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实事报道

最爱串串香 2021-09-18 16:46 239 次浏览 赞 79

最新问答

  • 北极星爱吃鱼

    这是今年1月1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的一篇新闻报道《人类触发了四川大地震吗?》的开头语。

    《科学》的这篇文章立即被翻译成中文,并被多家网站引用,引起了公众对水库和地震的联系的极大关注,也引发了诸多地质和地震的反对意见。那么,这篇文章是不是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的新闻报道呢?

    美籍华人石根华博士是数学力学、岩石工程分析、中国长江科学院非连续变形分析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月19日,他在北京接受《科学时报》专访时说:“我是一名工程师,以事实和说话。我认为,《科学》杂志的这篇报道有严重问题,第一,文章的结论没有,所谓是要有测量、计算、分析和比较;第二,水库的压力与几十公里厚的板块压力相比并不算很大,而且还要看许多情况;第三,如果是水库诱发了地震,那么这只是一种推测,不能作为科学和技术的依据,更不能作为一种结论,任何科学和技术的结论都需要经过实践的验证。”

    “没有论文,没有新闻”

    《科学》的文章说:“如今,研究人员第一次用公开表明:新建的紫坪铺水库中的蓄水压力可能诱发了附近断裂带的断层……”这里所说的研究人员第一次公开有关紫坪铺水库与四川地震的研究,是指美国伦比亚的地球物理灾害学家克里斯汀·克劳泽,在2008年12月于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秋季大会上所作的口头报告。

    文章指出,克劳泽在他的报告中没有提及任何一座大坝,语焉不详地解释了水库中水的增加如何改变了断层的压力。根据他的计算,水所增加的重量既减轻了对断层的剂压并削弱了断层,也增加了容易导致断层破裂的压力。结果是,蓄水所产生的作用是地壳运动一年所产生的自然压力的25倍。他指出,当断层最终破裂时,它运动的方式正好是水库蓄水所促成的方式。

    文章同时指出:“克劳泽的听众都很感兴趣,但他们远远没能被说服。”所以,同行们还没有表示接受克劳泽的观点。

    克劳泽于2009年更新的个人网页上“同行评审期刊上的论文”的目录中并没有相关内容的论文;但他在“研究项目和区域”中,第一条所列的是:“中国 2008年四川汶川7.9级地震的地震灾难分析。这一‘黑天鹅’可能是由局部和来自亚表面非正常重量变化所诱发的。”

    西方科学新闻界对最新研究成果报道的一般原则是:“没有论文,没有新闻。”(No paper, No news)不过,这篇《科学》文章的两位作者之一理查德·斯通(中文名:石磊)在2007年12月于北京举行的一次科学沙龙“对话《科学》杂志亚洲新闻编辑石磊”中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当有人问到“科学报道是否就是No paper, No news”时,石磊回答说:确切地说是“No Development, No news”这里的Development,是指科学研究和科学中的发展与进展情况。显然,在这篇《科学》文章中,石磊是将一项尚未获得同行认可的研究作为进展来报道的。

    因此,克劳泽既没有也没有同行认可的报告内容被这篇《科学》文章描述为是“研究人员第一次公开的,表明新建的紫坪铺大坝蓄水所产生的压力可能诱发了附近的断层断裂……导致8万多人的亡”,这很成问题。

    报道的专业性

    在这篇文章中,《科学》的记者用了两位科学家和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的观点以佐证克劳泽的观点。

    文章对克劳泽身份的描述具有误导性。文章说,克劳泽是美国伦比亚的地球物理灾害研究人员,但在伦比亚的网站中却查不到克劳泽的有关信息。在克劳泽以个人名义建立的网页中,并没有提及他的学术教育背景和职业经历;在他的研究工作团队的介绍中,只是说他是美国环保局技术顾问委员会的成员,看不出他的研究小组与研究单位的信息,及其研究的任何资助信息。事实上,克劳泽于2003年从瑞士联邦工学院,之后曾在美国伦比亚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工作过一段时间,目前并没有可以查证的正式工作。

