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求助

耶阿吃吃吃 2021-09-19 09:07 496 次浏览 赞 149

最新问答

  • 林hui杨65928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减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建筑节能、节能和循环经济、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它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人均能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这种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的粗放利用,客观上要求我们发展低碳经济。
      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按照联合国通用的公式计算,碳排放总量实际上是4个因素的乘积:人口数量、人均GDP、单位GDP的能耗量(能源强度)、单位能耗产生的碳排放(碳强度)。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我们靠高碳路径生产廉价产品出口,却背上了碳排放总量大的"黑锅"。在一些发达将气候变化当作一个政治问题之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意义尤为重大。

      三是"锁定效应"的影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初始路径和规则的选择具有依赖性,一旦作出选择,就很难改弦易辙,以至在演进过程中进入一种类似于"锁定"的状态,这种现象简称"锁定效应"。以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对化石能源技术的严重依赖,其程度也随各国的能源消费政策而异。发达在后化时期,一些重化工等高碳产业和技术不断通过国际投资贸易渠道向发展中转移。中国倘若继续沿用传统技术,发展高碳产业,未来需要承诺温室气体定量减排或限排义务时,就可能被这些高碳产业设施所"锁定"。因此,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形势,及早筹划,把握好碳预算,避免高碳产业和消费的锁定,努力使整个社会的生产消费系统摆脱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四是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碳减排客观上存在着边际成本与减排难度随减排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980-1999年的19年间,我国能源强度年均降低了5.22%;而1980-2006年的26年间,能源强度年均降低率为3.9%。两者之差,隐含着边际成本日趋提高的事实。另外,单纯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范围所限。因此,必须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大趋势着眼,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把宝贵的资金及早有序地投入到未来有竞争力的低碳经济方面。

      五是碳排放空间不大。发达历史上人均千余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挤压了发展中当今的排放空间。我们完全有理由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履行公约规定的义务,率先减排。2006年,我国的人均用电量为2060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经合组织的1/4左右,不到美国的1/6。但一次性能源用量占世界的16%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了世界的20%,同世界人均排放量相等。这表明,我国在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碳排放强度偏高,而能源用量还将继续增长,碳排放空间不会很大,应该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途径。

    浏览 220赞 133时间 2024-02-01
  • 七彩娃娃豆

    专业代写论文 实习报告 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浏览 354赞 65时间 2023-09-02
  • Lookiamycm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来写;
    从关税保护角度来写

