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产学研一体属于哪个方面的改革

zhangalan26 2021-09-19 09:46 418 次浏览 赞 149

最新问答

  • 小虫超人HC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三十年前,恢复高考、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重新启动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三十年后,继续改革、完善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既是突出而紧迫的时代任务,也是推进改革开放大业的需要。而当前的状况是,高等教育不仅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不出世界级别的大师,更严重的是,高等教育已经开始脱离甚至是拖累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浪费着中国无数的人才。高等教育是关系到、民族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管理体制则是决定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必将影响到中国未来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甚至会影响到中国文明的进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高等教育和其所依赖的官僚体系之间的关系,即高校和外部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和高教内部的管理体制。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过去建立的苏联式的高等教育体系经历了很多改革,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重大的突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外部管理体制的关系主要有两个层面:和政治的关系和经济的关系。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1.政治化与行政化在中国,很突出的问题是,对高校的政治控制和管理导致高校的行政化、高校的官僚化、高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政治化。中国的校长、委首先是政治人物和官僚,而不是教育家,主要表现是高校的高级管理人员与官僚体系接轨。这就表明高校首先是个政治官僚单位,而非教育科研单位,这也决定高校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履行行政职务所赋予的政治任务。第二个的结果是作为行政官僚和政治人物,高校的任务就是“不出事情”——“维稳”。从这个角度看,高校的任务和其他官员的任务没有什么两样。这样的结果就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根本不可能提上高校的工作议程。第三个的效果是人为的纠纷不断。政治的主要任务是控制,教育部门要控制高校,、校长要控制院系,院系要控制。除正式的控制机制之外,还要利用人际间的斗争,政间纠纷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环境下,对教师和来说,“搞关系”要比努力做学问、用功读书更重要。2.商业化校长、不仅是政治人物、官僚,而且还是商人或企业家,但不是教育家。因为从财政上来说,的教育投入不够,虽然许多年前就提出“财政性教育经费要达到GDP的4%”,但这目标到现在仍没有实现。过去十多年,的财政收入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为什么教育领域的财政投入没有相应地增加呢?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校长、要去搞项目,教育需要产业化、扩招,这些都是商业行为。校长、对的管理就像官员对经济和企业的管理一样,拼命追求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而不是履行高校应有的人才培养、传播和创造知识的功能。当行政化、政治化和企业化主导高等教育运作的时候,高校最重要的品质和功能反而就成了现行管理体制的载体。因此,高教体制与政治体制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现在的对高校的政治控制如何影响高校的运作?高校和商业世界关系应该怎样?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要改革高教体制,就必须去政治化、去行政化、去商业化。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去政治化去政治化,就是对高校的管理要从政治式的控制转变成法治式的管理。要求高校完全没有政治性,在任何都不可能,在各种制度下,政治都会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影响高教和整个教育系统。实际上,现代社会的教育系统承担着很多政治功能,中国的问题不在于高教的政治化,而在于政治控制,教育体制变成政治控制的工具。政治控制的特点是随意性和主观性,所以高校管理完全取决于“人”。在总体政治控制的过程中,往往有部分人被政治化,例如高校的校长。校长本来应该以自己的专业谋生,追求的是专业知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中国的校长和依靠政治谋生,普通教育工作者也依靠政治谋生,经常可以看到某些中国的学者不是因为学术而出名,而是因为对政治的批评或者对政治的贡献而出名。关于去政治化的改革措施,中国可以从欧洲的“教教分离”(教育和分离)中学到些经验教训。近代的最初是从发展过来的,高等教育机构原本是的分支机构。欧洲的教育和分离过程很长、很痛苦。现在欧美实行的“终身制”,就是欧洲最初为保证教授、学者不会因为宗教见解不同而被解聘的制度。与教育的关系经过长期的演变才成为西方今天的情形。所以中国必须从政治控制转变成法治式管理,在法治之下,让政治和教育找到某个平衡点,让政治和教育达到双赢。2.去行政化去行政化,就是让高校系统从的官僚系统中脱离出来。由于政治对高校的控制,高校内部的管理不可避免地和行政管理机构具有同质性(尽管与其他行政组织比较,高校组织结构还是比较扁平的)。实际上,在高校设置行政级别完全没有必要,世界上没有哪个高校有部级、副部级的设置,行政级别不去除,就很难改革高校系统的政治化、官僚化行为。更严重的是,这种制度“有效地”淘汰真正的人才和管理人才。新加坡现在总共4所,3所的校长是外国人,只要是人才,新加坡就使用。如果新加坡也强调行政级别,就完全没有法做到全球招募人才。3.去商业化高校还需要去商业化。现在校长、、院长甚至都要去拉赞助,高校变成商场,“能否搞到钱”似乎成为很多衡量成败的价值标准。“钱搞得越多越有价值”,这实质上就是GDP主义在的延伸。如果仅仅是经费问题,可以通过发展来解决,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对金钱的追求已经变成某种商业文化。很多中国的基础设施达的学校都难以比拟。中国高校教育内部的贫富分化非常严重。国外教育机构之间和机构内部拥有数之间也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中国的高校,不仅外部政治体制不让它自治,而且内部财政管理制度的高度分权化,结果就变成“谁有本事,谁去弄钱”,各个院系在赚钱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到极致。就这方面的结果而言,中国的高校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赚钱的工具,而生产功能,即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不再重要。中国高校这种逐渐商业化的状态不纠正,即便经济怎么发展,财政给高校多少钱,都难以做到高校的去商业化。在这里说的只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管理体制,可以说只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部分,相对高等教育改革来说只是其中微小的部分。不管从哪些方面说,高等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势在必行,但是任重道远。

    浏览 277赞 124时间 2023-05-16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产学研一体属于哪个方面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