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未来的中国新闻传媒的发展期望问题!

卫浴小哥 2021-09-18 16:17 207 次浏览 赞 145

最新问答

  • 漳南一邺

    1、新闻媒体自由地享受对界人士新闻权的同时,必须履行保护界人士人格权的义务。
    任何权利的享受都不是无和无节制的,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是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新闻媒体可以报道新闻,甚至也可以报道他们的隐私和绯闻,但从法律的角度考虑,这种隐私和绯闻必须符合这样的要求:这些隐私或绯闻与他们的演艺活动有关,由于他们比其他社会公民更多地享受了成名权,所以应该放弃一部分隐私权来求得与成名权的平衡,这是出于受众“公众兴趣”的需要;或者,这些隐私是他们主动曝光的,即主动告知新闻媒体的。隐私权的特点之一,即隐私权的可使用性,放弃隐私(即自曝隐私)是他们行使隐私权的表现方式之一,就像名人常在自传中大曝自我隐私一样。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不该非法侵害界人士的隐私。
    2、新闻媒体报道新闻时,不应放弃对高尚道德理想的追求。
    新闻媒体负有自身的社会义务,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的需求、受众的需求应该得到尊重,但这种尊重也不是无和无节制的。受众那些与主流社会道德理想相左的需求,不应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中得到满足。对此,我国的《宪法》和其他法律以及《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都有规定。对这些规定的违反,不仅是非道德的,也是违法的。
    3、防止界人士利用新闻媒体实现个人利益。
    我国的社会制度保障着每一位公民都有权依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保障着可以借助媒体成名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的享受应以不侵害社会的和其他公民的权利为前提。一些界人士借助新闻媒体炒隐私和绯闻,从社会权利的角度分析,是过度侵占媒体的行为,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存在,将严重地影响媒体的地位,最终会造成社会权利的失衡。从公民权利的角度分析,界人士恶炒隐私和绯闻,会造成受众接受的信息单一化,影响其获得多样化的其他信息,最终会造成社会其他公民社会知情权的失衡。
    4、用法律手段结束(平衡)新闻报道中的权利和义务博弈。
    在张铁林易案中,新闻的当事人是以起诉并最终胜诉的方式,结束了一场权利和义务的博弈。这是在无可奈何的状态下,求得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结局。这样的结局,可以阻止周璇们借助媒体的炒作来获得法外的权利(未有更多付出而获得更多的知名度)。当然,这样的例子比较少见。在大多数情况下,恶意的炒作大多不是以法律的方式作结,而是用不了了之的方式作结的,这也是界人士敢于一次次“博出位”、“炒绯闻”的重要原因,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得借助法律的力量。
    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新闻媒体面对炒作时可供选择的方法有:
    方法之一:保持沉默。恶意炒作追求的主要结果是媒体报道(不管是正面还是),只要“混个脸熟”就行。面对界人士及其经纪人的恶意炒作,保持沉默是媒体最有风度,也是最有力的自我保护,法律保护媒体的这种沉默权。
    方法之二:主动评论。面对恶意炒作,媒体不应“有闻必录”,而应主动评论,激浊扬清,让居心不良者的计谋大白于天下。黄健中录音带发生后,《扬子晚报》除了先后报道张钰、黄健中双方的声音外,还发表了《某些人该补廉耻课了》的评论,对演艺圈“以性博名”的不良做法提出了一针见血的批评,表达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做法,也符合权利和义务平衡的法律要求。
    方法之三:还原事实。保持沉默并不是对新闻不闻不问,而是在恰当的时候 ,推出还原事实本来面目的新闻,揭露恶意炒作者的手法,使这些屡试不的手法失去效用,从而维护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尊严。报道事实,这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主要功能,我们必须认真享用。

    浏览 293赞 149时间 2023-09-10
  • 生活算个球

    期望没用,现实残酷

    浏览 319赞 79时间 2022-09-30

关于对未来的中国新闻传媒的发展期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