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分析及展望

ID换了又换 2021-09-18 16:47 155 次浏览 赞 120

最新问答

  • ~凭凑不齐~

    温雪茹 刘 冰 李银罗 翟国平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摘 要 信息服务已成为 21 世纪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本文对我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不足,并且对我国将要建立的地质集系统做出了展望,指出应当在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实现六个方面的主要功能,包括:完整的地质信息目录、丰富的网络在线、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等。

    关键词 地质 地质信息 信息服务 集化

    1 引言

    地质信息是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在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环境(灾害)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和地质科学研究过程中辛勤劳动的结晶,是对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演化规律的认识和知识。地质信息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国土调查、规划、管理、保护、合理利用和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对于缓解约束、保障经济发展、推进城乡建设、开展国土整治、地质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地质是地质信息的主体,指在地质工作中所形成的以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方式记载的纸介质、存储介质,以及岩心、标本、样品、光薄片等相关实物。地质是对地质工作过程及成果的记录,具体包括成果地质、原始地质、图书期刊、实物地质和库等。

    地质信息服务是主要以地质、信息和知识的与传播、地质信息处理以及软件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1]。进入 21 世纪以来,信息服务已成为各国地质工作的战略重点[2]

    目前全国地质馆、各省地质馆藏机构、六大地调中心和各省地调院以及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质图书馆等单位构成了中国地质信息服务者的主体[3]。2011 年全国部、省两级地质馆藏机构的总量达 40.3 万种[4],中国地质图书馆国内外地学文献量为 60 万卷(册),全国实物地质中心库存岩心长度150745米,标本10992块(来源于中国地质图书馆、中国实物地质信息网站)。目前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以传统为主的方式;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分散、数字化比例小、共享程度低、信息产品深度不够等方面。因而,中国地质调查局于 2010 年 3 月 1 日在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要加强“地质信息服务集化产业化”。地质信息服务集化,就是通过构建共享机制、搭建共享平台,汇集、整理、挖掘地质信息产品,延伸产品链,服务集中度,提高服务规模效益的过程[4],将实现领域内应用层面的互通互联、共享和协同工作。

    2 地质信息服务方式

    2.1 传统服务方式

    传统方式表现为借阅人到馆藏机构获取的模式。借阅人通过目录检索或者卡片检索,查询到所需后,需要到馆藏机构提取纸质阅览或复印或拷贝。网络目录检索和阅览室,在借阅过程中能够起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模式。在传统信息服务方式中,信息服务者各自开展服务。客户为解决一个问题,常常需要从分布在不同位置的者处分别获得所需服务[5]

    2.2 现代服务方式

    现代服务方式主要应用 WEBGIS、网格、库等先进技术,使用户能够便利地获取地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服务、信息处理服务、软件服务,以及基于知识的咨询服务等。它的主要特点是用户通过运行在互联网上的系统,即可在任何位置上快速实现对所需信息的查找、浏览、评价、获取和利用,并不需要关心信息的存放位置。

    2.2.1 集成的信息产品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十五”初期开始实施我国基础地学库体系建设计划。该体系包括基础地学库和综果库两大部分,共 30 余个库,主要包括[6]

    (1)区域地质图库

    全国 1∶5 万地质图空间库,全国 1∶20 万地质图空间库,全国 1∶25 万地质图空间库,全国 1∶50 万地质图空间库,全国 1∶250 万地质图空间库,全国 1∶500 万地质图空间库。

    (2)区域水文地质图空间库

    全国1∶5万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综合地质库,全国1∶20万数字水文地质图空间库,全国 1∶600 万水工环地质图库,全国小比例尺数字水工环空间库,地下水动态监测库。

    (3)基础地质库

    中国地层库,全国 1∶20 万自然重砂库,全国同位素地质测年库,全国岩石库(试建库)。

    (4)全国矿产地库

    原地矿系统矿产地库,全国地质行业矿产地库,中国铬镍(铜)钴铂(族)矿产地库(在建)。

    (5)全国钻孔地质库(试建库)

    (6)全国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库

    全国 1∶500 万航磁库,全国 1∶100 万航次库,全国区域重力库,全国电勘查库,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井库系统(试建库),全国区域地球化学库,全国卫星遥感影像库,全国 1∶25 万标准图幅卫星影像库,全国物性库(试建库)。

    (7)海洋地质库

    我国 1∶100 万海洋地质库、我国海洋地球物理集。

    (8)地质库

    全国地质馆馆藏目录库,图文地质库,地质调查成果目录检索库,地学图书期刊类文献标题和摘要的网络库,地质调查与科技信息库。

    (9)工作部署与综果库

    地质调查专题图库(全国及大区各专业不同比例尺地质调查工作部署与工作程度),全国地质工作程度库,地学库元库。

    10 余个级已建库通过运行维护管理,初步依照相关法规开展了社会化服务利用。发布方式分为在线和离线两种。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以中英文两种语言发布了元。据 2003 年 6 月至2005 年 6 月间不完全统计,地调局各类总量接近 100GB[7]

    2.2.2 网络在线信息获取服务

    (1)中国地质图书馆网站(http://www.cgl.org.cn/) 10 余个大型地学文献库的在线浏览服务,馆藏图书的目录检索服务,馆藏图书尚没有在线浏览服务,尚处于数字化积累阶段。

    (2)全国地质馆网站(http://www.ngac.cn/)馆藏地质目录检索服务,部分的在线浏览与服务、部分地学库的元服务。

    (3)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站(http://www.gsigrid.cgs.gov.cn/),地质信息和应用软件共享服务,主办方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运行由局发展中心承担,支撑项目为“863”计划课题“环境应用网格构建”;