    科学新闻报道的惯例是,在提及一位科学家时,会首先明确指出这位科学家的学术身份,即他的学科、所在机构、所在部门和具体职位,以说明他的意见的可信度。这篇文章中介绍说“克里斯汀·克劳泽,伦比亚的地球物理灾难研究员。”而事实上克劳泽本人目前并没有可以信赖的专业职位。

    与此同时,《科学》的这篇文章引用了美国另一位研究人员的观点佐证克劳泽的研究。文中指出这位科学家是美国纽约帕里塞德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莱昂纳多·希伯尔。文章中引用他的话时也语焉不详地描述说:“毫无疑问,(大坝)触发地震确实存在。”事实和新表明,地震和大坝之间的联系“值得进一步探究”,但是要证明触发“并不容易”。

    事实上,“纽约帕里塞德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就是伦比亚的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它位于纽约的帕里塞德,希伯尔是那里的研究科学家。也就是说,克劳泽和希伯尔均曾在同一个机构工作过。

    在同一篇《科学》文章中介绍克劳泽时说他是伦比亚的研究人员而不提及拉蒙特·多尔蒂地球观测站,介绍希伯尔时却不提及伦比亚,这样只会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这两位研究人员来自不同的机构,而他们的观点互相印证。

    更令人吃惊的是,克劳泽的个人网站中显示2007年他还和希伯尔共同署名在《地震学研究快报》上发表过一篇有关稳定板块地域的论文。

    报道的客观性

    在这篇文章中,第二位被《科学》的记者用来佐证克劳泽观点的人是四川地质矿产局的总工程师范晓。他对紫坪铺诱导汶川地震的支持意见是:时间吻合,“紫坪铺水库从2004年12月开始蓄水,两年内水位迅速上升了120米”。

    事实上,范晓的真正身份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调查队的总工程师,而不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总工程师。而且,该局区域调查队的网站显示,区调队的职责是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范晓于1980年初于昆明地校,之后在成都地质学院进修过,主要从事旅游地学研究与旅游开发等,这样的背景和身份说明他很难算是合格的地震和地质学家。

    《科学》文章的作者之一石磊对范晓曾经有过一次书面采访,其中一个问题是四川地震局的水利研究所或中国水和电力研究机构是否发表过他们对紫坪铺可能诱发汶川地震的分析。

    范晓回答说:“到目前为止,有防灾委员会负责人,四川省地震局的官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陈厚等公开发表谈话,称紫坪铺水库蓄水与‘5·12’地震无关。但他们都没有提出具体的以及对的分析来进行说明,也没有基于相关观测的科学论文发表。但至少说明相关机构是在关注这一问题的,而且很可能也在作这方面的研究。另外据我所知,中国科学院一些相关研究所的学者一直在进行紫坪铺水库与‘5·12’地震关系的研究,有一些初步成果,这些成果他们目前还不愿意公开,而且由于一些十分重要的地震观测他们目前还没有得到,所以他们也持很谨慎的态度。”

    但在《科学》杂志的这篇文章中,并没有提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和陈厚观点。

    潘家铮1950年于浙江土木系,从事中国水电建设和科研工作;陈厚是水工结构学科水利水电工程抗震,1950年考入北京清华,1952年被推选到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学习,现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高级工程师。

    2008年12月15日出版的《科学时报》发表了对潘家铮和陈厚的专访文章(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8/12/213899.html),讨论水电开发与地震灾难问题。潘家铮说:“国际、国内地震界一致公认,汶川大地震是由于巨大的地壳活动引起的特大自然灾害,世界上从未发生过水库能触发8级构造地震的前例。退一步讲,即使不排除紫坪铺水库对汶川地震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也是减少了主震释放的能量。”陈厚表示:“紫坪铺水库蓄水与汶川大地震无关。”“不是所有的高坝水库都会引发地震。”

    《科学时报》的这篇文章被一家名为“国际先锋”的网站翻译为英文,2009年2月6日出版的美国《纽约时报》在第一版发表的《大坝与中国地震的可能联系》一文中也引用了这两位在《科学时报》文章中的观点。

    但是,《科学》的记者虽然知道潘家铮和陈厚等与其主题不一致的观点,却没有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及。

    更多的

    《科学》的这篇文章还有更多自相之处。

    文章中说,“中国对关键进行了严格保密。”但同时又指出,克劳泽根据他的计算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如果没有关键,克劳泽的计算结果是怎么得出的?在记者的报道中,这个结果又怎么可能得出紫坪铺水库与四川地震的可能联系?

