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

哒Q小巧 2021-09-18 16:46 486 次浏览 赞 104

最新问答

  • sojisubyun

    本书是由清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吴庚生教授和丁兴富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网络教育模式与发展战略的跨学科研究”的最终成果。
    在国际上,计算机联网的尝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资助设计开发的分组交换网开始运行,史称ARPANET。到80年代,ARPANET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类局域网和广域网的互联,即互联网,同时普遍采用了TCP/IP协议。到了90年代,又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起了全球网(或译作环球网、万维网)(WWW: World Wide Web)。全球网的工作原理和通信协议最初是在1989年由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CERN)的(Tim Berners Lee)提出来的,其本意是使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能利用互联网方便地彼此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全球网的核心技术是: 用于实现网络结构化链接的超文本(Hypertext)和超媒体(Hypermedia)(即实现了超文本结构的多媒体),用于网络统一的通用标识(URI),用于网络间链接、搜索和的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用于网络传输和访问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以及应用网络客户机(Web浏览器)/网站服务器(Site Server)系统的运行机制。所以,就美国和发达而言,互联网和全球网的发展也仅有近20年的历史。我国科技界使用互联网始于1986年,范围极小。较大的一次发展是在1994年,首先是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及北大、清华两所高校通过“中国计算与网络设施”(NCFC)接入互联网,后来则是“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建设和发展。如今,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及“中国公用计算机网”(ChinaNet)等公众计算机互联网有了很大的发展,此外,还有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开发运行的卫星多媒体宽带网。在我国信息基础设施(NII)建设发展的基础上,在发展商务(Ebusiness)、政务(Egovernment)、传媒(Emedia)、医疗(Emedicine)等的同时,我国开始推进大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Elearning)进程,组织实施现代远程教育(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MDE)工程和企业远程培训(distance training,DT)工程。本书研究的网络教育主要指高等学校开展的网络远程教育(在我国也称现代远程教育)。
    网络远程教育研究序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 年代初普通高校举办的函授教育。以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起步于60 年代初创办的城市电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70 年代末邓小平亲自倡导批准的全国广播电视,80 年代中创办的包括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卫星电视教育,以及90 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普通高校以数字电视、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双向交互为特征的网络远程教育构成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主体。1998年初,教委指令由电教办牵头起草《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和《教委远程教育传输系统技术方案》。1998年4月,教育部根据科技教育小组第一次会议的要求,开始起草《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年5月教育部组讨论通过了《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发展指导方针。制定中的《教委远程教育传输系统技术方案》则初步确定了构建数字化卫星电视网、计算机教育科研网和公众通信网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系统和平台。1998年9月,教育部决定投资4亿元作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启动资金,并指定清华、浙江、北京邮电、湖南4所普通高校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定稿。经过科技教育小组审定,国务院于1999年1月13日批转发布了该《行动计划》。《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并作为《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它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原有远程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的优势,符合世界科技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在我国教育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要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加大建设力度。《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用了整整6个条款详细规定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战略任务和方针政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开发指导方针,实行统筹规划管理、通过竞争和市场运作机制的发展策略,以及鼓励和发展各级各类远程教育、实现共享的原则等。1999年6月13日,在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公布了《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该《决定》重申和强调“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奠定了政策基础,规定了指导方针。
    在20世纪末,清华成为我国率先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高校。1996年2月,清华校长王大中教授提出在清华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设想。同年,清华校务委员会通过了远程教育的实施方案(“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议书”)并开始筹建远程教育系统网络。清华远程教育系统网络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天网”,即卫星电视网; 一部分是“地网”,即“中国教育科研网”(基地在清华)。通过“天网”和“地网”的配合,用语言、图像、等实现双向交流。1997年3月清华向教委电教办提交了《关于拟建立清华远程教育卫星传输网的报告》。1997年4月在校内建设了4.5米Ku波段的卫星电视上行站。另外,建成了直播教室,在清华校园内直播课堂教学。1997年5月租用了亚洲2号卫星Ku波段的转发器,采用数字压缩技术。2000年增加了DVB广播,实现了多媒体课件的异步传输,由远程教育主站和分布于全国各地的150多个教学站组成一个覆盖全国的远程教育网络。这是一个天地网结合,以天网和数字电视、DVB广播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本课题主持人之一吴庚生教授是开发清华天地网结合的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平台的主要负责人。自1999年起,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的清华网络学堂成为支持清华网络远程教育的又一功能强大的教学平台。2000年7月,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清华牵头成立了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成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高校的第一个网络联盟。
    本课题另一主持人丁兴富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在我国媒体上传播国际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和万维网)以及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信息,并给教育部及有关部门提交发展网络远程教育的建议书。他在1997年初完成比较远程教育学博士论文回国后,被聘为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规划咨询顾问,直接参与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决策论证。丁兴富教授在清华《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中国远程教育》等杂志上发表了众多论述我国网络远程教育发展的论文。其中,“论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1998)、“网络教育的春秋时代及其对策”(2001)和“普通高校网络远程教育面临十大挑战”(2002)等直接论及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论文在全国远程教育界引起广泛共鸣和反响。2001年,丁兴富被聘为清华兼职教授。同年,吴庚生和丁兴富教授成功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网络教育模式与发展战略的跨学科研究”。
    在吴庚生和丁兴富教授主持下,清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和首都师范远程教育研究所组成了团队分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形成并发表了众多阶段成果。清华参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有: 吴庚生、张建伟、李海霞、王学优、段崇江、刘冬雪等; 首都师范参加团队的主要研究人员有: 丁兴富、谢洵、孙淑艳、冯立国、张建华、白晓晶等。团队研究人员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 教育技术、远程教育、教育心理、教育经济、教学设计、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与网络等。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对本课题展开了跨学科研究。
    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项目“网络教育模式与发展战略的跨学科研究”的最终成果,本书综合反映出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全书内容包括远程教育导论、网络远程学习过程和网络课程设计、网络远程教育中的学习支持服务、网络远程教育的经济学研究、网络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和评估,以及网络远程教育展望。其中,“远程教育导论”和“网络远程教育展望”由丁兴富教授撰写。其余四部分为本书主体,综合论述课题组在网络远程教育模式与发展战略的4个重大研究领域的科研成果。远程教育界的共识是,网络远程教育与其他远程教育一样有两大教学功能领域: 课程设计开发发送和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这也是远程教学过程的两个阶段、远程教师的两大职能以及远程教育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而这两者都要架构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网络远程教学平台上。同时,对网络远程教育的成本效益和质量保证的研究是远程教育的又一个永恒主题,它们与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和规模发展构成了著名的丹尼尔(Daniel)三角形关系。这些内容在本书的主体部分都进行了详细探讨。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及评论请参见由丁兴富教授撰写的每部分开头处的引言。
    课题组全体成员谨以本书献给在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践第一线的网络远程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以及所有关心我国远程教育创新和发展的人士。我们坚信网络远程教育前程远大,大有作为。

    浏览 303赞 105时间 2022-06-05

互联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