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外语文学类 > 英语相关论文 > 正文

研究汉英时间隐喻的对比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2 19:50

摘要:

摘 要 :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喻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产物;而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

摘 要:莱考夫和约翰逊在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旗帜鲜明地指出,隐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喻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产物;而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汉英两种语言使用者共同的身体体验、认知能力和与物质世界交互的方式决定了汉英时间隐喻表述的趋同性;而由于中西文化模型的民族性因素又衍生出两种不同语言时间隐喻表述的差异性。
关键词:时间隐喻;身体体验;文化模型


一、引言
隐喻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和思维现象,从古至今的理论家对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提出了不同的隐喻理论。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昆体良的替代论、理查兹和布莱克的互动论、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弗科尼亚的合成空间理论以及韩礼德的语法隐喻理论都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隐喻现象进行了颇具见地的解释(侯奕松 2011: 1)。其中,莱考夫与约翰逊在其1980年的巨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基于主客观互动的体验主义观从思维的高度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的框架,为认知隐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手段,更是一种独具魅力、以一事物描写另一相关事物的思维方式,是我们以一个体验的用语来解释和规约另一个体验的过程(Johnson 1987: 15)。
时间表征从本质上讲具有隐喻性。以往学界对汉英时间隐喻的研究只局限于强调时间隐喻的文化内涵或汉英时间英语的认知对比研究,并未将上述两个角度结合起来对汉英时间隐喻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行阐释。本节将从空间、移动的物体、人体身体部位、生物、虚拟世界以及容器等六个维度对汉英时间概念隐喻进行分类分析,逐一探讨时间概念隐喻在各类范畴中的表征与特性,并从体验哲学的角度去阐释汉英时间隐喻的共性、文化模型的角度去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二、汉英时间概念隐喻的系统对比研究
(一)、时间是空间
空间是人类的视觉系统能够感知到的领域,空间感知能力是人类基本的认知能力。人类总是先学会描述比较具体的事物和概念,然后才学会描述比较抽象的事物和概念。
1、作为文明古国,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2、We are looking ahead to the following weeks.
(二)、时间是移动的物体
时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抽象概念,人类对时间的体验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人类与客观移动物体交互作用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1、我们期盼着下周的到来
2、I look forward to the arrival of Christmas.
(三)、以身体部位为源域的时间概念隐喻
人类把对自身身体的认识作为源域,形成人体隐喻化认知方式,从而达到认知陌生事物的目的,并在语言中产生了大量采用人体部位或器官作隐喻的隐喻语汇。
1、一转眼就过了六年。
2、It was all over in the blink of an eye.
(四)、以生物为源域的时间概念隐喻
人类与大自然互动的体验也是人类经验的来源之一,换言之,人类以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自然物等为源域来认知抽象的时间概念。
1、以动物为源域的时间概念隐喻
(1)、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唐·韦庄《秋日早行》
(2)、We've had a whale of time this evening.
2、以植物为源域的时间概念隐喻
(1)、低通货膨胀率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3、以自然物为源域的时间概念隐喻
(1)、日月如跳丸,人生如朝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明·赵弼《觉寿居士传》)
(2)、His first novel was a flash in the pan.
(五)、以虚拟世界为源域的时间概念隐喻
1、时间是虚拟世界的物体
不仅人体身体部位和自然界的生物用来隐喻时间,虚拟世界中的“箭”、“梭”、“show”、“shot”等也都用以比拟时间。
(1)、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时光如梭,人生苦短。
(2)、The world is like a fleeting show.
2、时间是有价值的物品
从古至今,人类都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因此他们“争取”时间、“利用”时间、反对“浪费”时间,把时间视为一种有价值的物品。
(1)、大多数的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2)、You are wasting your time.
3、时间是改变者
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但换个角度去看,我们可以说是时间在改变一切。因此,时间被视为“改变者”,见证并操控着人类历史的变迁。
(1)、时光催人老,岁月不饶人。
(2)、Time is the greatest innovator.
(六)、时间是容器
将时间概念和容器概念联系在一起是基于人的空间观和人对身体生理的认识之上的。任何有边界的物理空间都可喻设为容器,人体、房屋、丛林、田野、地区,甚至是一些无形的、抽象的事件、行为、活动、状态等都可看作是一个容器。
1、十年之内,无人驾驶车辆将能够在道路交通中凭借激光和雷达感知周围环境而穿行。
2、We are well into the century.
三、汉英时间隐喻相似性的认知理据
作为一种普遍的、基本的人类体验,时间证实了隐喻具有体验性基础这一认知普遍性。人类本身以及赖以生存的一切外部条件,包括地理状况、生态环境、季节更迭、气候变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共性,正是这种种共性形成了人类对自身以及外部世界的诸多共识。因此,虽然汉英两种语言系统迥异,由于人类有着相同的身体结构、生理特征、普遍或类似的认识和人生体验,时间隐喻具备了认知共性。具体表现为:人们总是通过劳动来创造价值,同时利用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价值的量化标准,这样时间也就成了一种有价的物品;英汉两种语言都享有“时间是空间”的概念隐喻来定位过去、现在、将来等;人类的生命有限,都必须经历生、老、病、死,所以从古自今、无论是在哪个国度,人类都感叹时间的无情流逝,同时借助自身身体部位以及身边具体的事物来描写时间的流逝。
四、汉英时间隐喻迥异性的文化模型理据
文化模型是世界所有的文化中预设的但同时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一种模型,文化模型是一个特定的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的而且对他们理解世界以及他们自身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Quinn & Holland 1987:4)。
英国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岛国地理环境中,因此捕鱼业很发达,人们对鱼类产品的认识比较丰富。英语民族认为体形庞大的鲸鱼可以用来形容数量多的东西,因此他们将自己对鲸鱼的这种认识投射到时间范畴,即“a whale of time”用来说明愉快的时光。
汉文化长期以来受儒家、道家哲学思想,尤其是“阴阳论”学说的影响,由于“阴阳说”中阴阳两类事物互为依存的观点和汉民族内向型民族特征的影响,汉语中偏爱用阴性之物“水”来隐喻时间,如“光阴如水”、“似水流年”、“时光流逝”等等。
“玉兔”、“金乌”这些都属于汉文化里独有的文化现象,其中,“玉兔”喻指“月亮”、“金乌”代指“太阳”。因此“兔走乌飞”这种隐喻时间的表述只能是汉语的专利。
林语堂先生(1998)曾指出,中式思维往往比英式思维更具体,中国人更习惯于用可见的事物和现象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如“白驹”、“花”、“朝露”、“风”、“箭”、“梭”等等。因此,时间在汉语中更多地被物化,在英语中则被拟人化。
五、结语
时间表述植根于人类的隐喻概念化过程,源自人类依据身体经验考察周围世界的过程。汉英夸时间隐喻表达趋同是因为任何一个民族夸张的概念化都是以人的身体体验为基础,而跨语言的夸张表达分歧可以经由概念化背后的文化模型得以合理的阐释。

参考文献
[1]Holland, D. & Quinn, N. 1987. Cultural Models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Johnson, M. 1987. The Body in the Mind: 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Lakoff, G. &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4]侯奕松.隐喻研究与英语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