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语相关论文 > 正文

研究在英语词重音习得中所起作用的重音符号实验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2 19:49

摘要:

摘 要 :词重音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经常感觉困难并出现偏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实验研究为主,验证在词重音习得过程中重音符号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结果显示,

摘 要:词重音是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语音习得过程中经常感觉困难并出现偏误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实验研究为主,验证在词重音习得过程中重音符号对中国学生的影响。结果显示,重音符号在中国学习者的词重音习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证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阐述本研究对语音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重音符号;词重音;习得


1. 引言
英语词重音对各种语言背景的人都相对较难(Archibald 1993, 1997; Flege & Bohn 1989; Low & Grabe 1999)。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语音的习得过程中常常出现重音偏误。从跨语言研究的角度来看,英汉两种语言的韵律系统具有很大区别,而第一语言的韵律系统会影响对第二语言韵律系统的习得(Depoux et al. 1997)。本文的研究兴趣在于:在汉语韵律系统的影响下,母语为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是怎样习得英语词重音的。另外,大部分母语为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接触目标语(即英语)的途径为课堂和教材,教师在英语课堂对英语词重音的教授基本依赖音标。基于这一事实,本文从重音符号这一方面切入,探究音标在中国学生习得英语词重音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在词重音习得方面,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对词重音的习得情况,而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言环境与之相去甚远。目前国内对词重音的研究则更多侧重英汉轻重音的对比(何善芬 1999;陈莹 2004)以及偏误研究(陈文凯 2008),但对音标尤其是重音符号在词重音习得中所起作用的实验研究并不多见。
本研究重点在于调查重音符号如何影响母语为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对词重音的习得,从而进一步促进英语词重音习得研究,为英语词重音教学提供启示。
2 英语真词重音实验

实验设计:本实验目的有二,一是检验受试能否感知音节结构,二是调查受试能否通过重音标注符号的帮助修改此前所犯重音发音错误。受试应能在发音中区别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在本实验中,受试需要分两次读出所给单词,第一次不出示IPA重读标注符号['],第二次出示此重读标注符号。

实验原理:首先,音节结构是词重音位置的一个决定因素。包括元音长度、辅音韵尾以及韵律结构在内的一系列复杂变量构成了一个英语单词的音节结构。其中,元音长度和结尾辅音决定音节重量(syllable weight)。根据Chomsky & Halle (1968),音节重量正是决定词重音的一个重要参数。如音节含有一个长元音或双元音(即CVV音节),或音节为闭音节(CVC)则该音节是重音节;如音节中元音为短元音,也无辅音韵尾(即CV音节),则该音节是轻音节。研究表明,重音节比轻音节更容易吸引重音(Davenport & Hannahs 2005)。第二,词性也是决定词重音位置的另一个因素。仅就双音节名词和动词来说,名词重音多在首音节而动词重音一般落在末尾音节上。然而,词性因素通常与音节结构密切结合,共同影响词重音的分布。

2.1 实验材料及受试

实验Ⅰ所用的真词选自受试所学的各年级英语课本。共有18个英语单词,根据音节数量分成三组——6个双音节词(重音在首音节: record(n.), April, pilot; 重音在末尾音节: record (v.), machine, produce),6个三音节词(重音在末尾音节: employee, represent; 重音在倒数第二个音节: determine,division; 以及重音在倒数第三个音节: politics, industry),6个四音节词(重音在倒数第二个音节: economics, education; 重音在倒数第三个音节: economy, geography; 以及重音在倒数第四个音节: literature, comfortable)。参照Chomsky & Halle (1968), 所有这18个单词都符合英语重音规则。
本次实验20名受试(15名女性,5名男性)均来自曲阜师范大学大二非英语专业。所有受试均以普通话为母语,大都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习英语,没有国外生活经历,学习材料基本以教科书为主。他们在12岁左右(平均为12.2岁)开始学习英语。
2.2 实验过程
18个真词打乱顺序后以文本形式分发给20名受试。受试被要求分两词读出所给单词。第一次出示的单词上不标注重音符号(如machine),第二次时标注重音符号['](如ma'chine)。所有受试的发音均被分别录音。两次发音的平均正确率为:第一次70%,第二次84%。SPSS 15.0被用于分析实验Ⅰ的数据,p<.05这一标准用于整个研究。实验Ⅰ中各受试的两次得分(即读对的单词个数)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重音标注符号[']在受试两次发音中的效果是否重要。
2.3 结果与讨论
在比较了受试两次读音的结果之后,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p值(Sig.)为0.039, 小于0.05,即重音符号的效果在实验中是重要的(见表1)
  均值方程的t检验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 标准误差值 差值的95%置信区间
下限 上限
总指数 假设方差相等 -2.139 38 0.039 -1.250 0.584 -2.433 -.067
假设方差不相等 -2.139 36.102 0.039 -1.250 0.584 -2.435 -.065
表1 针对重音标注符号效果的独立样本t检验
首先,两次真词重音的正确率分别为70%和84%,说明受试基本能够在已知单词上正确区分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其次,在重音标注符号帮助下,第二次(84%)重音位置的正确率对比第一次(70%)更高,受试表现更好。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说明重音标注符号在母语为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的重音习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实验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受试对词重音的掌握程度与单词中音节数量成负相关。如,受试对双音节词重音的掌握相较三音节和四音节词要好,两次的正确率分别为78%和90%。三音节词的两次实验正确率为69%和82%,受试对四音节词重音的掌握最差,两次实验的正确率分别是63%和79%。
3. 结语
实验结果表明,重音符号在大部分受试习得英语词重音的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学习方法是阅读和背诵,这也意味着主要的英语输入形式是视觉形式。在课堂英语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习者都大致了解英语音标符号的读法,且他们可以通过重音标注符号[']区别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这也与本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反之,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母语为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单词发音时对音标比较依赖,也反映出课堂教学环境下,英语输入形式较为单一。但本研究的两次实验这并不能说明受试无视词性以及音节结构等影响词重音位置的因素。因此研究还需要继续。在语音教学中,适当的教授音标符号的读法有助于学生学习语音,但不应完全依赖于音标,还应该扩展英语输入形式,营造良好的英语听说氛围。
注释:
①本文所有词重音皆指单词主重音.
②本文所有重音符号皆沿用IPA 2005中的主重音符号['].

参考文献:
[1] Archibald, J. 1993. Metrical phonolog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L2 stress[C] //. F. Eckman. Confluence: Linguistics, L2 Acquisition, and Speech Pathology. The Netherlands: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37-48.
[2] Archibald, J. 1997.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stress by speakers of non-accentualanguages: lexical storage versus computation of stress[J]. Linguistics (1): 167-181.
[3] Flege,, J.E. & Bohn, O.S. 1989. An instrumental study of vowel reduction and stress placement in Spanish-accented English[J]. SSLA 11: 35-62.
[4] Low, E.L. & Grabe, E. 1999.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rosody and lexical stress placement in Singapore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J]. Language and Speech 42: 39-56.
[5] Depoux, E., Pallier, C., Sebastian-Galles, N., & Mehler, J. 1997. A distressing “deafness” in French[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36: 406-421.
[6] 何善芬. 1999. 英汉轻重音对比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12): 9-12.
[7] 陈莹. 2004. 汉英节奏对比分析[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 1-4.
[8]陈文凯. 2008. 二语习得中的词重音偏误研究[J].时代文学(6): 32-33.
[9] Chomsky, N. A. & Halle, M. 1968. The Sound Pattern of English[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0] Davenport, M & Hannahs, S.J. 2005. Introducing Phonetics and Phonology[M].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