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京市高级中学语文招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北京市高级中学语文招生考试试题及答案!跪求!!! 赶紧呀!急用!!回答的好给追加分数!!!

xiaoxiaANDY 2021-09-19 09:36 233 次浏览 赞 157

最新问答

  • 臭豆腐精

    不必跪求啊!哈哈。

    201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
    语 文 试 卷
    学校______ 姓名_____ 准考证号_____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8页,共六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巢(xué) 记载(zài) 斤斤计较(jiǎo)
    B.解剖(pāo) 暂时(zhàn) 茅塞顿开(sè)
    C.脑髓(suǐ) 颠簸(bō) 牵强附会(qiáng)
    D.酝酿(niànɡ) 应酬(yìng) 扣人心弦(xián)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布告——布局
    解说:两个“布”字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
    B.谋略——谋生
    解说: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略”的“谋”是“计策”的意思;“谋生”的“谋”是“设法寻求”的意思。
    C.情不自禁——忍俊不禁
    解说:两个“禁”字意思相同,都是“禁受”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
    解说: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
    3.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他懂得 ,从师范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B.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功亏一篑”
    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功亏一篑”
    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010年《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众的合法权益。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 。
    ①要让民族地区各族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②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化的进程
    ③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④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二、填空(共8分)
    5.默写(5分)
    (1)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分)
    (2)征蓬出汉塞,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1分)
    (3)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
    (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波光月影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2分)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 ① 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 ② 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 ③ 过程的描写。
    三、综合性学习(共9分)
    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增强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学校组织走进,开展“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居委会王主任为你了下面两则材料。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的信息,说出北京市开展“养老”的原因。(4分)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地区)则进入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197.6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2.9万人,占总人口的12.8%,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24所,平均每百位65岁以上老年人仅有床位2.3个。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53.3%的市民因不愿离开家人,首选依托居家养老,另有22.1%的市民宁愿自聘保姆也要在家养老。
    (来源:①《北京市2006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2010年5月11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状况
    年度 总人口数(万人)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
    2007 1213.3 158.8 13.1
    2008 1229.9 162.2 13.2
    2009 1245.8 168.8 13.5
    (来源:①《北京市2007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北京市200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③2010年5月14日《北京晚报》)
    答:
    8.作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北京市2600多个。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3分)
    张爷爷:我和老伴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赵爷爷: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
    理由一: ① 理由二: ② 理由三: ③
    9.在与居委会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一番话。面对王主任的困难,请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2分)
    王主任说:“咱们的老年人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多着呢。除了为老年人开办‘老年餐桌’以外,好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盼着有人能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帮助到医院取等等。这些我们都想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那么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答: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举大计亦;②等,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③”陈胜、吴广喜,念贵,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有冒号。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今亡亦 亡:
    (2)宜多应者 应: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上使外将兵 翻译:
    (2)置人所罾鱼腹中 翻译: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用原文回答)(2分)
    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忆冼星海》,完成第13~15题。(共13分)
    忆冼星海
    茅 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 、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
    (有删改)
    ------------------
    【注】①苏联,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解体。
    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3分)
    回忆 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①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②
    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14.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4分)
    “好奇”的原因: ①
    “好奇”的内容: ②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超过150个字)(6分)
    答: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17题。(共6分)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布设的雕塑。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题性和装饰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显示一个的历史和民族精神。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主题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题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明并升华主题。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谅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③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快速道路或交通主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特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来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④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6.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2分)
    答:
    17.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4分)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人物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 ①
    材料二: ②
    (三)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第18~20题。(共8分)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有删改)
    ------------------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与卫星技术。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8.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 。(不超过25个字)(2分)
    19.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3分)
    答:
    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六、作文(60分)
    21.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
    一、选择
    题 号 1 2 3 4
    答 案 D B C B

