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论文网 > 论文宝库 > 经济管理论文 > 经济危机论文 > 正文

研究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总结

来源:UC论文网2016-01-16 21:50

摘要:

经济危机理论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不断被各界学派的学者重视,并引发他们对经济危机理论及其根源的研究。 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刻提醒着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

  经济危机理论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爆发后不断被各界学派的学者重视,并引发他们对经济危机理论及其根源的研究。 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时刻提醒着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重要性, 重新解读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使我们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提供一系列的启示。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总结了各界学者对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三部分提出各界外学者的研究中的不足,最后一部分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综述

  马克思在其众多的着作中,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危机理论。 马克思给经济危机下的定义,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经济和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的生产过剩的危机并且带有周期性,经济危机既是经济方面的矛盾,并且是各种矛盾的总爆发,马克思以此揭示了经济危机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会周期性的爆发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消灭不了的,呼应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的着名观点。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过程

  1.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萌芽

  19 世 纪 40 到 50 年代马克思的着作 《哲 学的贫困 》标志着经济危机理论的萌芽,并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周期,以及周期的几个环节,包括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

  随后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生产周期的环节作了调节为繁荣、生产、过剩、停滞、危机,反复循环。 在《共产党宣言》中,他通过分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揭示了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制度,首次把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使经济危机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

  2.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成熟

  19 世 纪 50 年 代后期 ,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产生在《1857-1858 年经济学手稿》这部着作中,其中阐释了危机理论的基本框架。 马克思指出简单商品流通中,危机就可能出现,当货币行使流通手段职能和支付手段职能的时候,经济危机的就存在了出现可能性。 其次,马克思证明了在资本主义生产下生产过剩是固有的,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使经济危机的存在提供了可能。

  3.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

  19 世纪 60 年代,在《1861-1863 年经济学手稿 》中 ,马克思深入研究了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此时的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研究的重点放在危机出现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 首先马克思分析了经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揭示并分析了这种可能性存在的两种形式;其次马克思深入研究了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这一问题,揭示了危机从可能变为现实的几个前提, 包括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活动,以及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的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 《资本论》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形成。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

  1. 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转化

  马克思揭示了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在简单商品流通中, 资本主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失调会直接造成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就存在发生的可能,在这种流通过程中,买卖统一,简单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在这种交换形式下危机发生的可能很小。但当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进行商品交换,商品经济得到发展,(W-G-W)之后,买卖双方不一定再是统一的,买和卖成为独立的行为。 当买卖不一致,就存在生产过剩而引发危机。 其次马克思指出危机存在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条件, 包括生产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其次达到一定程度的生产,第三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商品形式和货币形式,最后就是生产中不同资本的竞争。

  2.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从生产与消费的二者来看,资本家的目的是获得最大化的剩余价值,所以不断的创造出剩余价值,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而消费力相反缩小,这时生产力越是发展,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就越不协调。 生产作为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消费作为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生产和消费的不协调就演变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一旦发生就会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本质,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

  3. 信用制度导致经济危机存在

  马克思对信用制度作了公正的评价, 有促进的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作用。信用一方面能够对生产扩大起加速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信用制度不断超过资本积累的限额, 提倡的透支消费和违约率导致了市场的虚假需求。这时经济危机很有可能爆发。信用制度使得收入与消费需求就不再限制, 市场中会出现虚假的需求与资本,从而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扩张和盲目扩大;最后爆发全面的经济危机。

  4. 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具有周期性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有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四个阶段。 运作过程是萧条期,资本主义生产停滞,为复苏做准备。复苏期资本主义的经济恢复增长,各种矛盾得到缓和。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生产就进入高涨期,高涨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各种矛盾再次不断积累、激化,最终经济危机再次爆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断周期循环。

  5. 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辩证的看待

  辩证的看待经济危机两面性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积极的一面, 经济危机的爆发会使落后的生产模式淘汰掉,产业结构得到升级,更新了固定资本,为后期的生产打下基础,促进后期发展的生产力。经济危机的消极影响是众所周知的, 经济危机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对全球的影响都非常大,对经济破坏力很大,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浪费社会财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深化。

  二、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综述

  马克思并没有在其着作中提出一个完整的危机理论。“在马克思生前出版的着作中, 关于危机的理论探讨只不过是一些警句式的简短评论。”[1]

  即使有这些困难存在,但是不缺乏国内外学者对其理论进行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1892 年 ,考 茨基出版了 《爱尔福特纲领解说 》一书 ,他分析的重点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长期趋势及其长期生产过剩理论,“震撼世界市场的现代的巨大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结果”.