    (4)国土科学共享网站(http://www.geoscience.cn/),地质信息服务,主办方是国土部信息中心,运行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承担,支撑项目为“国土科学中心建设”。

    2.2.3 信息分析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络了以下应用软件共享服务:①水质评价服务,面向不同类型的用户,水质评价的信息服务和软件共享服务;②地下水水位预测,利用动态观测,预测指定区域未来水位的变化情况;③网络环境下成矿信息提取与综合:使用权方法完成网络矿产综合评价过程;④常规计算方法的固体矿产评价方法软件共享服务。

    2.2.4 专业软件服务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研发的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是贯穿整个地质矿产调查完整全过程的软件,涵盖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矿体模拟、品位估计、储量估算、矿山开采系统优化等内容,实现了地质填图、固体矿产勘查的全数字化过程。该软件系统由四大子系统构成:数字地质填图系统、探矿工程编录系统、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信息系统。

    3 存在的不足

    我国地质信息服务总体来说,虽然有了一定数量的,但是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有关服务的政策和机制不健全,尤其是缺乏公开服务的管理办法,责权利不统一。

    3.1 集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地质信息产品不少,投资也比较大,但是一个库一个服务系统,没有完整的产品目录,多重注册情况严重,不能满足用户的一站式需求。

    3.2 网络在线量少

    目前,我国地质数字化比例较低。截至 2011 年底,全国各省(区、市)累计完成成果地质数字化总量 23.9 万种,数字化比例约 59%,其中全国地质馆累计完成近 6 万种地质数字化,数字化率 48%[4]。此为成果地质数字化情况。原始地质的数字化还未全面启动。信息的拥有量和能够在线服务的信息量也极不匹配,截至2010年,全国地质馆累计网络浏览14274种,当年馆藏总量为 11 万种[8],在线服务的比例为 13%。

    因此,造成网络在线量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地质信息的积累不足;二是地质的保密是一个瓶颈,需积极推进地质图地理要素非涉密化处理;三是政策机制不健全,公益性不够。

    3.3 地质获取费用高

    虽然我国的定价原则已经确定,但到现在也没有确定的公开的地质信息与信息服务详细的分类价格,这造成很多的服务受到,并且各地的收费不一致,有的收费偏高。

    4 展望

    地质信息服务应当在一体化管理和共享平台下,按照统一标准和存储规范,形成逻辑上统一、物理上分布的地质集系统。集系统应当在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前提下包含以下主要功能:

    (1)完整的地质信息目录。

    建立全国范围内完整的地质检索目录,一方面包含地质和图书文献,另一方面包含各级馆藏机构和地勘科研单位长期以来积累的地质信息。在发达,USGS、GSC、BGS、GA 等都了完整的各类地学信息的目录查询检索系统,帮助用户快速便捷地检索到所需信息和。

    (2)丰富的网络在线。

    在发达,由于在线极为丰富,其地质信息网站的访问也十分活跃。以美国 USGS 为例,2005 年平均每月成功的服务请求达 2400 万次,经网上传输的量达 180 多 G。5 年间访问 USGS 网站的次数约 76260 万次,是在大约相同的时间内访问全国地质馆 CGS 网站次数的 600 倍[3]。在对地质信息网络获取率调查中,加拿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获取 29%的,美国可以获取 27%,澳大利亚可以获取 8.5%[5]

    我国地质解密工作研究,已部署在“十二五”地质信息服务集化产业化综合研究中,为今后地质的在线服务了基础。

    (3)强大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中国地质调查信息网络在这方面作出了示范。应用网格技术编制软件对地质信息进行处理,将在某些方面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网络技术最直观的优点之一便是超强的计算能力,它能够把一个集的计算机连成一个局域型网络,形成一台超级计算机,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原先在单一 PC 上运行需要花费几个月时间完成的计算,在网格中运行一两天就能够完成。

    (4)应用软件服务。

    各种高性能的专业工具软件服务。

    (5)敏感信息的实时发布。

    天气预报、台风、地震波观测的实时发布,以及通过专用系统发布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台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6)科学咨询、决策分析、科普宣传与教育培训等服务。

    5 结语

    2009 年,中国地调局开展了地质信息集化产业化研究,包括“地质信息集化产业化理论”“地质信息服务集体系建设”“地质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等 13 个专题的研究工作。国土部确定在上海、山东、湖南、湖北、安徽和青海 6 省市进行试点工作[9]。在这些工作部署中,我们看到了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的光辉前景。

    参 考 文 献

    [1] 国土部 . 国土部推进地质信息服务集化产业化 [EB]. http://www.gov. cn/gzdt/2009- 09/18/content_1420534. htm,2009.

    [2] 姜作勤 . 地质工作信息化的若干问题 [J]. 地质通报,2004,23(9/10):839 ~ 845.

    [3] 尚武等 . 中国地质信息服务体系的现状、差距及对策 [J]. 中国地质,2007 Vol.34,No.4:730 ~ 735.

    [4] 国土部 2012 年 05 月 14 日通知公告:2011 年度全国地质管理与服务情况 .

    [5] 姚华等 . 推进地质信息服务集化和产业化的研究 [J]. 中国国土经济,2009/09:4 ~ 7.

    [6] 姜作勤,马智民,杨东来等 . 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框架研究 [J]. 中国地质,2007,34(1):173 ~ 178.

    [7] 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 . 2003,2004.

    [8] 国土部 2011 年 4 月 14 日通知公告:2010 年度全国地质管理与服务情况 .

    [9] 国土部通报第 14 期 . 2009 年度全国地质管理情况 .

    浏览 473赞 56时间 2024-01-27

我国地质信息服务现状分析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