    浏览 319赞 103时间 2023-05-01
  • 德高防水专卖店

    我要写“减少碳排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纲都交了,我们要写的差不多。

    浏览 212赞 68时间 2023-04-22
  • 你怎么都注册了

    发展低碳经济、共建低碳中国
    何谓低碳经济?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作为第一次的先驱和并不丰富的岛国,英国充分意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它正从自给自足的能源走向主要依靠进口的时代,按目前的消费模式,预计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迫在眉睫。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1986—2006年,我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水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据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预测,未来中国气候变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很可能在未来50年至80年全国平均气温升高2—3℃;到20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可能上升的幅度为10—16cm,导致海岸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气候变化将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如果不采取措施,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最多可下降37%;今后20年至50年间的农业生产也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但是,中国正处于化进程中的关键时期,不可能在减排方面“唱高调”,应强调节能优先,从节能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致性上,强调低排放发展。
    欧美发达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这对中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挑战之一: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中国,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长期贫穷落后的中国,以全面小康为追求,致力于改善和提高13亿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带来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既确保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西方发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发展的老路,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难题。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电力中,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火电占比达77%以上,“高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据计算,每一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而据估算,未来20年中国能源部门电力投资将达1。8万亿美元。火电的大规模发展对环境的威胁,不可忽视。
    挑战之三: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而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显示,1993—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8%,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约70%。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2005年能源消费量占了能源消费的64。4%。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挑战之四:作为发展中,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尽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有义务向发展中技术,但实际情况与之相去甚远,中国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中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一个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中国的沉重负担。
    那么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们应该怎么普及和发展低碳经济呢?
    我认为应该从经济、管理、技术、投入4个方面进行考虑和管理。
    (一)低碳经济政策
    第一,推行基于配额交易的碳排放权交易。目前国内碳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基于配额的碳排放权交易由于主体交易市场尚不具备而进展缓慢。根据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在发展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的同时,应积极加快基于配额交易的主体市场建设,利用市场化的手段配置环境容量的使用。所以,我国应积极筹建基于配额交易的碳交易所,完善碳交易所的相关法规,加快二氧化碳排放权衍生产品的金融创新工作[2]。
    第二,开征二氧化碳税。二氧化碳税,也称碳税,是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征收的一种环境税。它的实际征收往往是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征收,而不是直接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征收,这主要是由于直接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征税对象,在技术上不易作[3]。由于所有化石中的碳最终都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对化石中的碳征税,就相当于对化石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征收排放税。从长远来看,实施碳税是势在必行的。研究表明,近期在中国征收低税率碳税对经济的影响并不大,但对抑制二氧化碳排放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作用明显[4]。
    第三,建立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对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的各项行为活动,如各类矿产的开采、能源开采(包括煤炭开采和石油开采)、森林砍伐、草原的过度使用、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地表水的开发、土地开发等开征生态环境补偿费。根据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征收目的,可采用产品收费、使用者收费等多种方式。
    (二)低碳管理政策
    第一,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机构和战略规划,制定《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建议在能源小组、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小组、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国务院低碳经济发展小组,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工作的规划、协调和。借鉴、吸收、消化发达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已有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案、行动规划、方针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开始研究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战略[4]。同时,加速《低碳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快低碳经济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健全比较科学的计量手段和自动监测系统,实现低碳经济工作的规范化、定量化和系统化。
    第二,建立针对地方和企业的低碳考核制度。在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往往出现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一是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地方发展低碳经济的权利和义务;二是推行“低碳GDP”考核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指标体系,将现行的GDP指标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消耗、生态环境退化的损失;三是将实施低碳发展的评价指标纳入地方的经济核算体系和官员的政绩考核。
    第三,制定和实施低碳认证制度。低碳标志是一种产品的证明性商标,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从产品原材料的采掘到最终废弃物的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均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
    低碳认证一方面有利于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促进低碳产品的生产和销,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企业低碳意识。应积极推动低碳认证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健全低碳标志标准,向企业宣传低碳标志的意义,鼓励企业进行认证。
    第四,建立押金退款政策。建议先行在伐木特许权的所有者中实行押金退款制度。此外,还可将押金退款制度拓展到生态保护领域和污染领域,由自然开发者和新建项目者向环境管理部门交纳一定数额的押金,以此来保证其在自然开发过程中和开发后对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对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的执行,待完成后退还。
    (三)低碳技术政策
    第一,完善低碳技术创新的激励政策。推行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低碳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专利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和持股经营政策,采取期权、期股等各种分配激励方式,以奖励在低碳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使他们的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接轨。放宽低碳技术入股的比例,加大奖励力度,使低碳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技能、工作业绩以及经济效益紧密挂钩。
    第二,实施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低碳”采购,是指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采购是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保护、激励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利用采购创造市场空间,对于实现低碳技术创新会起到极大的扶持和促进作用。在低碳新产品、新技术刚刚推向市场,产品发展的初期阶段,“低碳”采购是一种很重要的激励手段。为了促进低碳技术创新,应制定具有可作性的低碳采购制度,科学规范地制定低碳采购标准、清单和指南,指导具体的低碳采购活动,如规定公共工程项目要采用国内的高新低碳技术产品,规定低碳科技产品采购占总采购的比例等。应定期公布低碳采购清单和数量,优先采购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一项低碳技术成果从开发出来到大规模推广应用,其中存在很大风险。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在低碳技术研究过程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无力继续承担后续风险,而企业作为受让技术方也投入了大量成本,因此也不愿承担这些风险。低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的高风险性,已成为制约低碳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部门应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建立一批低碳技术风险投资机构,由这些机构承担低碳技术成果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若低碳技术开发应用成功,投资机构可从企业生产新产品所得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风险投资的回报。
    (四)低碳投入政策
    第一,增列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预算项目。预算支出是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根本保证。要确保低碳经济发展资金的稳定,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支出范畴,把低碳经济发展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制度保证。这也是不少发达普遍采用的做法。应在财政预算科目中单列出低碳经济发展支出项目,并立法规定其支出额度和增长幅度,以确保在低碳经济发展问题上的宏观调控力度。要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期内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占GDP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明确规定低碳经济发展投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第二,完善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积极性的政策。以当前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状,要想在一定的时期内发展低碳经济,遏制能源、气候、环境整体恶化的势头,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支撑不仅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引导市场力量自觉防范、减排、治理污染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可采用下述措施调动企业、个人等主体投资低碳经济的积极性:对企业低碳经济投资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还贷条件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企业投资于防污设备给予投资抵免、税前还贷、加速折旧等多种形式的支持;对低碳经济融资给予税收优惠;对低碳产业和有明显污染削减的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

    最后,我想说的是: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推行低碳经济,需要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浏览 383赞 106时间 2022-11-21

本科毕业论文,低碳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求助