et,dome 等。据统计,由于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到莎士比亚去世时,英语单词就增加了 1 万多个(秦秀白,1984) .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往往会引进佛家思想,开化众生,大量地翻译佛教着作,从而促使佛教用语在中国广泛流行。大量的佛教用语被音译为汉语,这些外来词随着佛家思想被广为传播,如菩萨、释迦牟尼、罗汉、瑜伽、刹那、涅盘等。

  在晚清和“五四”期间,爱国人士为了振兴中华,积极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和科学,大量的外来词也进入到了汉语词汇,比如“民主”“科学”“革命”“政治”“经济”“精神”等等。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来自英语的外来词也不断涌入我国并为我国人民普遍使用,如威亚(wire) 、黑客(hacker) 、冲浪(surf) 、蹦极(bungee) 、博客(blog) 、艾滋(AIDS) 、因特网(internet) 等等。

  三、中英外来词的对比

  (一) 中英外来词的数量对比

  陆国强认为,英语的全部词汇估计有 100 多万个,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其50% 以上的英语单词是由拉丁语派生或直接借用来的。据不完全统计,英语中的外来词 28. 3% 来自法语,包括古法语和早期盎格鲁法语; 28. 24% 来自拉丁语; 5%来自古英语和中古英语、古挪威语和荷兰语; 5. 32% 来自希腊语,不到 1% 来自其他语言,还有 3. 28% 来自专有名词,4. 03% 来源不详。总之,外来词汇占英语词汇总数的 80%.

  与英语相比,汉语自有文字以来,已有 6000 多年的历史(夏征农,1898) ,比英语历史悠久。汉语有其完整的语言体系和丰富的词汇,收在《康熙词典》里的汉字有 4 万多个,《辞海》1989 年版收录单词16000 余个,收录词目12 万余条。岑麒祥在1990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词典》中共收录古今汉语外来词 1 万多条,其中包括某些外来词的异体或略体。

  这些数字表明,外来词在汉语中所占比例较低。

  (二) 中英外来词的词源对比

  一种语言可能有许多借源,英语和汉语也是如此。从 6 ~14 世纪,由于斯堪的纳维亚人和诺曼底人的入侵,大量的斯堪的纳维亚语和法语被借入英语词汇; 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被借入英语词汇; 殖民统治时期,英语从其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中借用了许多词,如北美、拉丁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亚洲等。因此,英语外来词的词源不仅有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德语,还有汉语、日语和印第安语等。

  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像英国那样的殖民时期,所以汉语也就没有这方面的外来词。汉语外来词的来源相对狭窄,主要来自周边地区,如蒙古、俄罗斯、南亚和日本。近年来,汉语也从英语、德语、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汇。

  (三) 中英外来词的词性对比

  从外来词的词性来看,英语所吸收的外来词的词性比较丰富,包括名词、形容词、副词、动词等,其中名词的数量较多。而汉语所吸收的外来词词性单一,几乎全是名词,此外所吸收的范围也比较狭窄。

  由于英语外来词数量比较大,时间有限,在这里不做统计,以下的表格只统计了汉语中外来词的词性情况,主要依据是史有为《汉语外来词》中所收录的词语。

  以上的分类是大致的、相对的。因为许多词语缺乏上下文,无法了解当时的使用情况,只能根据语义来推测。然而,以上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一个事实,汉语中的外来词非常单一,大部分都是名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四) 中英外来词的借用方式对比

  由于英语是一种表音的文字,变化比较灵活,可塑性较强,因此,借用外来词的过程相对来说容易。

  同时,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该语系的范围较广,包括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大部分语言,这些语言之间无论是在语音还是在文字上都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这使得英语在向外借词的过程中显得更为方便,所以英语借用外来词的方式也较为单纯,大多数的借词都是直接引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借入: 就是将另一种语言的某一词语的音、形、义直接借用,不做任何改变。如: 英语中的fait accompli(既成的事实) ,resume (简历) ,regime(政权) ,coup d‘état(政变) 等就是从法语中直接借入的。

  2. 音译借入: 这种借入方式在英语中十分常见。

  汉语中的很多词汇就是通过音译方式进入英语的。

  如: wu shu (武术) ,fengshui(风水) ,kungfu(功夫) ,kang(炕) ,yangko (秧歌) ,kaoliang (高粱) ,Tai Chi(太极) ,majiong(麻将) ,mango(芒果) ,chow fan(炒饭) ,kunghei fat choy(恭喜发财) 等。

  3. 意译借入: 这种借入方式主要是指意译词和原词在词素构成上保持一致,而发音与原词无关。

  如: black humour (来自法语 humor noir) ,free verse(来自拉丁语 vers libre) ,job market(人才市场) ,project hope (希 望工程) 、running dog (走狗) ,onecountry,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Three Representa-tives(三个代表) 等。

