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怎么融合

好想你chen 2021-09-18 16:16 446 次浏览 赞 50

最新问答

  • jingbin657501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it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也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性转折。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才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反思教育信息化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顺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是比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更广义的概念,教育信息化不仅包括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使教育管理现代化,还应包含教学信息化这一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引起这种误解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者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过于狭隘,把教育信息化等同于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建设,没有从概念上真正地区分emis(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ims(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和ei(教育信息化)。致使当前某些高校的信息化软件建设主要集中在各种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上,还没有把现代教育信息管理纳入到教育信息化的范畴,把教育信息化看成仅仅是管理部门和者的职责。二,系统设计和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把学校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emis)和现代教育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下,致使已经开发出的各个系统基本上都是孤立完成其功能的,这些系统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各方面信息的标准无法统一,给整个系统的共享带来问题,无法协调运作,同时为整个信息系统的升级和发展造成障碍。第三,教育研究与实际教育活动脱节。纯理性的教育研究者往往不介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任务的实际执行者往往忙于日常事务处理又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理论的钻研。造成了纯理性的教育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缺乏强有力的分析支持,而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又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二、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重视人的因素还是重视物的因素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们都明白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决定因素。然而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视硬件设备、轻视软件配置,或者重视设备配置,轻视人员培训的现象。事实上,我国现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特别是以及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完备,但在很多地方存在着“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对教师的培训、内部配置及建设、应用平台的建设等重视不够,有些学校电脑有50%以上处于不完全使用或闲置状态。现在大多数高校每校都投入数百万元建起了校园网,可是校园网上教育信息太少,教学内容太少,网上教育匮乏已成为制约基于网络进行教育改革的瓶颈因素。在各级教育信息化会议上都讨论过“车”与“路”的关系,“路”上没有“车”,就是没有用的“空路”,是对信息化的极大浪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单位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项目来作,而不是作为本单位长远发展的远期目标来发展。主要表现为:一,花几十万元硬件设备,很容易审批,但花几十万元软件平台,就有困难;花几万元平台软件可以批准,但花几万进行教师培训就觉得是浪费;如果为教育信息化人员发些劳务费,那简直等同于贪污。其最终结果是:当上级部门来检查时,设备是一尘不染的,完好率达到100%(原因在于从来没有使用过),硬件条件是本地区最先进的,然而师生并没有从中受益。二,当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教育信息化项目时,或者有了项目经费,不管本单位是否实际需要就立即申请。等拿到经费后,或者本单位组班子,或者外请软件公司,以十天半个月的时间,设备买来了,软件开发了,系统配备完整了。从表面上看,工作效率很高,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单位几年甚至十数年的信息化工作。但从实际看,由于缺乏人员培训,本单位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并没有提高,又缺乏连续的政策支持,这些设备在以后的日子里多数被闲置。三,部分把教育信息化设备看作贵重仪器,当作单位的传家宝,不仅不允许动手使用,即使是要使用这些设备,也必须经历复杂的审批手续,致使师生对教育信息化设备产生敬畏情绪。殊不知,it设备是更新换代最为频繁的物品,平均三年就要换代。对设备的加倍珍惜,舍不得使用恰恰是对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最大浪费。
    这就要求学校转变观念,从重视物到重视人,从自己的意识深处认识到:设备如果不能发挥作用,设备如果不为人所用,那就相当于没有这个设备,就是浪费。因此要积极引导,加强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利用现有设施,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由于教育信息的开发和建设既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长期任务,所以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开发和标准、规范、有特色的信息,建设集教材、课件、学术文献库、管理库等为一体的信息库。使教育信息化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把教育信息化当作部分的面子工程。

