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柘荣水资源或污染的论文

热腾腾的鱼粥 2021-09-18 16:55 368 次浏览 赞 116

最新问答

  • 3未闻花名3

    球上的水,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海水是咸水,不能直接利用,所以通常所说的水主要是指陆地上的淡水,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陆地上的淡水只占地球上水体总量2.53%,其中大部分(近70%)是固体冰川,即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地区的高山冰川,还很难加以利用。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据研究,从水循环的观点来看,全世界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每年约有9 000千米3。

    一般说来,降水丰富的地区,水丰富;降水量少的地区,水贫乏。反映一个或地区水的丰欠程度,通常以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为主要指标。全世界河川径流总量为47 000千米3,按人平均约为9 000米3。我国河川径流总量约27 000亿米3,按人口平均每人占有量约2 400米3,大大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珍惜水、保护水环境,我们要做到:(1)必须懂得如何科学用水;(2)从每个家庭做起,建设节水型家庭;(3)大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的原则,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可持续利用;(4)控制污水及污染物排放,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水环境监测,强化法律意识,依法管理水、水环境。
    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中,97.5%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约65%的水集中在不到10个,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和地区却严重缺水。据联合国公布的统计,全球目前有11亿人生活缺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

    3月22日
    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 (World Water Day) 。2005年3月22日是第13个世界水日,主题为“生命之水”。这一主题是联合国2003年在其第58届大会上确定的。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并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旨在推动对水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保护,以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同时,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开发和保护水的意识。

    同时,水污染也进一步蚕食着大量可供消费的水,并危害人类的健康。联合国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达4000多亿吨,造成5万多亿吨水体被污染,致使数百万人于饮水不洁所引起的疾病。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水状况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呼吁,世界各国应通力合作,加强淡水管理,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并通过磋商谈判解决地区水分配问题。

    1981年至1990年,世界首个国际水行动十年计划得以实施。其间,全世界共有10亿多人获得水,近7.7亿人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2003年,联合国第58届大会通过决议,宣布从2005年至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主题是“生命之水”,从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实施。

    生命之水国际行动十年的目标是敦促各国更加关注与水相关的问题,开展多层次合作,以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约翰内斯堡实施计划》和《21世纪议程》中与水相关的目标。联合国大会呼吁联合国各相关机构、专门机构、地区委员会和其他组织共同协调行动,利用现有和自愿捐款,在十年行动中体现“生命之水”的含义。

    ◎ 中国水周

    1988年《共和国水法》颁布后,水利部即确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为“中国水周”,考虑到“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的主旨和内容基本相同,故从1994年开始,把“中国 水周”的时间改为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时间重合,使宣传活动更加突出“世界水日”的主题。>>>

    浏览 219赞 57时间 2023-04-22
  • 秋日偶语

    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中,淡水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极端一点说,今天的人类,可以没有石油,可以没有电力,也可以没有煤炭,但绝对不能没有淡水。因为人类没有石油电力煤炭这些东西,照样可以生存,至多回到耕火种的年代;但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水,我们人类连同这个世界就会一同消亡。所以,淡水,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生存质量,它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无法替代的。

    淡水是这样的重要,但长期以来却受到人类的不公正待遇。不注意珍惜它,保护它。久而久之,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今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上,来自世界上许多的学者,对世界淡水的现状及未来表示了非常的忧虑。有人测算,当前,全球80多个的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6个的3亿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状态。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0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和地区达40多个。这就是说,在21世纪,全世界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就是水短缺的挑战。

    淡水状况不容乐观

    那么,作为迅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淡水的状况如何,自然受到世界上有关人士的关注。

    中国淡水的状况,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形势非常严峻”。如果具体说,可把它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人多水少的越来越突出,北方缺水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大家知道,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就是人多。随着中国人口的逐步增加,水同人口之间的越来越尖锐。据有关部门测算,当今中国淡水的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现在已有13亿多人口,人均占有量仅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这样算来,中国总体上已进入中度缺水的行列。

    中国淡水不仅不丰富,而且分布十分不均衡,最为缺水的地区主要在北方。据统计,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土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6.5%,水量却占了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的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63.5%,而水量仅占了19%。水最为紧缺的黄、淮、海河流域本身,水量只占全国的7.7%。目前,中国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10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量低于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线。

    二是水污染波及全国。如果从水人均占有量上说,中国缺水主要是指北方区域的话,那么,水的污染却是一个具有全国性的问题。而且,越是丰水区和大城市,越是人口密集地区,往往污染越是严重。结果丰水区出现水质性缺水的现象。这是中国水更为严重的问题。最近,中国水利部门对全国约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公里的河段进行水质检测,结果是近1/2的河段受到污染,1/10的河段被严重污染,不少河水已失去使用价值。另据调查,目前全国有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部分流域和地区,水污染已从江河支流向干流延伸、从地表向地下渗透、从陆域向海域发展、从城市向农村蔓延、从东部向西部扩展。近年来中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吨的速度增加,全国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吨,其中约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

    三是用水效率低和过度开发并存。首先是用水效率低,而且,越是缺水的地方,效率就越低。比如,严重缺水的黄河流域,农业灌溉大量采用的还是大漫灌方式。宁夏、内蒙灌区,每亩农地平均用水量都在1000立方米以上,比节水灌区高几倍到十几倍;农业用水利用率普遍偏低,目前,生产单位粮食的用水量是发达的2倍~2.5倍。