  4. 混合借入: 这种借入方式是指所借入的词在其构成成分上来自不同的语言,有的词在形式上一半是来自本族语,另一半是借入的; 而有的借入词的组成成分完全来自不同的外来语。如: Beijing Opera(京剧) 、Mao Tse - tung Thought(毛泽东思想) 中的Mao Tse - tung 来自汉语,而 oprea(剧) ,thought(思想) 则来自英语; 根据《英汉大词典》,coconut(椰子果) 中的 coco(椰子树) 来自西班牙语,而 nut(坚果)来自英语; microcopy(缩微复印品) 中的 micro(微小) 来自希腊语,copy(复印) 来自拉丁语等等。

  5. 转移借词: 主要是指借用外来词的词义,但保留英语本族语的形式,从而产生新义。这种借用方式的目的一是要把外来词的词义转移到本民族语的词汇上来,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词汇,还能丰富英语的语义。如: bridge 在英语中的意思是“桥”,后来引入意大利语 ponte(桥牌) 的意义,从而给 bridge 增加了一个新义项,所以现代英语 bridge 也指桥牌,还有英语中 artificial satellite (人造卫星) 一词是从俄语sputnik(人造地球卫星) 转移借用过来的。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当今世界表意文字很少,因此,汉语不可能直接借用外来词。通过分析,汉语借用外来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音译: 所谓“音译”就是将外来语按其原有的读音将其翻译成汉语,翻译出来的汉字已经丢失了其原来的意思,只是保留了语音和书写的形式。汉语中,有很多外来词是通过音译进入的,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日常生活等领域。如: 海洛因(heroin) 、摩托(motor) 、坦克(tank) 、拷贝(copy) 、逻辑(logic) 、沙发(sofa) 、咖啡(coffee) 、休克(shock) 、博客(blog) 、血拼(shopping) 等。

  2. 意译: “意译”就是保留外来词的结构和内部的形式,用汉语固有的语素对其进行逐词素翻译。

  意译后的词语义比较清晰,容易被人们接受。在现代汉语中,汉语主要采用意译的方式来吸收外来词。

  例如: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软件(software) 、超市(supermarket) 、超人(superman) 、绿卡(green card) 、自助餐(buffet) 、试管婴儿(test - tube baby) 、白领(white collar) 、蓝领(blue collar) 、绿色食品(greenfood) 、贸易战(trade war)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等等。

  3. 音意结合: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复合外来词,具体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前半部分用音译,后半部分用意译。如: 呼啦圈(hula - hoop) 、唐宁街(Down-ing Street) 、脱口秀(talk show)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蹦极(bungee) 、多米诺效应(Domino effect) 等等。第二种是前半部分意译,后半部分音译。如: 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 、水上芭蕾(water ballet) 、奶昔(milk shake) 等等。第三种是音译语素加汉语语素或者是汉语语素加音译语素。如: 嘉年华会(car-nival + 会 ) 、保 龄 球 (bowling + 球 ) 、高 尔 夫 球(golf) 、比萨饼(pizza + 饼) 、啤酒(beer + 酒) 、恰恰舞(cha - cha + 舞) 、打的(打 + taxi) 、中巴(中 +bus) 、酒吧(酒 + bar) 等等。

  4. 英文字母附加汉字: 如: PC 机 (个人计算机) 、AC 米兰(米兰足球俱乐部) 、ATM 机(自动柜员机) 、B 超(B 型超声诊断) 、AA 制(集餐或其他消费时各付各的帐) 、SOS 儿童村(专门收养孤儿的慈善机构) 、IT 业(信息技术产业) 、IP 电话(网络电话) 等等。

  5. 英文字母的缩写: UFO (Unidentified FlyingObject) 不明飞行物、VIP(Very Important People) 贵宾、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商业中心区、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执行官、DINKS(Doub-le Income No KIDS) 丁克家族、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MTV(Music Television) 音乐电视等等。

  6. 创新性的表述: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交流日益频繁,产生了一些受网络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网民青睐的拼写形式,这种拼写形式主要利用了字母或数字读音的相似性,比传统的拼写显得更加经济、方便。如: 88(bye - bye) 、IC(I see) 、B4(Be-fore) 、BBL(Be back later) 、BF (Boy Friend) 、BRB (Be right back) 、BTW(By The Way) 、CU (see you) 、FAQ(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等等。

  四、结语

  总之,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中英外来词在数量、范围、产生的历史条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也有其相似之处。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外来词的产生并非只是单纯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只要有文化交流,就会有外来词的产生。

  所以,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外来词将成为更加重要的语言组成部分,对外来词的研究也显得更加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黄 长。 语 言 与 语 言 学 辞 典[M]. 上 海: 上 海 辞 书 出 版社,1981.
  [2]胡兆云。 语言接触与英汉借词研究[M].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3]陆谷孙。 英汉大词典(缩印本) [Z].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
  [4]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5]秦秀白。 英语简史[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6]萨丕尔。 语言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
  [7]史有为。 汉语外来词(增订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8]陶岳炼。 英汉互借词研究[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
  [9]夏征农。 辞海[Z].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