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

来去匆匆的我 2021-09-18 16:45 355 次浏览 赞 125

最新问答

  • yq1109胖丫头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二、为何要写教学反思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的意义。 一般的思考,往往因时间、大脑遗忘规律等方面的因素,或者导致思考停留在一般或者还没思考出具体的结果就产生了搁置现象。而写,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如果一般的思考,往往是教师的思考不能够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的肤浅。而写,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一般的思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将往事淡忘。而写,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三、教学反思的内容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4、写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四、写好教学反思的方法1、从怀疑处反思。 从怀疑处寻求问题,至少产生两个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学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学。从“是”与“否”两个角度,还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学”,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学”等举一反三的思考。2、从转换立场处反思。 一个教学细节,从教师、、家长的角度来看也会不同,细究之,从的不同层次来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机地寻求转换立场,多角度来“包围”反思主题,才能增强反思的深度与客观性。3、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处反思。 综合实践、跨学科教学实践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时也应从转换知识系统、学科领域来寻求不同的。 4、转换时空处反思。 环境、时间的变化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每个教学细节都有其发生、发展的时空特性,一堂课、一个教育教学过程的成功与失败都有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为成功或失败就放过或忽略潜藏其中的问题。5、从假设性问题处反思。 注重思维的设计性是培养创新思维的要点。假设是逻辑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种假设就代表一种新思维、新概念,甚至能产生与已有的问题相悖的结果。反思中提出一个假设,就可能是在发现问题后寻找到的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6、从联系对比处反思。 对比体现差异,联系体现衔接,通过横向、纵向的联系、对比,我们就可以从中发现许多新的问题。7、从事物本质处反思。 哲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心理学、教育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要学会做更深层次的反思,就必须掌握哲学原理,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才能使“反思”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才能提高“反思”的含金量。五、写教学反思的注意点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意识,如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新课程学习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改变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事例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合不同地区和学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的适应性。4、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1)国际背景。面对新世界的挑战和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发达都把课程作为增强国力、积累未来的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把课程改革看作是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必经之路。2)从课程本身看,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因为课程不仅体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且还具体规定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以及课程改革可带动基础教育其它各项改革。3)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不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不断在变革,历史在不断前进,课程也必须随之改革。课程改革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提高没有完善,而现在课程体系有明显的弊端。我国现行的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要求不适应;(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结构单一,过于强调学科自系,学科间彼此封闭,泾渭分明;(4)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落后于社会发展,脱离生活实际;(5)课程实施基本上仍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难以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忽视促进学展的功能;(7)课程管理强调统一、集中,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多样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说明了进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的性与自主性,引导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应尊重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6、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的学习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7、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的具体要求有哪些?1)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展中的需求,帮助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在原有水平的发展。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8、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一、 整合教学与课程。二、 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三、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学改革从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以下方面:(一) 结果与过程的统一(二) 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四、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行体系。五、转变的学习方式。9、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1)从教师与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从学校与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型的开放的教师。10、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②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④尊重有过错的;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③帮助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氛围;⑥帮助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11、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了广阔的空间。12、素质教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答:前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主动发展。”(《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三大要义从根本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明确了目标和任务。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是针对‘应试教育’面向少数尖子生的片面、被动发展而提出的面向全体,使德、智、体全面和主动地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朱开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它着眼于发展,认为促进每个的发展是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宗旨。13、如何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方向?1)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全体学展;(2)全面和谐发展;(3)终生可持续发展;(4)个性特长发展;(5)活泼主动发展。 2)调整课堂教学目标。一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3)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4)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5)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15、什么是新型的师生关系? 如何实现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一是师生关系的,师生关系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教师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学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的,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1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哪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17、教师在运用教学方式上应做到哪十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的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18、新课程下的课堂有哪些主要特征?1)要有科学的教学目标。 2)要有和谐的课堂氛围。3)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注重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的转变。5)要有充分的思维训练。 6)方法最优化,手段现代化。19、课堂教学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基本观念?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2)以人为本的观。3)合作的教学观。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20、课堂教学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1)目标导向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面向全体的原则。4)知情并重原则。5)开放性原则。21、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1)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励学习。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4)着眼学展,组织活动。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22、“坚持以为本”的含义是什么?坚持“以为本”,即从价值观说是——“一切为了”;从观说是——“充分尊重”;从行为观说是——“全面依靠”。坚持“以为本”,具体地说:(1)的全面发展,即使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的个性发展,即发现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的可持续发展,即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23、如何理解转变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和主体性发展的要求。1)转变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接受性学习的状况,是的主体性、能动性和性不断生产、发展。2)转变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的学习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学习的责任心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3)转变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的学习状态,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发现性学习。让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调动起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兴趣。

    浏览 326赞 120时间 2022-01-02

教师如何写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