    二、填空
    5.(1):会当凌绝顶
    (2):归雁入胡天
    (3):枯藤老树昏鸦
    (4):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6.:①左丘明 ②长勺 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三、综合性学习
    7.:①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②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③大多数市民愿意居家养老。④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还在逐年增加。
    8.示例:
    ①就餐方便 ②物美价廉 ③监管
    9.示例:
    学校成立助老服务志愿小组。

    四、文言文阅读
    10.:(1)逃亡(逃走) (2)响应
    11.:(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失期,法皆斩。(或: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五、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13.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4.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5.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说明文阅读
    16.示例:
    如果删去“用路者一闪而过”,其一,就不知道是谁“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其二,用路者“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了。
    17.示例:
    ①“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
    ②“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生活的一个缩影。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
    (三)议论文阅读
    18.: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19.示例:
    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20.:【甲】② 【乙】③ 【丙】①

    六、作文
    21.略

    浏览 311赞 152时间 2022-11-15
  • jiangyue514悦兔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7页,150分。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27分)
    一、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èn) 穷源朔(shuò)流
    B.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jùn)永 令人发(fà)指
    C.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
    D.化装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à) 囤(tún)积居奇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积极应对自然灾害的同时,人们强烈感受到吸取经验教训的重要性,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防患于未然
    B. 事认为极超音速是反恐战争中非常有价值的“者”,一旦锁定目标,分子就无地自容了。
    C.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决议,“创意”只能在规定范围以内驰骋,不能信马由缰,这是设计人员起的职业守。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3. 下列的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记者近日发现,公园晨练的老年人中流行一种由松树精华做成的“神仙茶”,对这种带点儿树皮味的绿色茶剂赞不绝口。
    B. 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将再度来京演出,实现了外国演出团在京演出超过7次的纪录,在其演出的艺术历程也是唯一的一次。
    C. 连年亏损的美国《新闻周刊》正待价而沽,境内华人都鼓动中国人出手收购,将这份引以为豪的美国期刊经营权收入囊中。
    D. 报告指出,中国及印度的一些跨国公司眼下正不遗余力地开拓国际市场,新加坡、俄罗斯等则紧随其后,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在发生变化。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楚辞》是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的总集,这些作品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屈原的长诗《离》是期中的代表作。
    B. 白居易的《长歌》《琵琶行》是具有感伤色彩的叙事诗,他的《新乐府》则反映了将强的批判现实的净胜。
    C. 《堂吉诃德》是意大利小说家塞万提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这个人物形象既是滑稽的又是发人深省的。
    D.举世公认的文学经典《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该剧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5. 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入的词语和句子,语意和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白莲水库是山中的一座大型水库,最大的一条干渠通向山脚下的百联浦, ① 着那里的苍生万物。白莲水库的水是绿蓝绿蓝的, ② ,触须沿途四散, ③ 着白莲浦方圆几十里的农田。
    A. ①滋养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的游龙 ③浸润
    B. ①养育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到渠里 ③浸渍
    C. ①养育 ②流到渠里就一路变成白色游龙 ③浸润
    D. ①滋养 ②变成白色游龙就一路流到渠里 ③浸渍
    二、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宋清,长安西部市①人也,居善。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冀速已。清皆 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 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 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
    注:①市: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这里指出、成交。
    ③直:价值、价钱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居善 居:聚积,搜集
    B. 积券如山 券:借据,欠条
    C. 未尝诣取直 诣:前往
    D. 终不复言 复:回答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其馈遗清者相属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对
    B.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为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 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像宋清那样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 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亡者众矣
    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9.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生意场上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 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 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 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一士大夫自居的人。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计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念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其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的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 户庭无尘染 。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③ 云霄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④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刘禹锡《陋室铭》)
    ⑤ 雕栏玉砌应犹在,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⑥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范仲淹《苏幕遮》)
    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包含着某种普遍性。
    艺术,列入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生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如李白《把酒问月》中写道:“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而三百多年后,苏轼作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咏诵这些诗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乃至一千年前的诗歌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议论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自然界称为自然规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却属于人类 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是一样的。
    在科学中,人们研究物质的结构,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结构,原子又都由原子核和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中子组成,质子、中子又由夸克组成等。人们认识了物质的基本结构,进而去认识世界和宇宙。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的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
    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有两个关键性的发展,它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关。一个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的相对论的实验依据,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导体、超级计算机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