    三、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对普通教师提出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网络的普及,使教育信息化已经不仅仅是教育管理部门或者的职责,而是对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基本要求。
    1、网络时代对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
    自2000年以来,internet在国内日益普及,已经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影响,当前表现最为严重的就是中小的“网瘾”问题。“网吧”引发的事故屡见报道,面对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的,心痛的母亲泪流满面。网络对青少年的短期影响已经日益显现,其远期影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已经意识到:由于中小学阶段正是形成世界观的时期,网络中的、力以及其内涵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将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力、网瘾等短期效应已经令家长和心痛,而世界观、价值观将影响的终生。大批沉溺于虚拟世界的网络儿童,其错误的世界观一旦形成,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有的已经发出了“救救”的呼声。
    青少年的德育教育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实施,已经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然而,随着internet时代的来临,我们在这方面要面临许多的新问题。internet的普及,使青少年上网成为很普通的事情,有些每天上网的时间超过了学校学习的时间,网络对某些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学校。如何利用网络,对实施正面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2、网络时代的德育教育对教师、家长和社会提出了教育信息化要求
    2004年年底,中央电视台专门了一期节目,对陷入网瘾的青少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有关的结论和们的自述是发人深省的。经研究,大多数陷入网瘾的是为了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求现实世界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和认同感。由于他们的家长不懂得网络,要么不懂得使用网络,要么与没有这方面的交流,造成任这些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浪荡的现象。正是这种不正确的虚拟的成就感,使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超过了自己的父母和。而这种“不懂”或“家长不行”的意识,刺激对网络世界进行更深的探究。随着上网时间的延长,已经不能区分在虚拟世界中取得的成就和现实世界的差别,家长和对的训斥只能促使到虚拟世界中寻求更大的满足。
    因此,为了能够与进行深入地沟通,新时代要求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必须具备一些必要的网络知识,具有简单的信息采集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能,承担德育教育的班主任或政治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当能力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教育信息化能力。为了,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不仅要普及到学校,而且要进。
    3、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网络监管,净化青少年网络空间
    的强盛主要依靠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和竞争是新世纪发展的基石,各个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有些网络宣扬力、,有些利用网络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有些网络则宣扬反动、迷信的内容……,最终结论只有一个:我国部分青少年的成长正逐步地遭受着这些不良思潮的侵蚀,某些反动的网站正从意识形态上使我们的青少年逐步成为他们价值观的代言人。
    如何尽最大可能地减少网络不良思潮对青少年的侵害,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在尽力做好正面引导的同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正面思想网站的建设工作,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强化教育信息化意识,进行必要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增强教育信息处理能力,配合各级工商、部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的力度,从技术上校内网络对不良网站的访问,坚决捣毁学校周边的黑吧,为青少年的成长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

    四、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队伍建设,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正如前面所指出的,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和社会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教育信息化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教师共同努力,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国现有的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深,要接受新的思想观念还有一个过程;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信息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本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意识,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贮存信息、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具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将是一个相当艰巨和漫长的过程,需要决策者和教育行政部门从政策上、经费上、考核上给予倾斜和支持。
    在我国高校目前的师资队伍中,信息化的素质和能力相对好一些,在中小学、年龄偏大的教师体中,这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还相对薄弱,难以应对信息技术要求日益增加的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水平,培养其信息意识。进而带动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在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如此影响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应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变革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

    五、逐步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促进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在现行教育管理体制下,上级主管部门的引导对一个教育单位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一个教育单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教育信息化是面子工程还是真正地得到了发展,教育信息化是一堆锁在密闭实验室里的贵重仪器还是真正地服务于教学、科研活动,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和评估方式。所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检查不仅要从硬件建设方面检查,而且要从其实际发挥效能方面进行检查。其检查过程不仅要听工作单位的汇报,而且要进行软环境建设、人文素养方面的评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的研究,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基层单位的详细调查、研究,走访基层教师,把教育信息化的评估工作做好,有力地避免“面子工程”的发生,使我国的教育信息化事业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六、小结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艰巨而长期工作,网络时代的大潮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式下,“为人师表”的教师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①教育信息化过程,不仅仅是设备现代化的过程,更是教师现代化、信息化的过程,这是每一个教师必须正视的、无法回避的任务;②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网络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网络易受黑客、病毒和其他不轨行为的攻击,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技术队伍的建设与稳定性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是前进中的曲折。我们没有必要回避这些问题,只有正视现实,积极地研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在新世纪焕发出现代教育的光彩。

    浏览 452赞 143时间 2022-09-12

教学中信息化建设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怎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