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墨亦成诗 2021-09-19 09:48 333 次浏览 赞 119

最新问答

  • 在路上嘚吧嘚

    公共服务型就是私人和社会团体无力或不愿的,却又与其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的。本文首先论述了建设“公共服务型”的四个必要性,接着论述了建设“公共服务型”的五个主要任务,最后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的六个相关措施。【关键词】服务型 要求 任务 措施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化浪潮的冲击下,行政改革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对传统的行政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论是发达、发展中还是转型,几乎都被卷入了这一潮流。在这场重塑的中,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这种新的行政理念包括: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应注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行政中应引入市场化模式等。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西方的行政改革几乎都是围绕着如何更好地公共服务而展开的。建设公共服务型,是中国行政改革顺应世界潮流的必然选择。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是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1、建设“公共服务型”,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要求。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中心相比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今天的辉煌成就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又不能片面地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改革的要求说,这又只能是一个过渡。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有两个严重的误区:一是长期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起主导作用;二是不恰当地把本应由或为主的某些公品,如农村公共卫生,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证明,长期以GDP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忽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增长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增长。去年SARS反映出我国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具体偏差,进一步要求加强改革,加强服务型功能建设。从抗击SARS当中,我们得出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经济和社会必须协调发展。光注意经济、注意GDP是不够的,要注意社会的全面进步,注意公共医疗卫生和人类的健康。要把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以民为本,要把的健康、社会的进步放在重要的位置上。2、建设“公共服务型”,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市场化改革走到今天,已为建立公共服务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一,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而且主要是民营企业,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充当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第二,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是不成功的,也好,也好,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第三,是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而不是审批者,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经济发展有效的宏观调控。为此,从审批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第四,不是国有企业的“婆婆”,也不能充当国有企业的“老板”,国有资产市场化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正确途径。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都对建立公共服务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只有推动及时转变以GDP为中心的经济管理模式,通过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规政策环境和有序竞争的秩序,加大公共管理力度,保证公品和公共服务的充分供给,才能为经济增长新的动力。3、建设公共服务型是解决发展失衡的关键。过去的30年,我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现实的情况看,解决各种失衡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治理,但关键在于实现转型。这是因为,诸多失衡问题的产生、发展,说到底与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与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密不可分。相对于其它改革,职能转换严重滞后,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解决发展失衡问题,其关键是明确的职能,合理界定管理经济的范围,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变到基本公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上来。4、建设 “公共服务型”,是新阶段我国职能转变的基本目标。在我国现阶段行使职能中一直存在越位、缺位和错位的问题。越位是指在社会经济事务中不仅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缺位是指的公共服务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把有权有利的部分抓得很紧,而服务职能却注意得不够;错位是指的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而不应去管企业的下岗分流问题,下岗分流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解决的主体不应是。解决这“三位”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归位,凡是市场能做的事情就还给市场,企业能做的事情就让企业自己完成,企业与各就其位。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社会不确定因素的逐步增多,就要强化其公共服务的职能。在SARS之初,出现应对机制不健全,某些地方和部门工作不力,反映了转轨进程中职能的现状,即经济建设的职能比较强,公共服务的职能相当薄弱。SARS告诫我们,把自己的主要职责放到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有效的公共服务方面,才能使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各类突发性公共。30多年改革开放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大量社会问题,如仍然在困扰我国社会稳定的贫困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导致的“两极分化”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日趋突出的失业问题,农民增收困难、负担过重、长期背负制度性歧视的问题等,导致相当比例的众感到就业不安全,收入不安全,养老不安全,社会不安全,构成了当前面临的巨大社会压力。保护广大众的就业安全、收入安全、养老安全、健康安全,建设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以弱势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保障网络,完善管理制度和处理机制,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安全,都是应当的公共服务产品。二、建设“公共服务型”的主要任务1、确立社会目标优先于经济目标的原则,加快完善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根据SARS的经验教训,职能转变目前的重点是:第一,实现从优先于经济目标向优先于社会目标的转变,在指导思想上高度关注实践中突出的重大社会和社会问题。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社会重大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解决好失业、收入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弱势体保障、等问题,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建立和完善灵活、有效的社会管理机制。从预警、各类预案的准备,到下的统一、协调指挥机制建设,都应当作为的重要公共职能,加快完善。第三,加大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基本公品和服务的供给及基础设施投入。2、改革投资型财政体制,加快公共型财政体制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结构性缺陷,总体上说,还是一个经济投资型财政体制。社会发展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没有明显增加,有的还有所减少;公益性投资项目中,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等所占比例过小。为此,应当加快建立公共型财政体制,构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制度基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社会公正、公平,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既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应当而且必须向社会的公品。公共财政不仅是保障公品供给的制度安排,也是化解社会、减少社会风险、保持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目前,完善公共型财政体制,应当从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入手:一是要重构对公共卫生的责任体制,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公共卫生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有效的医疗保障体制。三是重建农村的合作医疗体系,这是一项十分重要且非常困难的紧迫任务。3、适应开放社会和履行公共职能的要求,从封闭型的行政体制向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转变。SARS把公民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提到了建设中相当重要的位置。在现代社会,公共信息与每一个公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公共信息还有极强的时间性,尤其是突发性的公共信息,稍事耽搁都会对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因此,必须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全社会及时了解公共信息,由此提高全社会应对各类突发性的能力。