  但考茨基并没有充分展开这一观点, 他确定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生产过剩, 但是他并没有将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联系起来,他只是和“与商品生产有必然联系的无计划性的结果”联系起来了。在他看来,危机存在的可能还在于生产者对产品需求的无计划性,以及在生产方式的机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互相依赖的系统也日益复杂, 这就增加了危机存在的风险。 最后“信用也是使现代生产方式具有弹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 ”

  说明了信用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也是是危机发生的可能原因。考茨基的观点是长期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成为西方学者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导向。

  1910 年 ,鲁 道夫·希法亭 ,进一步发展了消费不足论 ,并在《金融资本》一书中对比例失调理论做了新发展,他认为消费不足是比例失调特殊的变现,只是经济危机的条件中的其中一个。 他认为在供给和需求之间没有找到均衡是危机的根源。其后希法亭使用利润率下降的趋势规律来分析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他第一次利用利润率进行研究,并发展了这个理论。

  1913 年 ,罗 莎·卢森堡的 《资本积累论 》一书中将重点放在了纯粹的消费不足论, 在此书中她将资本主义积累的长期趋势区分于其周期形式。她忽略了生产的重要性,过于重视消费,认为其才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最终动力,只有通过消费需求才能生存, 因此提出了纯粹的消费不足是经济危机的唯一可行因素这一观点。

  1994 年 , 英国的克拉克在 《 经 济危机理论 : 马克思的视角》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整理和评述了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发展史, 全面的概括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并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观点两条主线的危机理论,进行罗列和评述。 书中根据经济危机的根源将经济危机理论分为消费不足论、比例失调论、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原则、生产过剩等。 克拉克指出,“危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一直发挥着核心作用,但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为薄弱、最有待发展的领域。 ”

  克拉克认为危机理论的任务就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不稳定性。

  (二)经济危机的类型

  奥康纳把危机理论分为周期性危机理论、 结构性危机理论和局部危机理论。 19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学者阿特韦尔着有《60 年代以后的激进政治经济学》一书,书中阿特韦尔对各类经济危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提出了比例失调论、消费不足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论、国家财政危机论等,最后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经济危机理论处于中心地位。

  (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王洛林在 1998 年着了《经济周期研究》一书,书中总结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的周期理论,并对周期性下了定义,他的研究重点在于经济周期理论。2004 年 ,《利润与私有制经济问题 》的作者唐有东 ,他的研究重点在于利润率下降是具有周期性的。 随后一些学者发表的期刊论文,谢富胜的《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 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 中观点是利润率周期性的下降导致了周期波动。 胡婧发表于 2014 年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再研究》,文章界定了经济危机的相关概念,在阐述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创立和内容,再次,分析马克思对其实质、根源、周期性、对信用制度等作了论述,最后对马克思经济危机主要内容的再认识。

  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进一步分析及建议

  (一)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成就

  马克思在其着作中提出相关经济危机理论的观点和思想以后,不断有国内外着名学者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使得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不断丰富完善,如考茨基在《爱尔福特纲领解说》阐述了长期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随后希法亭发展了消费不足论, 比例失调的根源就是固定资本的存在,并利用利润率下降的规律来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随后克拉克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做了整体综述, 并对不同时期不同观点的危机理论作了评述。

  (二)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不足

  虽然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以发展和完善,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存在看待经济危机问题时具有片面性的特点,忽视了危机的意义及其影响,如何科学应对经济危机, 以及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发展和传承问题。

  在众多学者的研究中考茨基忽视了经济危机的重要性和其影响,没有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并且他将一个生产部门内的生产过剩跟有限的消费能力决定的普遍生产过剩混淆,将周期的原因指向市场的无政府状态。 希法亭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分析背离了正统马克思主义,抛弃了生产过剩趋势的论述,认为危机只是因为市场的不完善所引发的商业周期的阶段,危机是投资周期所固有的。 希法亭的理论没有说明危机的必然性,对于希法亭的比例失调论我们可以说是对资本主义缺陷的分析,没有看到劳资之间的阶级关系层面上,而是只看到了资本家之间关系的表面上,这种观点容易变为改良主义。 卢森堡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盲目扩大生产所以认为经济危机的唯一根源是消费不足。

  (三)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研究的建议

  1. 科学看待马克思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对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响,不仅打击了经济,还包括政治格局,文化、生活方式等都有影响。 一方面,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阻碍,社会财富大幅下滑,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经济危机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体系的弊端,还显示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与制度的不合理。 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使落后的生产模式淘汰更新,产业结构得到升级等。

  2. 重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对我们如今应对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可以使我们充分理解危机的内容、本质及根源,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及时剔除危机出现的可能,其次,可以使我们及时了解危机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以及了解信用能够推动危机的爆发,并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去分析经济危机的问题。

  3. 科学运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应对经济危机

  研究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应对经济危机,如何科学应对经济危机呢?经济危机的爆发都是对全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应对经济危机也要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其次可以利用政府的作用去应对经济危机,政府采取措施参与经济生活,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第三,在经济方面,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最后,认清本国国情,经济形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

  4. 传承和发展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自提出以来,后继者不断发展丰富,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对某一种理论的认识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传承。 在新时期,我们要克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误解, 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下,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之上,联系世界,肯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敢于和善于同资本主义斗争,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四、总结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中,提出目前已经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观点、看法去分析经济危机问题,试图尝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基础上, 去解决目前经济危机存在的问题,经济危机的影响,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对经济危机的指导意义,以及其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中从经济危机的本质与根源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坚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今后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克拉克。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的视角[M].杨健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5-39.

  [2] 卡尔·考茨基。爱尔福特纲领解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70-90.

  [3] 马克思。资本论(第 1-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0-170.

  [4] 马磊。再论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J],西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0,6(5):27-30.

  [5] 侯贤磊,宋潇潇,陈婷。经济危机在两种社会制度下的比较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7):8-9,54.

  [6] 马 艳茹。马克思经济危 机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1(8):30-33.

  [7] 宣昌勇, 晏维龙。 论经济危机与市场经济 [J]. 学术论坛,2012,3(11):126-129.

核心期刊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