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

花花的老妈 2021-09-19 09:35 151 次浏览 赞 138

最新问答

  • 伊兰0518

    (一)地下水中的污染物

    在地下水污染研究中,有些人常常乱用污染物这个概念,往往把浓度高的组分定为污染物;或者把不利于水的使用的组分定为污染物。这些看法是片面的。正确的污染物定义应该是:凡是人类活动导致进入地下水并使水质恶化的溶解物或悬浮物,无论其浓度是否达到使水质明显恶化的程度,均称为地下水污染物。

    地下水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三类:

    1.化学污染物。化学污染物分为两类,一是无机污染物,一是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中,

    是最普遍、浓度最高、污染面积最大的污染物,其次是Cl-、硬度(Ca2++Mg2+)、

    及总溶解固体(TDS)等。总溶解固体含义与矿化度相同,但前者是国际上通用的术语,而后者仅在原苏联和中国的学术中出现。目前,我国的水质标准已改用“总溶解固体”。无机污染物的微量组分主要是F-和As(非金属)、Cr、Hg和Pb(重金属)等。有机污染物中,许多是环境所关注的有机化合物,其含量甚微,一般是ppb级(10-9,十亿分之一),或者是ppt级(10-12)。这些污染物的含量虽微,但许多是有毒的,或者是环境中的“三致”物(致癌、致畸型及致突变污染物),因此许多把它们列为优先监测项目。例如,美国的优先监测项目中有120种有机物。目前,地下水中所发现的有机物已达100多种,其中经常发现的是卤代烃类挥发性有机物,诸如二乙、三乙、四乙、二乙烷、仿等。

    2.生物污染物。它们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类,以前两类为主。在人和动物粪便中有400多种细菌,已鉴定出的病毒细菌100多种,他们都可能进入含水层。但由于监测手段所限,目前地下水中发现的细菌和病毒仅20多种。

    3.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是Ra-226、Sr-90、Pu-239、Cs-137等。

    (二)地下水中的污染源

    地下水的污染来源(或称污染源)繁多,众家的分类也各异,但从其形成原因而言,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按其分布形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及分散污染源。

    1.人为污染源。它们包括液体废物,诸如生活污水、污水和地表雨水径流(主要指城市)j固体废物,诸如生活、及污泥(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诸如农、化肥及农家肥中的组分。

    2.天然污染源。它们天然存在的,只是人为活动的影响下才进入地下水环境的。例如,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使海水或地层中的咸水进入淡水含水层污染地下水;采矿活动的矿坑疏干,使一些矿物氧化成更易溶解的化合物而成为地下水的污染源。

    (三)地下水污染特点及途径

    1.地下水污染特点。它与地表水的污染明显不同。其一是隐蔽性。由于地下水污染物浓度低,有时即使污染严重,也往往是无色无味的,不能像地表水那样从色、味感观性状,或水生生物种类的减少或鉴别出来。其二是难以逆转性。地下水一旦受污染,便难于恢复及治理。主要是因为地下水水交替缓慢,难以靠本身的自然净化而恢复;其次是地下水埋藏在地下深处,很难以工程处理方式使其得到恢复。

    2.地下水污染方式。分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直接污染的特点是,地下水中的污染组分直接来源于污染源,在迁移过程中其化学性质无任何改变。这是污染地下水主要的方式。间接污染的特点是,地下水的污染组分在污染源中的浓度A不高,或根本不存在,它们是在污染过程中,经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从其它环境中进入地下水环境的。例如,污水中的硬度A不高,但在其渗过包气带进入地下水的过程中,经阳离子交换和溶解作用、使包气带岩土中的Ca和Mg从固相转到液相,进入地下水而使硬度升高。

    3.地下水污染途径。污染途径是复杂的,但按其水力学上的特点,可分为四类:(1)间歇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及包气带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进入含水层。如图5.1中的a、b所示。其污染对象主要是潜水。(2)连续入渗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随水的不断渗入而进入含水层。污水渗坑、污水管道、受污染地表水的渗漏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属此类型。如图5.1中的c、d所示。(3)越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越流从一个含水层进入另一个含水层。其越流途径或者是大面积的弱隔水层(图5.2中的a),或者是“天窗”(图5.2中的b),或者是人为途径(结构不合理的井管、破损的老井管等,图5.2中的c)。(4)径流型。其特点是,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以地下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诸如,废水处理井(图5.2中的d)、岩溶通道,以及滨海地区淡水大量开采引起水位下降,使得海水向陆地流动等。

    浏览 309赞 114时间 2021-11-08

污染物、污染来源及污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