包括公共信息在内的公共服务和公品是面对全社会的,应当向全社会公开。公开政务、公开政情是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目前,重要的是要尽快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4、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真正实现法治。我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与社会的关系、与老百姓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从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从全能向有限的转变,从单向控制的行政体制向协商合作的管理机制的转变,都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和变化的事情。我国社会关系的日益深刻变化,已对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不仅是职能转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对、对提出的现实要求。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上至下加强官员的法律意识教育。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权,尤其是涉及到关系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着手逐步实现决策咨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参加的咨询委员会制度。此外,要积极推进行政程序、行政执法和政策评价的法定化。5、从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向统一、协调的行政体制转变,真正建立高效。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下,不仅某些经济事务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在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诸多社会事务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的条、块分割问题。这说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要有效地履行公共服务,必须彻底克服现行条、块分割行政体制的严重弊端,严格实行公共服务的“属地管理”原则,依法授予地方处理突发性和各类社会的统一指挥协调权力。依法明确界定中央与地方的职责权限,建立中央与地方的合理分权体制,是我国改革的重大任务。我国是一个大国,各地方的情况差异很大。在保证中央统一的前提下,应当充分赋予地方处理和解决公共事务、应对突发性的事权,并对此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在这方面,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课题。例如,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问题,地方的立法权问题,干部的管理权限问题,公众对的监督问题等。 三、建设“公共服务型”的相关措施1、的主要任务是为全社会基本的公品和公共服务。第一,应该为全社会公品和公共,不再以投资和形成国有产权为自己的基本职能,而要以基本的公品为的第一职能。第二,调节市场经济。调控经济的最基本职能就是利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对经济的调控实际上是短期和中长期兼顾、供求平衡和结构优化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兼顾。第三,宏观调控职能,用“有形的手”纠正市场失灵。第四,全面承担改革成本,不要把改革的成本转嫁给市民、农民和企业。在民营企业逐步成长足以取代国有经济以前,国有经济不必急于退出竞争性、盈利性行业。但从经营竞争优势上说,竞争性、盈利性行业还是以逐渐民营化为好,不必与民争利。逐步从竞争性行业抽身出来,把注入这一经济领域的公共力量转到公品和社会服务上来,才能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2、集中解决最突出的经济社会问题。当前我国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弱势体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第一,要为农民工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保障,建立有效机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等相关问题。我国目前有1亿左右的农民工,相当于一个中等的人口,分布在各大城市,主要由机关对口管理,不仅没有享受到任何社会保障,而且经常遭受人身权利的侵害。这是我国当前社会最大的隐患之一。各级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这种。第二,各级要强化就业服务职能,关注城镇待业人员、大中专生的就业问题。许多社会学对城镇待业青年进行了心理分析,认为这部分体的违法犯罪倾向最高。大中专生就业难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对家庭和社会心理的冲击很大。必须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有所作为。第三,建立最基本的救济体系,为城市下岗职工有效保障。目前,虽然各级已经重视和开始建立城镇救济体系,但是由于资金短缺和措施不到位,许多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事实上处于无人过问的境地。第四,要严格保护居民的财产权。近几年来,在城市建设中的房屋拆迁产生了相当尖锐的,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表现在没有一个合理的补偿机制,居民的财产权受到侵害。应当抓紧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范的法律文本,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第五,建立社会的预警机制和责任机制。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各种社会十分突出,而这一阶段保持社会稳定是关系到巩固改革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要由中央统筹规划,建立系统的社会预警机制,明确地方在防范和化解中的责任。3、注重并建立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目前中国社会分化与失衡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尽管已引起社会和的高度重视,但社会失衡加剧的趋势仍然没有得到遏制。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要扭转这种趋势,就必须承认社会利益高度分化的现实,承认不同的社会体追求自己利益的合法性并保护其权利,要为不同体表达自己的利益以及为追求自己利益施加压力做出制度性安排,充当规则的制定者和的裁决者,要特别关注和保护弱势集团。4、加强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是老百姓。建立公开、透明的制度才能把的公共服务置于社会和老百姓的监督之下。在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中,应当逐步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在现代社会,公民的知情权比什么都重要,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公民的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化,是公民管理事务的基础,离开了知情权,公民参与事务就是一句空话。公民不了解信息,官员便有可能进行暗箱作;没有信息透明,官员便可能营私舞弊,公民便可能受欺骗,也无法对进行监督。目前,要抓紧建立决策项目的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的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和完善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基础上的政策听证制度。适应开放社会和履行公共职能的要求,从封闭型的行政体制向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转变。目前,重要的是要尽快信息公开的相关立法,尽快将公民的知情权和信息公开化这两项内容写进宪法。5、加快由投资型财政向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转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失衡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着功能上的错位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将财政资金过多地运用在投资国有企业形成国有资产上,以及过多地投资于基础领域和竞争性行业,而在解决就业、社会保障、义务教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投入过少。这种情况,已严重地损害了和在广大百姓中的形象。事实上,我国的财政总收入在总量上已经达到很大的规模,如果形成公共服务型财政的话,许多社会问题都不难解决。要下决心改革投资型财政体制,并通过逐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建立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6、加快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现代市场经济,的公共服务需要有法可依。因此,从行政控制型体制向依法行政型体制转变,需要建立法治的,守法的。我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与社会的关系、与老百姓的关系、与市场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从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从全能向有限的转变,从单向控制的行政体制向协商合作的管理机制的转变,都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和变化的事情。我国社会关系的日益深刻变化,已对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进一步明确的公共服务职能,不仅是职能转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对、对提出的现实要求。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吏、依法治权,尤其是涉及到关系社会事务的公共权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着手逐步实现决策咨询的法定化,建立有公民代表和参加的咨询委员会制度。此外,要积极推进行政程序、行政执法和政策评价的法定化。当前,我国的改革面临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挑战,这是一个更为深刻、更为复杂的改革新阶段。经济转型要求构建现代产权关系,社会转型需要形成新的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广大百姓日益迫切地要求能够为他们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品和有效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广大百姓越来越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没有的。在这个特定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对的职能和责任重新,需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管。

    浏览 271赞 93时间 2023-02-04

如何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