    (取材于李振道的文章《楔》)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是人类创造力的基础。
    B.举礼拜、苏轼作品为例,表明题载不同的作品也能引起人的共鸣。
    C.科学的深刻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与其定律阐述的简单性成反比。
    D.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推动了核能等20世纪新科技的发展。
    15.根据文意,简要说明艺术和科学所追求的普遍性分别是什么。(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海棠花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北京是古老的都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作赏花的韵事,但是自己却很少有这福气。我只到中山公园去看过芍,到颐和园去看过一次木兰。此外,就是同一个老朋友在大毒日头下面跑过许多条窄窄的灰土街道到崇效寺去看过一次牡丹;又因为去得太晚了,只看到满地残英。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北京的春天是非常短的,短到几乎没有。最初还是残冬,可是接连上几天大风,再一看树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天气陡然暖了起来,已经是夏天了。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这时候,自己往往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我们天天在过日子,却往往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的。以前在一篇什么文章里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当时颇有同感,觉得自己也应立刻从即时起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了。但是过了一些时候,再一回想,仍然是有些捉摸不住,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到了德国,更是如此。我本来是下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情。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情不能平静。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不知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春天,这里花之多。就让我吃惊。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五颜六色,锦似的一片。但是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海棠花。原因是,我最初只看到满眼繁花。多半是叫不出名字。。看花苦为译秦名”,我也就不译了。因而也就不分什么花什么花,只是眼花缭乱而已。
    ⑦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我的心一动。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⑧在这捶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头,令人感到痛苦。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乡思,欣赏这一点乡思。她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填满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⑨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它依然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1941年5月29日 德国廷根
    (取材于季羡林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串联起作者生命中从故乡到异域的一些断片,运用了首尾照应寓情于物的手法。
    B.第②段写作者故乡单调的房顶及同样单调的海景,凸显出家中海棠花晚霞般的绚烂。
    C.作者虽然十分渴望”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如愿。
    D.上世纪30年代赴德国留学的作者始终用苦行者的精神钻研学问,以致无暇顾及海棠花。
    E.文章写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反映了作者对战争年代德国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
    17.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7分)
    ①文章第②段开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与海棠花真的是“无缘”吗?为什么?(3分)

    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8.第⑤段画线部分状写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这与下文有什么关联?(4分)

    19.第⑧段“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传达了作者对于“距离”的怎样的体验?试结合你的成长记忆或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自己对这一距离体验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考生务必将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语文(北京卷)参考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C 2、B 3、D 4、C 5、A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D 7、D 8、A 9、B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略
    11、(5分)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12、(8分)
    ①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②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③ 落霞与孤鹭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⑤ 只是朱颜改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⑥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13.(7分)
    ①(3分) A
    ②(4分)
    要点:
    ① 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② 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③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四、本大题共两小题,共8分
    14、(3分)D
    15.(5分)
    ① 艺术追求的是人类情感的普遍性,优秀作品能够跨越时空引起人们深层的情感共鸣。
    ② 科学追求的是原理的普遍性,应用的广泛也反映了科学原理的普遍性。
    五、本大题共四小题,共25分
    16、(4分)A C
    17、(7分)
    ①并非无缘。文中的一些片段看似与海棠花无缘,但海棠花最终唤醒了作者浓烈的相思,使“有缘”构成了文章的终结点。
    18、(4分)
    状写了作者挣扎在幻想和现实、祖国和异域之间,无法获得安宁的心境。
    对心境的描写为下文作者被海棠花唤醒思乡之情做了心理和情感的铺垫。
    19、(10分)(略)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略

    浏览 363赞 58时间 2022-06-12

2010北京市高级中学语文招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0北京市高级中学语文招生考试试题及答案!跪求!!! 赶紧呀!急用!!回答的好给追加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