    农业用水如此,用水也是如此。目前中国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先进75%的水平,单位GDP用水量是先进的十几倍到几十倍,一些重要产品单位耗水量也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

    其次是对水过度开采的情况日趋严重。比如海河流域,海河流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东、山西、内蒙、河南部分地区,区域内有26个大中城市。这个地区也是中国最为缺水的地区,人均只有293立方米。这些年来,这里的社会经济的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20世纪50 年代比,人口增加一倍,灌溉面积增加6倍,GDP增加30多倍,使得总用水量增加了4倍,大大超过水的承载力。结果,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过度开采,开采率达到98%,远远超出40%的警戒线。

    据水利部的显示,全国地下水超采区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56个,扩展到目前的164个,超采面积也由8.7万平方公里扩展到18万平方公里;年均地下水超采量超过100亿立方米,有6万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

    一方面,中国的淡水就不够丰富;另一方面,用水的浪费,水质的严重污染,使得可用淡水更加紧张。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缺水现象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据统计,在正常年景下,中国缺水总量估计已达400亿立方米,“十五”期间,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到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较为严重缺水的有110座,缺水和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严重的影响。

    淡水问题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中国淡水出现这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客观上的原因,像干旱缺水,水时空分布不均这些问题,是中国的自然、地理、气象等多方面客观条件造成的,可以说这是“天之禀赋”。这些问题,就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看,解决起来,能力还非常有限,只能是熟悉它、适应它,在此基础上适当改造它。

    二是主观上的原因,像水的浪费和水的污染,许多都是人为造成的。其中,较为普遍、也最为严重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发展观以及干部考核制度存在一些缺陷,有些官员,把经济的发展,错误地理解为是单一的GDP的发展;把GDP的增长,看作是自己官职升迁的捷径。有了这样一个观念,他们发展经济就会产生短期行为,用他们习以为常的粗放的方式取得眼前的业绩,在的利用上大手大脚,甚至为了取得一时的经济增长,不惜以牺牲污染环境为代价,将成千上万吨有害物质排泄到江河湖海。

    三是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上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总量迅速增加,人口也增加了许多,在人口和经济总量都有大量增加、而水总量大体不变的的情况下,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的、节约的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使它们相适应。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好。
    四是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水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单一的、依靠以行政为主导的管理模式,供水和污水处理的主体,绝大多数还是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市场在水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水价等促进水节约保护的经济手段没有形成,水开发利用的主体没有节约保护的内在动力,公众没有参与到水管理中来,使得水短缺、水污染等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

    对淡水的治理及其展望

    面对水的严峻挑战,中国的决策层和普通百姓都开始行动起来。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挑战,告诫人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非常重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针。值得注意的是,“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水必须完成的具体管理指标,比如,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

    为了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各级及有关部门也都制定了自己的相应落实计划。其中,有几个方面是引人注目的。

    一是南水北调工程进度将加快。我们前边已经讲过,中国闹水荒,主要是指北方。特别是近20年来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南多北少的趋势更加严重。这种由自然、地理、气象等因素所形成的水分布情况,单用软科学的办法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必须用硬办法。正在进行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硬办法之一。“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南水北调工程。

    二是进一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五”计划就提出的一项战略措施。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它是解决中国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进入“十一五”以后,同过去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深化节水型社会的建设中,特别强调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GDP决定一切,而是把包括节水指标、治污指标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三是加快水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今年在贯彻“十一五”规划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各有关部门都加快了改革的步伐,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同节约水、保护水、高效能利用水的新体制新机制。主要有:

    (一)、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管理体制。重点是合理划分流域与区域管理的事权。加强流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水功能区监督和水量调度管理职能,探索建立流域科学决策管理机制。同时,加快水统一管理进程,对有关管理的职能进行归并,强化各区域水监督管理的能力。鼓励用水户参与用水管理,通过多种形式使用水户参与到水量分配、水价制定等水管理事务中来,促进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管理体制的形成。

    (二)、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健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责权明晰、运转协调的水务管理体制。在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水务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逐步建立主导、社会筹资、市场运作、企业开发的水务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强对水务市场的监管,构建有利于水务行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和配套改革措施。整合水务产业,培育跨区域的大型水务集团,推进水务行业产权制度改革。

    (三)、创新水管理的内在机制。其中包括,充分发挥市场在水管理中的作用,通过经济手段的运用,促进全社会建立节水防污的内在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促进水高效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开征中央电厂和农业用水水费,研究制定促进节水的水费收取机制。合理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水价和城市供水水价。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并调整费用水平。实行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适当拉开高耗水行业和其他行业用水差价。制定水权交易市场规则,规范水权价格,推进水权有偿,实现超用加价、节约有奖、有偿。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将初步建立起我国节水型社会的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政策、宣传教育体系,万元GDP用水量降低20%;全国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5提高到0.5,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基本实现零增长;单位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服务业用水效率接近同期国际先进水平。我们坚信,这些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浏览 255赞 116时间 2023-03-08

关于柘荣水资源或污染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