    《科学》的文章还说:“40年来,地震学家一直在收集触发地震的例子。”事实上,欧美是建设现代大型水坝的鼻祖,法国工程师创立了世界上首批水利工程学院;美国联邦内务部于1902年创立垦务局,其职责便是在美国水丰富的西部建设大坝、水电厂和运河,保证家庭用水和农业灌溉,促进美国西部的经济开发。在过去100多年中,垦务局在西部的伦比亚河、科罗拉多河和田纳西河上建造了600多座大坝和水库,包括建成于1936年的胡佛大坝和建成于1942年的大深谷大坝。研究人员早已开始关注胡佛大坝与当地发生的地震的关系,这并不仅仅是最近40年的事。

    在谈到水库与四川大地震的关系时,《科学》的文章说:“所以,当7.9级的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很多科学家怀疑是否归咎于某个水库。饱受诟病的三峡水库因距离太远被排除了,们考虑是否是紫坪铺大坝……”

    但是,《科学》的文章在提及“饱受诟病的三峡水库”时,并没有提及的一个真正事实是:最早做三峡水开发梦的之一就是美国的头号水电和坝工、垦务局总设计师萨凡奇博士。1944年,65岁的萨凡奇乘小木船考察三峡,认为三峡是中国唯一、世界无双的水力,发誓要在这里建一座世界最大的水坝。

    《科学》的文章最后说:“虽然范晓也明白紫坪铺大坝与汶川大地震之间的联系并未得到证实,但他了解的东西足以让他提出警告:‘我们应该重新调整现有的计划,在规划项目时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但我对取消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并不乐观,因为水电开发商和当地从中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

    如果没有可以成立的科学根据以确定大坝与地震的直接关系,水电开发商和当地从中得到经济利益又有什么错呢?

    结束语

    从科学报道的角度来看,《科学》杂志的这篇报道引用的是背景和资历值得怀疑的“”的尚未得到学术认可的个人“观点”,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进展。

    石根华对《科学时报》记者说,在科学上推测紫坪铺水库与四川地震的关系是可以的,但目前还没有和来证明这种关系。他说,“我认为,紫坪铺水库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该地带的地质结构和地震历史,而且预留了相当的余地。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紫坪铺大坝和水库经受了强烈地震的考验,四川的6000多座水库没有一个溃坝,这是一个奇迹,说明中国的水利工程质量非常高,紫坪铺水库是世界大坝建设史中一个非常光辉的工程。”

    浏览 156赞 58时间 2022-06-22
  • bigbig米米

    在这个再正常不过的下午,在那一瞬间轰然倒地之后,汶川已经与世隔绝,入山的公路断裂了,隧道毁坏了,直升飞机因为天气恶劣返航了,没有电、没有水。我们似乎可以看见,漫长的夜晚,一片漆黑,废墟之上,很多人在绝望的拼尽全力,搜寻着他们的亲人,可是他们什么都看不见,夜幕一片漆黑,透过废墟的洞口看向瓦砾的深处,更是一片漆黑。也许他们还能听见一些声音,嘈杂的,撕心裂肺的、嘶吼的,但却都很微弱的一些声音漂浮在幽冥般的小城上空……
    那是一座孤城,黑暗中的孤城,黑暗中的支离破碎的一堆水泥和瓦砾,也许有人会点起一小堆野火,也许泄漏的电和气会成一大堆野火,夜幕中摇曳的野火,三三两两,使忙碌的和呆滞的人都一样面无表情、面色惨白。

    浏览 208赞 84时间 2021-11-16

汶川大地震实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